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鸡翅膀子的网络效应(组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0:30 新京报 | |||
所谓翅客,并非是那些爱吃鸡翅的人,而是那些狂烈的爱吃鸡翅的人。这些人有趋同性:首先,他们的口号是“我们了解烤翅界”,随便可以说十家以上的烤翅地点,哪怕它深深藏在胡同里;其次,他们热衷于发掘新的好吃的烤翅馆子,并且认真地回家写作业,把吃喝体会写成攻略,贴在美食BBS上;再次,因为鸡翅的原因,他们形成了各自的“鸡翅小分队”,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禽流感,执着地排队等候订位吃喝,但是到了高级别翅客,可以直接给老板打电话留席位了;再再次,他们开始对如何烤鸡翅,怎么样才能把鸡翅烤得更好吃发 生兴趣,从爱吃到动手,这就是从业余走上了专业的不归路。
美食主张 鸡翅的传说 烤鸡翅的大面积盛行,应该要从五哥烤翅说起。去年的夏天,坊间开始流传着五哥烤翅的传奇:特别难找的胡同、没有招牌的院子、必须提前预订、吃鸡翅点双不点单、超辣的是双面辣,但觉得辣不能在桌子上磕、五哥脾气大,动不动就对食客呵斥……这一切,被纷纷传诵,勾起了人们对其更大的兴趣,于是人们纷至沓来,对五哥恭恭敬敬,为的就是感受一下“五哥式”的训斥。 而如今,更加火爆的是西单烤翅,没有五哥烤翅那么多讲究,订位却是很艰难,当天订当天去肯定是没戏,这周订下周去戏也不大,要是这月订下月去还算靠谱。 当吃烤翅变得像时装的高级手工订制一样艰难,当烤鸡翅比鸡煲翅还要珍贵,烤鸡翅膀子的传奇性自此成为现实,从此不再是一地鸡毛,而是谁的鸡翅在飞。 其实北京的餐馆中,走此路线的先行者是羊房胡同11号的厉家菜,最早就是一天接待一桌,而且不能点菜。现在虽然面积大了些,但是还是那个小院子,也没有在北京开新店的动静,倒是在墨尔本、东京、上海开了厉家菜的馆子,一个比一个豪华。 这种路线的核心就是神秘,传奇性,叫人想去探个究竟,好吃与否都是后面的事。并不大张旗鼓,而是鬼子进村,吊足了食客的胃口,这种法子,一吊一个准儿。 要是连续去这些烤翅店,我们会发现,来此的大多是年轻人,其中不乏俊男靓女。而在之前,俊男靓女的时尚风向标是糖果、工体西门,是美丽会和苏茜黄。一不小心,这些烤翅店站在了时尚的风头浪尖。人们总是需要一些阶段性的话题,前两天《疯狂的石头》火爆的时候,在不同的饭局都会有人谈论里面的贼;过几天,冯小刚的《夜宴》又将占据人们的谈资。而在美食一道,亦是如此,总得有个谈资,鸡翅赶上了这一拨儿。 年轻人,网络,好奇心,价格便宜,促成了烤鸡翅的火爆。火爆得有点过火,有可能的确是搂不住了,也有可能是自己搓火。要说成功,也真的不能说是烤鸡翅的美味,有很多甚至味道赶不上洋快餐中的奥尔良烤翅,这只能说是营销与包装策划上的成功,尽管是有点无心插柳,但是柳的确成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