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老年人如何合理使用药物 |
---|
http://lif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5:52 新浪生活 |
在所有药物使用者当中,老年人堪称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各个重要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药物在其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排泄的过程与青壮年迥然不同。同时,老年时期也是一个多病的阶段,平均每位老人患重要疾病2~3种以上,用药种类繁杂,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各国住院病人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约占15%,在全球的死亡病人中,有1/3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尤其是老人,不仅病情复杂,而且肝、肾、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代偿功能显著减退,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使病情急转直下,常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局面。因此,在临床和家庭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老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总体说来,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老年人生理衰老,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如有一高血压病人,平时肾功能稍差,在肺部感染时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肌注,2天后肾功能衰竭,5天后尿闭,7天后死亡。尸检发现多灶性肾近曲小管坏死,符合急性药物中毒性肾功能衰竭改变。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这一点不仅是给老人看病的医生要高度重视,生病的老人自己也应清楚认识到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理性思维去对待这个年龄段的用药。 (2)掌握好最佳的用药剂量:老年人对药物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增大,因此,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对于这个问题专家意见不一,有人主张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年人用量的1%;还有主张60岁以上用成人量的1/3,70岁以上用1/4,80岁以上用1/5。我国老年人的用药剂量,通常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便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3)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这种规律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的,如洋地黄、胰岛素,凌晨4点时机体对这些药的敏感度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不同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同,如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对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采取隔日1次给药法,即把2天的总量于隔日上午6~8时1次给予,这是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来安排的。多数口服药物可在饭后服,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铁剂、某些抗生素等。有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有些要求在饭前服,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等。 (4)加强对老年人用药的指导和监测:老年人病种多,服药品种亦多,再加上记忆力差,忘服、漏服、错服是很常见的。据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研究人员报告指出,对老年人给予非常明确的用药指导,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抗胆碱能药、抗精神病药、抗生素等期间,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做血药浓度检测,以指导准确、合理用药。 (5)增强药物费用意识:随着公费医疗的改革,自费范围扩大,而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治疗,往往须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若药费过高病人承受不了,就很难坚持长期系统的规范治疗,也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必须增强药物费用意识,以最低的药物费用,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掌握以下用药原则:①药效高;②毒副作用小;③价格便宜;④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