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名厨爱上簋街麻小(组图)

http://eat.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0:35  新京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梁兆基声称,工作就是做饭,因此在家坚决不做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厨房里,梁兆基就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

  梁兆基

  新加坡同乐餐饮集团厨务总监,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于马来西亚,其父被称为马来西亚“鲨鱼翅王”。多次获得“最佳亚洲厨师大奖”、世界美食峰会“年度最杰出厨师奖”等奖项。在新加坡主持各种“明星厨师”电视节目,曾经招待过诸多世界政要。

  不久前,梁兆基再次来到北京,领取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授予他的五星钻石厨师奖。每次来北京,他必去两个地方:秀水街和簋街———在秀水街买100双袜子,然后在簋街与朋友们吃上一顿深夜的“麻小”和火锅。

  2月28日下午,记者在东方广场的寒室餐厅见到帅气而健谈的梁兆基。这个已经结婚18年、有两个孩子的父亲,从来没有在家里做过一顿饭,他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饭,回到家坚决不做了。”

  新加坡食材

  各种口味汇合成“新加坡味道”

  在梁兆基眼里,新加坡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这里什么都不产,却什么食材都能买得到。这里的食客口味多样,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西方人……汇合成为“新加坡的味道”,这里的食客挑剔,因为他们从小就在各种美食文化中成长。

  北京食品批发

  海鲜不错,肉类蔬菜有缺陷

  梁兆基有一个爱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食品批发市场、大排档转转。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与当地的交流。

  通过对北京的食品批发市场的考察,梁兆基觉得,北京的原料不够好。“可以买到不错的海鲜,但是肉类和蔬菜以及各种调料就显得有缺陷。”梁兆基说,他曾经在北京某一个餐厅吃过一次牛肉,“牛肉的颜色很红,但不是正常的红,我知道这种肉是怎么做成的。牛肉这种食物,要是质量很好,仅需要简单煎一下就行。”

  厨师修养

  一个人在厨房里做菜,自律很重要

  作为一个厨师,梁兆基最看重的是“个人修养”。“一个人在厨房里做菜,你并不知道他是不是完全按照卫生标准行事,所以这时,厨师的自律就是他的个人修养。”梁兆基说。

  对于他来说,克林顿、伊丽莎白女王,并不比普通食客更重要,“都是给钱的,这些大人物不一定比普通食客给的多。”

  面对面

  18年坚持分餐制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新加坡的中餐中实行了18年的分餐制,感受如何?

  梁兆基(以下简称梁):18年前,我是新加坡四季酒店的行政总厨,当时我开始思考怎么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中餐像西餐那样按位来上,效果不错。

  但是推行起来非常不易。首先厨师不愿意,因为这样太累太辛苦;其次经理也不干了,因为从前是“大中小”三种分量,如果两三个人吃,还是点大份的菜,经理更乐意;最要命的是客人也不接受,他点了一条石斑鱼,我给他上来去头去骨,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客人就会觉得我从中做鬼。

  不过,慢慢地还是有更多的人接受了,我坚持了18年,的确挺难的。

  做中餐需要基本功

  记:学做中餐,什么是最重要的?

  梁:中餐与西餐不同,西餐讲究一是一,中餐却总是模棱两可,“盐,一茶匙”,很难判断到底是多少。所以每个人做中餐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做出来也是不一样的。

  中餐是需要基本功的,就是要知道一定的烹饪手法和一般的搭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作中餐。所以我觉得学习做菜,首先要喜欢做,有一定的基本功,除此无他。

  菜系融合的美妙

  记:你如何看待中餐与西餐互相搭配这种趋势?

  梁:在以前,你要是想吃鹅肝,只能去吃西餐,想在中餐里吃到鹅肝,是没有机会的,但是现在,中餐里也经常会有鹅肝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藏红花、各种香料、意大利的黑菌,或者松露。当打破了各种菜系的壁垒之后,我们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妙,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用。

  中餐点心总感觉有点土,于是我把西式的点心放在中式的餐饮中,一个巧克力蛋糕要比蛋挞好看一些,提拉米苏也不会像千层酥那么腻人。所有的融合都是必须的,比如吃中餐配上红酒,同样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