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紫禁城里的端午节(组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9:31 千龙新闻网 | |||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节之一。老北京人习惯上俗称为五月节。 早在清干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供,设“粽席”,人与神共同享受端午节的乐趣。 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古时称粽子为角黍、黏黍。清代也把粽子说成是角黍。 端午节这天,宫中用膳主要是粽子,因此有“粽席”之称。皇帝皇后、皇太后及诸嫔妃膳桌上粽子堆成一座座小山,有的用三号银碟装,每盘十八个,有的用二号银盘装,每盘装二十二个,还有的粽子二百个算作一“方”,每个膳桌上摆两方。据干隆十八年端午节膳单上记载,干隆帝膳桌上摆粽子一千二百七十六个,皇后膳桌上摆四百个。皇太后、皇太贵妃各一位,皇贵妃两位,妃三位,嫔五位,贵人两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公主一位、福晋两位,共摆粽子六百五十个。吃粽子前,还做一些小游戏“亲教宫娥群角黍,金盘射得许先尝”。即把许多的粽子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让人们站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用膳时,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茶果,是桑椹、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 端午节这天,干隆帝朝冠上戴艾草尖,身穿蓝棉纱袍,红青棉纱绣二色金龙褂。拴龙舟大小荷包,五毒小荷包。皇后、皇太后及宫中女眷头上戴五毒簪,艾草簪,绸布制的老虎簪。宫内的陈设无不体现端午节的特点:墙壁上挂的是龙舟呈祥缂丝挂屏,桌上摆大青葫芦音乐座钟,瓶内插五福五瑞花……就连各宫里用的熏香都是菖蒲根、茎为原料制成的。艾草和菖蒲都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艾草,又称艾蒿、五月艾,功能是祛寒湿。菖蒲有提神、通窍和杀菌的作用。菖蒲还可以去寒热、除三尸九虫,天时行疾。用它泡酒,据说喝了能延年益寿。端午节头戴艾草,熏菖蒲香喝菖蒲酒,可以驱除邪气,消去病毒。至于雄黄酒,除了人喝外,还用此给小孩擦鼻耳,也有人把它倒在地上,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宫内御膳房承担端午节包粽子的任务。因宫内上粽子供、设粽席及赏文武大臣、太监宫女每人一份粽子,因此对粽子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原有的膳房厨役是远远不够用的,需临时调入许多帮厨,还得日夜包煮。为博取帝后的欢心,厨役们从节前十几日就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从粽子的外形到粽馅一一逐级呈报,直到皇帝批示“钦此”为止。有时还要反复多次,才能讨得皇帝的批示,因此紫禁城里的粽子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味道。干隆帝曾作诗:“粽席蒲觞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