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湖南旅游节 > 正文

炎帝陵资料大全

http://lif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6:43 新浪生活

  炎帝陵按文化遗产产生年代顺序,列“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首。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  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县县令派人于路旁募款,发起重修。新庙规模虽因循旧制,但庙貌大为改观。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奉文动用国帑,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重建,陵庙也统称陵殿而正其名。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行礼亭——正殿——陵寝”的四进格局。整座陵殿为仿皇宫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俞昌会主持、当地士绅百姓募资捐款所进行的一次重修。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各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主殿相辉相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秀色。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又重遭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 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附:水汤汤,鹿原苍苍,巍巍古陵,赫赫农皇。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的炎帝陵,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长眠之地。炎帝陵犹如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茶乡之尾”,洣水之畔,耸立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炎黄二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炎帝精神与黄帝精神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之所系。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立庙陵前,肖像而祀”。此后历代朝廷将炎帝陵列为祭祀圣地,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从1993年开始,恢复了由一级政府主持的公祭炎帝陵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株洲炎帝节”,每年前来寻祖谒祖的海内外华人达20余万人次。公祭炎帝陵活动使我们民族尊祖爱国的传统美德得到升华,千古圣陵焕发出勃勃生机。

  宣传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对于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湖南旅游节专题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