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川味鱼:麻辣中的百变鲜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0:34 四川在线

  中国人爱食鱼,吃鱼必讲究一个“鲜”字。如何烹饪出鲜味十足的“鲜”鱼,作为八大菜式之首的川菜,有着独特的烹调手艺。川人从小都爱食鱼,关于鱼的菜肴也花样繁多。一碟鱼烹饪出来,鲜与不鲜,一入口便能尝出,这回带大家吃一回川菜“鲜”鱼。

  中式三文鱼卷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三文鱼还可以被烹制成各种中式菜肴。三文鱼来到我国后已经入乡随俗,川菜、湘菜、潮州菜、靓汤、点心中都有三文鱼的加入。三文鱼吃法很多,千变万化,生吃熟吃皆受欢迎,一条鲜活的三文鱼可以做一桌鱼宴,如皮蛋三文鱼刺身,铁板串烧三文鱼,三文鱼火锅等等,食客可挑选喜欢的食法让大厨烹饪。专业的大厨还表示,用三文鱼做出的中式菜肴不仅保留了它特有的鲜嫩肉质,还在其中融入了各菜系或辣或鲜的滋味,口感更为丰富。

  新鲜热辣--热吃三文鱼

  这一款呈现眼前的“水煮三文鱼”完全保留水煮的原汁原味,只不过食客在一片红海中捞到三文鱼更加鲜香嫩滑而已,鱼肉鲜活无比,但全无鱼腥气味。还有浮在表面上的那层新鲜花椒,散出特有的鲜香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餐厅的每个角落。自推出以来,“水煮三文鱼”、“三文鱼火锅”、“铁板串烧三文鱼”成为最新的特色菜肴。

  清凉爽口--冷吃三文鱼

  除了热食,名贵娇嫩的三文鱼在中餐中还被制成冷菜、沙拉、热菜或与主食配食。拌了红油、花生、芝麻、姜水、皮蛋等配料盖着三文鱼的“皮蛋三文鱼”和“三文鱼刺身蘸芥末”又是川式三文鱼的新吃法。夹起一块蘸着皮蛋、芝麻、花生的三文鱼放进嘴巴,即刻化了,满口留香。与常见的“三文鱼刺身蘸芥末”相比,在保持三文鱼的肥美嫩滑外,香味还十分浓郁,风味独特。  

  尝鱼之鲜辣

  如果说数年前的“谭鱼头”曾成功地创造了“鱼头火锅”的

神话,那么,如今更名后的“老渔翁”在延续神话的同时,将在广州火锅领域里创造更多的鱼头火锅的新意。

  由于一般的火锅吃法太燥,加上广州的气候特点,夏天吃火锅对许多广州人来说是件勇敢的事情,可是因为有了独门解药,位于动物园附近的“川上老渔翁”将实现你夏天吃火锅的梦想。

  二筋天椒--其实很温柔

  “二筋天椒”是生长在四川海拔700米的紫色土壤里,采摘时间很短,产量也低,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它富含多种有益元素,辣性温和,即使在炎炎夏日,吃了也不会上火,有了如此温柔的火锅底料,喜欢吃辣和火锅的食客还犹豫什么呢?

  鱼头火锅--以鲜为主

  约上三五知己,叫上几斤鱼头,锅刚上桌,那阵扑鼻的香味就让你胃口大开。锅底那浓烈的辣香味,让你过口不忘,红艳麻辣,让你回味无穷。将红油、葱花、香芹丁、豆子等拌在一起,还未开口就让你咽口水了,再将现杀现做的无污染淡水花鲢鱼,放入锅中,由于鱼头上桌前已加入几十种调料并精心爆炒过,所以不但不腥不燥,而且充分吸收了调料中麻、辣、鲜、香的精华,所以,当你慢慢体味那嫩滑爽口的鱼脑被你一吸而入时,实在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你再添入点新鲜的毛肚、茼蒿、午餐肉、芫茜、莴笋等配菜,十分爽口。 

  锅底风味--各取所爱

  目前,鱼头火锅有“红锅”、“三鲜锅”、“鸳鸯锅”三种不同锅底调出不同风格的味道。笔者认为鸳鸯锅底对于口味各异的朋友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您不怕辣,就可以在大胆的红油锅底里打捞,并在麻辣味中享受鱼的鲜味,并感到“麻并快乐着”。如果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以在番茄锅底里寻找到另一番滋味,咸鲜略带酸、清淡爽口的汤底不但养颜开胃,还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功能,口味绝对原汁原味。

  单锅单炒是“老渔翁”火锅的又一大特点,舍弃了重复利用的传统习惯,呈现给你卫生而又回味无穷的快乐。“老渔翁”,就这样在质朴纯粹中把一种独特的火锅饮食文化呈现给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文友相聚美食园 2004/06/23 10:02:42
食神眼:我最钟爱的自助 2004/06/22 10:08:07
吃情岁月:白粥的信仰 2004/05/25 09:55:58
吃情岁月:东山枇杷的滋味 2004/05/04 11:23:58
食话食说:品位麒麟美食 2004/04/02 09:55:17
八月巧手妙选豆类蔬菜 2004/08/05 10:55:31
漫谈古都洛阳的美食 2004/06/24 10:47:17
庐陵旅游美食活动周闭幕 2004/06/25 17:29:2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