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吃食令我们回味无穷(组图)

http://bj.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6:10  北京晨报

  过年,对于老北京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几千年来,无论习俗如何改变,老北京都要过年,而且要过得隆重。老北京形容过年时的热闹喜庆,往往用“大”,如“过大年”“大年夜”“大年初一”……本周,恰逢东安市场,这个见证了老北京百年历史文化变迁的老字号建场105周年,《品质生活》将从美食、购物、玩乐等方面,重现老北京近百年来过年的光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年夜饭是一种享受

  过年是一种信仰

  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使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洋诸节,伴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之风勇猛地跨了界,变成了东方青年的流行宠儿。在我看来,中国人过圣诞节万圣节无非是为了好玩,他们成群结队去过一个洋节和成群结队赶着看《集结号》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无非是娱乐嘛!

  但是春节呢,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它与好不好玩无关,它是身为中国人必须经历的一个仪式,更是一种信仰。因着这信仰,北京站等票的长队里,每张脸都写满期待:我要回家!因着这信仰,即使多花几百块也大有人愿意买黄牛手中的高价票,因为车票再贵也要比回家团圆便宜。也因着这信仰,所有的中国人此时都不顾一切往家赶,造就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返乡流。

  民俗专家们时常感叹,现代人过年的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在时代的文化流变中,那些带着从前时代烙印的旧民俗,比如挂桃符贴窗花之类,现代人的确已经不那么讲究了。但这就是中国人的春节,即使所有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逆转的消逝,它也能跨过千年时光依然坚挺。不变的是春节,变的只是过春节的民俗。

  我想,某一天当你我再次回眸,会发现过年的很多旧习俗会继续被淡忘,又有很多适合现代生活的新民俗会不断产生。但时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方式,唯有信仰,是不变的。

  “京味儿百年”过年习俗特刊之饕餮篇

  解放前

  老北京过年,讲究!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

  糖瓜是春节临近的标志

  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是“祭灶王爷”用的,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除了糖瓜,老北京人过年还必备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都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