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咀嚼人生 美食家众生相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10:56 四川在线

  能遍尝世间美食,乃人生一大幸事。四川会吃的人不少,但少了一个侃“吃”的地方。15日,一群会吃能侃的四川饕客汇聚一堂,欢天喜地成立了“家”--四川美食家协会。马识途、流沙河、车辐、魏明伦等著名作家,史正良、张中尤、卢朝华等厨艺大师纷纷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美食家协会的会员。

  美食家如同艺术家,注重鉴赏。他们是一些永远不愿意欺骗自己嘴的人。懂得欣赏美食,这是一种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美学。

  “一息尚存,犹思美食”

  李树人,堪称成都饕客中的领军人物,哪个餐厅新开张,哪个饭馆推出新菜品,总会邀他前去品尝,每日的餐饭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此抢手是因为他那张嘴,不仅会品尝,还能总结--对餐饮给予一种文化的诠释。尽管李老没开过餐馆,也不是厨艺大师,从事的工作

  又与餐饮毫不沾边,但他会品,会悟。常言道,“阅千宴而后识菜,操千食而后晓味”,李老的嘴上功夫或许就是这样炼成的。

  李老自幼家境殷实,尝过不少美味佳肴。即便是在被打成右派的岁月里,他靠着回味美食捱过艰难时日。“我是学文学的,品尝美食时,不仅仅是看它的色香味形,还要研究里边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李老所言极是。现当代文学艺术大师郭沫若、李jie(吉力)人、张大千等,无不眷恋美食。当美食被提到文化的高度,就卓显韵味。“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难忘风雨潇潇夜,出水江麟手自烹”、“百花潭上千秋水,万里桥头一酒楼”……不仅有韵,且有境。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有激情的老人,已逾古稀之年,仍甘愿放弃一杯清茶半日悠闲,从早到晚奔波劳碌,和大家共襄创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的盛世新举。我承认,我闲不下来,因为年老的躯壳中,始终有一种梦想般美好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追求,对美食的痴迷。”李老坦露心声。

  一名清客,妙评餐饮

  “汤是母亲和妻子,滋养温润;辣椒是情人,燥热浓烈;素菜是邻家小妹,清新淡雅……”四川著名诗人石光华品菜,能将所有菜品都赋予人性,难怪他品尝起来总是有滋有味。在他看来,饮食是一种感受,搞文学创作的人往往对感性的东西有兴趣。“就一道开水白菜,看似简单,但它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浸透了某种文人的境界。”

  石光华从小就会下厨做食,自我解馋。上山下乡的年代,为改善清苦的知青生活,他常常就地取材烹制可口菜肴,满足挑剔的嘴。有了美食相伴,艰辛的日子也变得有了滋味。渐渐地,他开始研究美食文化,把对川菜的感悟付诸文字,撰写成《我的川菜生活》,让更多的人能从其笔墨之间咀嚼到现代川菜的文化韵味。

  “川菜讲和,包括滋味的调和与追求文化因素的调和。川菜有江南菜的婉约,也有北方菜的刚烈,从极清淡到极燥烈,无不包容其间。‘饮食和为美,人生和则贵’,如今,川菜还在不停地把刚柔动静融为一体。”石光华说。而此话恰恰印证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理,这也是川菜位居八大菜系之首的原因所在。

  在省美食家协会里,石光华只想做名清客。他还萌生了一个创意--美食文化游,由美食家带团当美食导游,在游和品的同时,讲解美食的渊源和文化,整合餐饮、旅游和文学资源。他认为,一些文化人办餐馆,流于表面,还没有把四川文化真正渗透进去。他希望与美食家们携手,改善川菜文化研究滞后的现实。

  一碟萝卜丝,咀嚼世界

  刘德跃始终坚信“美食在民间”。四川爱好美食者众,说到吃,正如巴西人人都能当足球教练一样,四川人人都能在做菜上指点几招。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厨师只能代表一个潮流,而推动菜品发展的,则是一大批懂美食、懂川菜文化的人。”没有一个会吃的群体,就不可能有一个会吃的风气,也就不会推动一个菜系的发展。

  “一碟萝卜丝,也能咀嚼世界。”在刘德跃看来,一个真正的美食家,总能从一碟小菜中找到快乐的感觉。美食家并不见得非富即贵,也有清贫的人,甚至可以说,清贫的美食家更能深谙其味。有这样一件趣事,梁实秋有位穷亲戚,冬日偎炉取暖,百无聊赖,恰逢其子捎回一只鸭梨,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披衣戴帽,寻一只小碗冲出门外,约一小时才托碗返回--原来他要吃拌梨丝,找配料去了。从前酒席,饭后一盘拌梨丝别有风味。老人家吃剩半只梨,蓦然想起此味,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以促成自己的愿望。其实,身边不乏这样从美食中找乐子的人。

  从餐饮也能看到生活的变迁。刘德跃说,过去进餐馆叫“杀馆子”,多数人不明就里:明明是自己掏腰包--“杀”自己钱袋,却偏要说成把馆子“杀”了,这表明人们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年代的一种“狠”劲。而今,餐馆就像是自家的厨房,变得温馨而随意。盛世出美味,小康人家找乐,更追求美味珍馐。

  作为省美食家协会会长助理,刘德跃认为协会的主攻方向应在菜肴味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味型就是川菜的生产力。目前,他已有新策划--与省烹饪协会、巴国布衣烹饪学院联合,举行“千里食考”,顺岷江而行,从新津的鱼宴,峨眉的野菜宴,乐山的豆腐宴,

宜宾的笋子宴,到自贡的盐帮菜,研究民间菜肴的走势,以此活动来推广川菜。而且他还有一个5年计划:对四川风情小吃进行归纳,完成四川美食地图。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之言,是不少美食家的座右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春日大啖台山吊蚝 2004/03/29 11:18:46
一锅谭鱼头 煮沸人间川辣情 2004/03/29 11:14:41
食神推荐:靓新派茶点标准 2004/03/26 10:09:00
知春十隆:味觉西区故事 2004/03/29 11:39:18
可口美味的扁食店 2004/03/29 11:09:32
九头鸟 与美味的挑战 2004/03/29 11:05:18
广州沙河粉村的沙河粉 2004/03/29 10:56:00
豆角 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2004/03/29 10:41:25
面痴 酥脆松软的烙饼 2004/03/29 10:27:4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