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尾宴 唐代的满汉全席(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9:13 星辰美食网 | |||
人们都知道,清代的“满汉全席”,集中华美肴佳馊之大成,是我国最豪华的超级筵席,代表着我国烹饪的最高水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即在唐代初期,有一种“烧尾宴”,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 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为“烧尾宴”。 关于“烧尾”的含义,说法不一:一是说人之地位骤然变化,如同猛虎变人一般,尾巴尚在,故需将其烧掉;另一说认为,新羊初入羊群,会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安宁,只有火烧新羊之尾,它才会安定下来,人从平民进到士大夫阶层,如同新羊出入羊群一样,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故需为之“烧尾”。两种说法虽有差异,但均认为“烧尾”是为使身份突变的知识分子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一种象征性行为。 “烧尾”还有一种意思,即特指朝官荣升,宴请皇帝以谢上恩。<<辩物小志>>云: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下,名曰“烧尾”。‘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欹意”。该含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今山西省韩城县与山西省河津县之间形似门阙,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欲游过龙门,然而龙门水急,鱼屡屡被冲击下去。当鲤鱼经多次逆游仍不能过龙门时,将游进改为跳跃,迎惊涛,劈骇浪,一跃上龙门。此时,鲤鱼必遭雷电袭击,尾巴被烧掉,从而,变为真龙。可见,“烧尾”之含义颇深。 由上述可见,唐代的“烧尾宴”有两种,一种是庆贺登第或荣升,另一种朝官晋升时设宴敬献皇帝。这两种宴会均与地位由低及高的突变有关,体现了追名逐利的意识,该宴设于室内,故重食重功利而轻游乐。 “烧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会之一,“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玄宗开元中停止,仅仅流行二十年光景。据史料记载,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请唐中宗。“烧尾宴”的规模如何?有那些菜点?《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清单,使我们得以窥见这次盛宴的概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