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的汤圆(图) |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3:53 新浪饮食 | |||
新浪网友:断桥冬雪
春节刚过,元宵又至。按民俗习惯,元宵节是该闹起来才是正理儿,受居住位置的限定,闹是闹不起来了,只有汤圆还是要吃的。 到了北边才知道,同是包着馅儿的圆圆的糯米制品,北方叫做元宵的南方却叫汤圆,制作工艺也大相径庭。依着首善之府的优势,也能吃到南方似的水磨粉子汤圆,糯糯地入口即化,但那馅儿总归有些本土化了。每每到了这个时节,不由得会记起童年时的汤圆,那是岁月永远磨灭不掉的稚嫩的记忆。 刚进入阴历12月,几乎家家必备的一种比菜盘大一点的手磨就忙开了,白花花的米浆流进大大小小的布口袋,然后吊起来出浆、成块,掰成一小片一小片地放在大竹笸箩里,碰着好天赶紧拿出去晒太阳。晒干的粉块还得存在石灰箱里防潮。水磨粉子必须赶在立春以前,天很冷但又有太阳的这段时间里晒好,一旦天气回暖,原来雪白的粉子就会变成粉红色的,包的汤圆难看不说,还会有一股淡淡的酸味,气温一高粉子就发酵变酸了。但凡吃到这种汤圆的人就会宽慰地说,太忙了吧,没赶上立春前吧? 因了平时油水的匮乏,春节打完牙祭,元宵节再接着打,因为要等3个多月以后的端午节才有借口大吃了。所以,无论什么汤圆馅儿一律重油重糖,最受欢迎是洗沙、薄脆和芝麻三种。 洗沙是用猪油和红砂糖炒出来的红豆沙,因将红豆煮烂用水洗去豆壳而得名。唯其如此,洗沙十分细腻、香糯,特别是加了糖玫瑰的玫瑰洗沙清香爽口而备受青睐。 薄脆是用苏州“采芝斋”生产的“金钱酥”为主料制成的。金钱酥是一种薄而两面金黄的芝麻饼,因如铜板大小而得名。将磨碎的金钱酥和炒花生米各一半左右,用猪油炒出来的就是薄脆馅儿,芝麻与花生的香味浓重,老少咸宜无人不爱。这种馅儿都是自家做的,外边买不到。 芝麻馅儿是用手往板油丁里揣炒熟了的黑白芝麻和白砂糖,把一块小拇指尖大的板油丁硬揣到大拇指那么大,可见要用很多的芝麻和糖。跟薄脆汤圆咬开来是固体馅儿不一样,芝麻汤圆是化了的猪油夹杂着芝麻和不会化的砂糖,不留神会被烫得呲牙咧嘴的。 还有一种白糖馅儿更简单,就是往板油丁里揣白砂糖,那就是有名的“水晶汤圆”。有一个独门诀窍,就是在馅儿里加一点姜汁和盐,吃起来不那么油腻,还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南方的汤圆馅儿几乎都离不开猪油,这是因为猪油冷凝之后能够定形,才能把汤圆包得又好又漂亮,况且猪油馅儿香味浓,人人爱吃。近些年,为了健康的原因,提倡用植物油做馅儿,显见地不受欢迎。正宗的淮扬汤圆还是用猪油,毕竟一年就吃这么一次。 老家那里有包汤圆比赛的习俗。一个是比包的小,不管多小都得有馅儿。有些人手巧,包的只有小拇指头尖大一点,咬在嘴里依然津津有味的。再一个是比大,既要好吃还不能煮破,捞到碗里破了都算输。记得吃过一个有小碗口那么大的,在锅里煮了30多分钟,还得不断地点凉水,防止老开锅会煮破掉。吃完那个巨无霸第二天的早午饭都免了。 春节的“禁改放”赢来一片赞许声,民俗家们也趁机大谈如何保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所谓“民俗”就是民乐,最重要最大的节日快乐气氛来源于人人参与的过程之中:逛庙会、包饺子、包汤圆、包粽子、扎风筝、闹花灯、舞狮子、踩高跷、…当这些东西渐渐地被现代生活所取代所消磨之际,民俗的活动范围就由社会渐渐地走向以家庭为主了,无非是开车自助游、拎包逛超市、排队买元宵、饭后逗宠物、在家熬电视、等着上班去。 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