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在外就餐谨防三大陷阱 | |
---|---|
http://eat.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09:51 新京报 | |
北京市发改委提醒准备“五一”出游的市民,在外就餐要谨防三大价格陷阱,即:不明码标价或不规范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和虚假促销。 外出就餐的确存在诸多陷阱,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过,就笔者的所闻所见,餐厅的猫腻绝不仅限于此,不妨让我再列举另外三大陷阱: 陷阱一:瞒天过海。 有些餐厅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和激发食客的兴趣,就在菜名上大做文章布下圈 套。比如,“阳春白雪”其实只是“青椒炒土豆丝”:“翠柳啼红”则是“红椒炒油菜”:“母子相会”竟是“黄豆芽拌黄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陷阱二:偷梁换柱。 现在许多餐厅都出售海鲜,而且还会让消费者现点现做。然而有时候,明明在食客面前欢蹦乱跳的活鱼活虾,到了后台就被调包成了冷冻海鲜甚至是存放一段时间的死海鲜。对此,笔者建议人们不妨掌握一点鉴别海鲜新鲜与否的小常识,比如死鱼略有土腥味;肉发黏,没有利口的感觉;鱼眼下陷(活鱼眼往上鼓);光泽发暗等。 陷阱三:笑里藏“刀”。 碰见过于热情的服务小姐,千万要小心谨慎。有时候,漂亮大方的服务员会向消费者推荐某某招牌菜,而这些菜肴往往是价格不菲的。还有所谓的特价菜,未必就真的比其他餐厅便宜多少,有时甚至可能是餐厅进货过多的积压食材。 我希望,有权利和义务整顿餐饮市场的执法和工商部门可以加大监管力度,别让消费者面对餐厅的陷阱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文/苏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