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有关大豆吃法的美谈(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1:41 新闻晚报 | |||
跟辣椒的“泊来品”身份不同,大豆可是土生土长的国货。 《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烹葵及菽”;《小雅·小宛》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里的“菽”就是指豆。据说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遍及中原,公元一世纪前后 传入西方。所以西方语言中关于大豆的发音应该来自中文,如英语中的SOY,明显跟“菽”有关系。 尽管大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庶民”食物,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多吃大豆可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所以东西方餐桌上正同时经历着一个“豆复兴”的时代就不难理解了。 只不过,由于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的不同,一颗大豆闪亮登上餐桌的姿态各有不同。西方人直白些,除了总将豆与其它食物一锅煮了吃之外,他们在塑造豆的外在形象上也是竭尽想象之能事。 比如,有个叫伊丽莎白·贝瑞的美国女人在嘉利那峡谷农场专种大豆,15年间从20多个品种发展成为400多个。名字稀奇古怪:火舌、彩马、山顶积雪、响尾蛇等等;颜色杂色纷呈:紫色、黄色、珍珠色、橙色等等。这样的大豆在丰富人类的味觉之前,先用绚烂的色彩照亮了自己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