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爽筋道的桂林马肉米粉 |
---|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9:51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断桥冬雪 桂林米粉十分有名,尤以“马肉米粉”为最,可惜,我一直没有吃过,倒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于心不忍,就如同我从不吃牛肉一样。想想牛、马都是终身为人们干着各种各样的活儿:供应牛奶、马奶、犁地、拉车、驮人、驮物,有的马还是骑兵或马术表演忠实的座驾…最后却免不了项下一刀让人给吃了。再者说,无论牛抑或马,都是挺老实的物种,似乎没有侵害人类的不良纪录。幸运的是,虽然“马肉米粉”满天飞,却是以别的肉类替代的居多,想想看,桂林或广西并非产马盛地,倘若都是货真价实的马肉,只怕是马要被列入广西地区濒危动物名单了。 在广西各地都可以吃到米粉,与广西邻近的湖南、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吃米粉的习俗。我在这些地方都吃过,正宗的还得数广西,尤以桂林和柳州的最佳。 米粉是很富有中国特色的快餐食品,无论炒或烫着吃,都是数分钟即得的富有营养的低脂肪美味,这是因为米粉本身就是熟的米制品,加入配菜即可食用之故。广西人一般喜欢以绿叶蔬菜和鲜肉片为配菜,或大火爆炒或沸水翻烫,不单快速味美营养损失也少。 米粉按外形可分为卷粉和线粉两种。卷粉是宽约2-3公分长条形的米粉,线粉看上去与通常的粉丝没有区别,但线粉是湿的白色的不透明大米制品,粉丝却是呈半透明胶状的干的绿豆制品,二者口感也无共同之处。也许是制造工艺不同,线粉与云南的米线外形相同但口感上略有差异,线粉更为滑爽、筋道。 卷粉入口滑嫩爽口,线粉则比卷粉稍硬而有质感,因各人口感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漫步桂林或柳州街头,经常会看见火光“冲天”、“锅”声四起,那就是大排挡在炒米粉。配菜除了新鲜的绿叶蔬菜和鸡蛋外,还有生鱼片、肉片、叉烧、烧肉(烤猪肉)等各色肉类。厨师们一边掂着火光四起的小锅,一边用炒勺尽力敲打锅底以招徕顾客,这一招往往很管用,吸引了你的眼球就有可能抓住你的胃。大排挡所有的菜、肉都分别用大盘子装好一一陈列在案子上,新鲜度和成色尽收眼底,你尽可以按你的需要、爱好及数量慢慢地挑选,你每指认一样老板就大声地复报一遍,然后将你点的菜、肉放到一个小竹筐里,齐了后就交给厨师烹制,所有这些操作全在你眼前完成,没有任何虚假。 炒粉的烹调有如炒菜就不多说了,这里要特别说说“汤粉”。“汤粉”就是把米粉放入一个呈漏斗形的竹篓子里,再在沸水中边涮边烫。与此同时,另一个竹篓子里烫着你点的菜,粉和菜烫好后,将水滤去倒入碗中,随手加入一勺上好的汤。据说,在米粉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大家的米粉来源和质量几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谁家的粉好吃不好吃,功夫全在这个汤上了。有时你会看见3、4个米粉摊挤在一起,唯有一家宾客如云忙得不可开交脚底朝天,其余几家却少人问津,究其原因就在一个汤上。所以,当地人说:没有好汤莫开粉摊。调理汤的高手自然成了各家粉摊竞相争夺的对象。汤粉中最富盛名的当数螺蛳粉,顾名思义,该粉的汤是用活螺蛳炖得的,味道之鲜美,至今回味依然口内生津。 卷粉很有讲究,好的卷粉非常薄但厚度均匀,两边稍稍向里微卷,入口滑爽、筋道,没有那种粉渣渣的感觉。无论煮还是炒都不会相互粘在一起,用筷子能挑起来,不会“柔肠寸断”成一小节一小节的。 桂林、柳州等地对米粉需求量极大,所以,很多年以前就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据说,柳州米粉厂平均每天要消耗15吨以上的大米,按照1∶3的换算标准,每天生产的米粉将达到45吨以上,如果每碗米粉合二两的话,柳州人每天就得吃掉450000碗米粉,可柳州的人口最多也就是80多万而已,很难想象,柳州米粉厂万一停工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局面。 讲究的柳州人不喜欢流水线上生产的米粉,认为不好吃,口感差,容易断,只要有时间,他们更愿意买私人做的米粉。一位朋友带我去一家私人作坊看了米粉的生产过程。 首先,作坊干净、卫生的程度出乎我的意料,地上只要有一点点米粒或米桨,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淘洗好的大米和水按比例自动进入电磨,磨好的米桨流入一个大的白搪瓷缸里,这就是做米粉的原料了。另一边有一口烧着开水的大锅,锅里飘着一个直径约70公分的铝合金的平底盘子。做米粉时,先用一把蘸着油的小刷子把平底锅刷一下,向里倒一大勺米桨,紧接着快速地转圈儿地摇晃着平底锅,让米桨均匀地布满锅底,沸水烫约2分钟一张米粉就做好了,买回家后按自己个的喜好切成条状即可。私人做的米粉质量好而稳定,极受欢迎,我去过几次没有一次不排长队。私人作坊还可以直接用大米换米粉,好像是一斤换两斤半到三斤,这也方便了孩子们去换,不用担心钱会丢了或是被大孩子抢了。 据老板娘介绍,制造米粉的关键在于,一是大米的浸泡时间,长了米发酥,米桨岀得多但米粉易断口感差;时间短了米硬,磨出的桨糙,也不好吃。二是米桨必须越细越好,用300目的罗(即筛子)过了无米渣才合格,她的电磨实际上是由初磨和精磨组成的,所以米桨特别好。再就是晃平底锅的功夫,要快而均才能厚薄一致,不均的米粉就易断,厚的地方也很难吃。从材料力学的角度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真没想到小小的米粉还有诺大的学问和讲究。 私人作坊规模小,生产设备却齐全,整个生产过程只要两个人就完成了,每天也能生产500-600斤米粉,与低成本相比,利润还是可观的。 北京早些年在珠市口西大街东口“大众电影院”东边,曾经有一家叫做“紫竹林餐厅”,正宗的湖南风味,那儿的米粉算是口味比较好的,可惜,扩建珠市口大街前两年就不知所终了。 北京有不少家号称桂林风味的米粉店,只是米粉的口感没有了广西的神韵,似乎又不大懂得汤的调理及其重要性,始终吃不出个要领来。 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