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机体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
---|
http://lif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5:05 新浪生活 |
(1)种类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有着不同的遗传特点和新陈代谢特点,因此对药物的感受性和反应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吡嗪酰胺引起的肝损害发生率非洲黑人为36%,香港黄种人为173%,慢乙酰化者在日本人、爱斯基摩人中很少,欧美人口中占50%~60%,我国汉族为26%,回族14%,藏族为96%。同样是红细胞膜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非洲人多缺乏G-6-PDA,服用伯氨奎宁等药物后,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较轻。消炎药异丁苯酸引起的损害在英国多,而在日本较少。 (2)性别:一般情况下,女性对药物不良反应较敏感。如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女之比为1 ∶3,保泰松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男女之比为1 ∶4,但男性中发生药物性皮炎比女性多,其比例大约为3 ∶2,西咪替丁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 (3)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较低,与药物结合的能力降低,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所以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多、作用强,而且排泄慢,发挥作用时间长,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青霉素在体内的半衰期,成年人为055小时,而老年人为1小时,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乳幼儿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能力低,对药物感受性高,而且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所以较成年人易产生不良反应。小儿对中枢神经抑制剂、影响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药物均较敏感。8岁以下的小儿口服四环素类药物,会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及暂时性骨生长抑制。 (4)血型:女性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形成,A型血者比O型血者多。 (5)饮食习惯和营养状态:食物中脂肪含量高,脂溶性药物就吸收得快,吸收得多,容易引起不良反应。食物中含维生素少而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6的人,服用异烟肼之后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较多。在用药过程中饮酒,可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害,长期饮酒也可引起肝脏的损害,使许多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速度减慢,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啤酒、咸鱼等能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引起血压升高。 (6)生理状态:妊娠是一段特殊时期,母体各系统均有明显的生理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如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或排泄,可能导致蓄积中毒。孕妇使用四环素容易引起严重肝损害及肾病,且可通过胎盘屏障,致小儿乳齿染色。哺乳期用药也会产生对乳儿的影响。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的处置也有影响。许多常用药物的毒性,都有昼夜节律性差异。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和听神经毒性,在白天低而夜间高,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7)病理状态:肝功能不全者服用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时会因代谢减慢而作用时间延长和增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肾脏病时药物排泄减慢会造成类似的结果,如肾功能正常者服用多黏菌素B后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约占7%,而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可达80%。在潜在消化性溃疡者,低剂量的布洛芬也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8)个体差异: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遗传因素、新陈代谢、体内酶系统等多种差异,在生活习惯、烟酒嗜好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影响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和反应性的差别。有人报道300人服用水杨酸钠进行治疗,约有2/3在服药总量至65~13克时发生不良反应,而有的在总量仅为325克时就出现了反应,还有少数人直到服药量达30克时才出现症状,引起不良反应时所需服药总量相差10倍以上。巴比妥类催眠药在常用剂量时大多数人都可产生催眠作用,但对个别人不但不能催眠,相反还会引起烦躁不安,更不能入睡。 (9)个人因素:个人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对疾病和药物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状态等,都会影响对药物的感受性。如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引起皮疹时,有些瘙痒不适,但对于有思想准备,能正确认识不良反应的人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不经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而不能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则惊惶失措而不停地搔抓,结果越刺激症状越严重。精神高度兴奋的人即使服用较多的安眠药,也不一定能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