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庶民美食风情(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2:34 星辰美食网 | |||
我发现,很多人到巴黎,其实是为了“吃”! 谁都知道,全世界最把吃当一回事的,我的意思是,把吃当成一门艺术的,就是法国人。 巴黎人吃什么,已经不只是肚皮的事了,显然经过世人虔诚的信仰,变成一种“风格 ”,或者,通俗一点的说法,叫做“流行”。不过,舞台下的人关心流行,镁光灯底下的人可得真真实实地过日子。 简单地说,一年旅行一、二次的观光客,可以在三五天内尽情挥霍大把银两,上伊丽莎白女王光顾过的“银塔”吃血鸭,到“丽池”喝一杯海明威最爱的Morito,再文艺腔一点的,还可以到“花神”“双叟”喝杯膜拜存在主义圣地的昂贵咖啡。不过,一般小市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去过“丽池”,永远只是从“花神”门口经过,倒不见得是消费不起,只是,他们选择享受更自在、更平价,却同样精彩的庶民美食。 巴黎没有小吃摊,一般人不上餐厅吃饭时,遍及大街小巷的庶民小食就是最方便的选择。所以,这个法文字你一定得认识,不难,跟英文很接近──Sandwicher,简单地说,就是卖三明治的地方;其它简便快速的轻食,还包括面包店、可丽饼小摊、熟食店、披萨店和以甜食为主的轻食店等。这些名称不同的小吃铺子,某种程度而言,都在Sandwicher的范围,甚至连麦当劳也算在内。巴黎人的早餐吃得少,通常一杯牛奶咖啡、一个可颂就打发,午餐多半就是在这些轻食店或咖啡店解决。 虽说求的是简便快速,不过,要喂饱挑嘴的法国人也不是容易的,例如光是三明治的种类就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口味变化则横跨欧洲、中东到北非。 可丽饼 首先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可丽饼小摊。 可丽饼是法国西北边布列塔尼一带的传统小吃,基本上有咸、甜两种口味,如果你到传统可丽饼小摊点餐,主餐就是咸可丽饼,甜点就是甜可丽饼,饮料当然是配上最有地方色彩的苹果酒。 可丽饼的材料相当简单,饼皮不外是面粉、水、鸡蛋和奶油,有的还加入少许啤酒酵母增添香气;至于内馅可精彩了,各式各样的家常食材,包括鸡蛋、火腿、奶酪、洋菇、西红柿、鲑鱼、牛肉等等,任意组合。 如果你到一家可丽饼小摊,觉得菜单上的搭配不甚满意,可以直接告诉老板理想的组合方式,通常只要手边有现成材料,没有做不出来的。法国人说,不能依照口味喜好随便搭配的,就不叫可丽饼。不过,依照我的经验,一次选三种配料刚好,四种以上,恐怕饼皮就要爆开了;吃的时候,材料也容易散落,有损风味。 街上小摊子卖的甜可丽,则是午饭后、晚餐前的重要小吃。法国人的晚餐开始得晚,八点正常,十点不嫌迟,许多人到了下午四五点左右,有吃点心的习惯,尤其以甜食为主。因此,午后街上的可丽饼小摊,经常被饥饿的人群占据。 最受欢迎的是涂上又甜又浓的榛果巧克力酱口味,抹草莓、杏桃等果酱或柠檬糖浆的也很普遍;还有只撒白糖的阳春可丽饼,口袋钞票有限又嘴馋的学生最常点这种。 如果是在馆子吃的话,那变化就更多了。加一球香草冰淇淋,淋上巧克力酱或浇上枫糖浆,再以新鲜柳橙切片或其它水果做盘饰,就是最受欢迎的餐厅级甜点。 帕尼尼 常和可丽饼摆在一摊卖的,还有一种长条形的意大利三明治--帕尼尼,这也是意大利人继披萨之后,征服挑嘴的法国人的另一项简便轻食。 在巴黎,外带的披萨通常切成四方形,分量刚好够一个人食用,方便拿在手上边走边吃;除了披萨店,一般面包店也有供应,可以要求店员微波加热。 帕尼尼是一条长形的白面包夹馅,和法国长棍面包做的三明治有点像,不过,帕尼尼是加热过后吃的,比起冷硬的法国面包,更合我们东方人的胃口。馅料选择也不少,想吃清淡一点的,可以点马兹瑞拉起司夹西红柿;肉食主义者的选择从牛肉、鸡肉、羊肉、烟熏腊肠到类似麦当劳的煎牛肉饼都应有尽有。 最好吃的帕尼尼在巴黎“伟人祠”后面的小巷子,老板是半个意大利混血,店面不大,卖的却是他引以为傲的佛罗伦萨家乡味。 任选一种夹馅,再请老板帮你淋上一点橄榄油、加点巴西里,经过烤炉压扁烘烤后的帕尼尼,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却有柔软的口感,加上扑鼻的香料气息,教人吮指回味! 阿拉伯烤肉三明治 另一个跟可丽饼、帕尼尼三分天下的,就是阿拉伯烤肉三明治了。 有一回,希腊同学兴冲冲地带我在拉丁区附近的小巷穿来转去,那里有不少希腊餐厅。同学每经过一家,就用希腊语跟店员交谈,不会讲他的家乡话的,就做不成他的生意。经过一家阿拉伯烤肉店时,我脱口而出想吃阿拉伯烤肉三明治,不料他立刻义正词严地“纠正”我,那种烤肉三明治来自希腊,不是阿拉伯人,更不是土耳其人发明的,后来我发现,阿拉伯、土耳其人同样坚持他们才是正宗。 我满脸疑惑地向法国朋友询问,得到的答案更复杂。友人说,同样将烤肉和生菜色拉裹在厚厚的饼皮内,犹太人做的叫“沙威玛”,北非、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做的叫“克巴”。不过,据说第一个将这种三明治引进巴黎的是希腊人,所以巴黎人称为“希腊三明治”。 基本上,它们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过,肉和色拉的种类不同。阿拉伯人不吃猪肉,所以夹馅的烤肉以小牛肉和羔羊肉为主,还附上一客炸薯条;犹太人做的沙威玛,蔬菜色拉较多,不附薯条;至于希腊三明治,色拉较特别,有生鲜小洋葱、西红柿、奶酪,并淋上优质鲜奶油打成的酱汁,口感较爽口。 法拉费 我以为,巴黎的异国三明治大概就这么多了。没想到,还有一种听都没听过、看也没看过、来自黎巴嫩的“法拉费”! 某天经过拉丁区时,看到一堆学生排队等着买一种状似三角口袋的食物,经验告诉我,通常会吸引学生大排长龙的美食,肯定好吃又便宜。所以,尽管口袋里只有十欧元,我也大着胆子跟着人群排起队来。 轮到我时,我有样学样地跟店员要一个“小法拉费”,只见店员抄起一个圆形面饼放入烤箱内烘烤,烤过后,拿起剪刀往面饼侧缘剪出一个大缺口,接着塞进几片生菜色拉、几个翠绿色炸丸子。我注意到那几个炸丸子显然就是主菜了,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店员包好后递给我,朝开放式餐台上的生菜色拉指了指,示意随意挑取。 我看到她的“随手一指”,包括餐台上让我眼花撩乱的十几二十样各色新鲜蔬果,有颜色鲜艳的烟渍青红椒、撒上香料的黄瓜切片、剁得碎碎的洋葱色拉、提味效果十足的巴西里绿酱、紫红色的甜菜、黄油油的玉米粒、整颗整颗的生辣椒、褐绿二色的烟渍橄榄……这些全部任我搭配?我衡量袋饼还有多少容纳空间,把炸丸子拼命往内塞,像个贪食的小孩,几乎每样都挑一点尝尝。 那个奇特的炸丸子果然滋味特殊,散发出一种说不出的香料气息。店员告诉我,丸子是用碾碎的鸡豆混合新鲜蔬菜与香料,再放到蔬菜油里油炸做成的,连素食者都可以吃。我大口咬了配料快满出袋饼的法拉费,感觉比希腊三明治清爽得多,因为搭配大量蔬菜,一点也不油腻,嚼起来,嘴里还泛着来自炸丸子的阵阵香气。 巴黎精采的地方也在于此,这里永远可以满足各种族群的生活方式,是花花世界的狂欢舞台。没办法花太多时间用餐的上班族、财力有限的学生以及喜欢在公园野餐胜过端坐餐厅的人,全都找得到摆放自己的位置,哪怕只是吃一顿简便快餐、一罐巴杜瓦气泡矿泉水、一瓶1664法国啤酒,充满生命力的庶民美食,不是关在一道华丽拱门后正襟危坐的,而是徜徉在落叶为伴的户外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