猪蹄对于广东人来说意义尤为特殊,在广东,它升级成了“猪手”,有着横财就手的寓意,而猪手面虽算得上广州特色小吃中的元老,但在广州的面食小吃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说面和汤的做法和味道与云吞面相差不大,而起决定性作用的猪手就能让其脱离草根的身影,似乎能让食客置身于春风中,感受一场圆舞曲的轻快与愉悦。
■招牌点睛:猪手面
好汤好面打基础
经得住岁月考验的,那要算这家的招牌了。猪手面就是这家老板发家致富的第一法宝,23年来,不变的分量,不变的口味,不变的人情。既要与众不同又要广受好评,“老板每天早上都过来试味。”店长丘小姐对我们说,这一贯的美味就是经过老板对口味的苛求而得来的。
把握汤头最基本的味道,这是关键的一步。鲜虾头、干瑶柱、虾籽、大地鱼、烧猪骨,这些都是一样都不可少的汤料,师傅们一般会在早上4点钟就开炉煲汤,至6点多钟,等着老板来一锤定音。
如果说汤可以适时调味,而面怕是早就被定了型,这家自产自销的面条,分幼面(细面)和粗面两种,前者因生产制作过程中不加水,用有韧性的面粉加全鸭蛋和碱水制成,于是口感更为爽口,富有弹性,也最受客人的欢迎。
脆皮猪手不易做
猪手在这碗面中,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皮是否够脆,肉是否够香,与汤和面的味道是否能融合,这些都需要考量。“我们每天都从屠肉厂运回差不多50斤猪手,每天吃的都是新鲜的。”店长说道。好的味道,可是经过了不少的工序才有的,新鲜的猪手先煲熟,将水分去掉后,放入冰箱冻十几分钟,再用南乳和海鲜酱,放入蒜粒进行煲煮,一个钟头后,猪手已经完全入味,且肉质不会太绵烂,皮脆肉厚,却不油腻。“其实没有所谓的秘方,只不过我们在始终如一地做罢了。”不难想象,做法并没有随着市场调节而有多大的变化,或许始终如一的口味也是让人为之执着的理由。
■店内写真
年轻人也是老员工
三层楼的铺面,采光效果不错,不算气派,但也宽敞,而这里面多数还是二三十岁的员工在煮面、端盘子、点餐。“店里好像没有见到老员工。”当我们问起店长时,她笑道,一路陪着店铺走来的员工屈指可数了,不过眼前看到的年轻人们其实也能算得上是老员工了,“他们少则也在店里打了五六年工。”其中一位的父亲也曾在店里掌过勺,现在轮到他了,这种代代相传的动作在老字号的食铺里时有发生,这里成为他们坚守的一块阵地,而手艺则是立足的根本。
■老饕点评
我给这家的猪手面85分。之所以扣掉15分,是因为其汤色较为混浊,有一些肥肉沫浮在汤上,如果汤色更为清亮,差不多就堪称完美了。
猪手的砍法其实很讲究,如果要保证卖相,就需要一只猪手斩成六块,每块的切面都很干净利落,而宝华在这一点上做得尚佳,而且吃起来口感爽滑,可见火候适中,既没有因为过火而口感软绵,也不会因为不够火候而难以入口。
说到猪手面的历史,大概是不及云吞面、排骨面、牛腩面它们历史久远的。因为猪手油脂较多,天气热时还是存在一个保鲜的问题,那么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还要绞尽脑汁想办法热天里让猪手不发馊,大概会很难做到。而猪手面的产生,大概跟南方人惯用肉类搭配面食的习惯有关,偶尔补充一些胶原蛋白,也透露着广东饮食的某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