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西塘 > 正文

西塘风景与故乡记忆

http://life.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21:04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蝈蝈同志

  曾听某两院院士将乌镇称为“古镇建筑博物馆”,因而对乌镇充满憧憬;又听一位同事在比较了乌镇与西塘后称西塘比乌镇更胜,因而对西塘的向往更是迫切。于是,就有了“五一”期间的西塘之行。

  漫步西塘,就象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蝈蝈的故乡,就在这片江南的土地上;蝈蝈的老家,也在这样的水乡古镇上。只是,那时的故乡,街上没有这么多外来的人、没有这么多卖土产的店铺,河畔没有导游们不绝于耳的声音、没有机动车或船的轰鸣……

  一、石桥与桥畔的故事

  从停车处穿过礼耕堂弄,就进入了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有二十七级台阶的石拱桥:环秀桥。环秀桥建于明代,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据说以前晴天站在桥顶能望见太湖边的小山。它优雅地跨越市河,河面上倒映的是那高耸而轻盈的身姿。

  家乡的石拱桥叫集贤桥,一样的高耸而优美地跨越市河,不同的是环秀桥曾在抗战初年坍塌后重建,而集贤桥一直是明代以来的样子:花岗岩的桥面,石灰岩的桥身,覆莲状的桥柱联结着石桥栏,桥侧“集贤桥”三个刻在石上的阳文清晰可见。集贤桥原来是座木板桥,于明嘉靖年间易木为石,改梁成拱。镇上的人都称集贤桥为“小石桥”,就象叫某位熟人为“阿三头”一样的亲热。站在桥顶,不需晴天就可以看到桥西堍的北侧有两间小小的瓦屋,这在当时的小镇是常见的;瓦屋边临河有个小小的花园,这在当时的小镇是罕见的。小花园的主人,则更生育了一位小镇罕见的人才:我国稳定同位素学科奠基者、著名化学家张青莲。这里住着的,是他的父母双亲。土地改革时,作为地主和地主婆,老俩口被从柏木厅扫地出门,住到了这桥旁的小屋里。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积雪盈尺,夫妇俩相扶相携一路上街要饭,一路相互招呼:“老爷,走好”、“太太,走好”,被里人传为笑谈。文革开始,老俩口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双双悬梁自尽。抄家时,发现家中有一瓮

苹果,据说是在北京的儿子寄来的。

  沿着烟雨长廊东行,可走到跨越来凤港、连接港西与港东长廊的送子来凤桥。这是一座桥的上方盖有屋顶、桥的中间砌有饰墙的石梁桥,饰墙将桥隔成了双通道。正是这一独特的结构而使送子来凤桥印上了《水乡古镇》的

邮票

  家乡的石梁桥叫虹桥,是用三整块巨大的花岗岩架于两侧桥墩而成。桥墩建有十几级相同花岗岩的石台阶。桥的西端,建有飞檐高翘的门楼,可将桥门关闭而使通途成为天堑。这带有门楼的桥梁和在西桥墩北侧长出的一棵形态别致的野朴树,使虹桥成为了美丽的一景。常有绘画者坐在桥旁作画,有用铅笔的素描,也有用颜料的油画或水粉。虹桥由大生当铺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门楼上有费念慈的手书:源远流长。小时候,常将它从左读向右,并且对“长流远源”百思不得其解。财大气粗的大生当铺就坐落在虹桥的东堍,铺前高大的廊棚足以让西塘的烟雨长廊相形见拙。而地痞杨茂龙则让大生当铺相形见拙。某日,杨茂龙在一只拜匣内放入活鼠一匹,外封红纸,去大生当铺押当。口称:“此系无价之宝,某老爷命我前来质当,现暂一寄。”说完,扬长而去。店员听到匣内有响动,打开察看,老鼠立即逃之夭夭。此时,杨茂龙返回当铺,见匣内已空无一物,当即大闹当铺。店主虽知其敲诈,但实在怕他花样百出的骚扰,只得托人从中调解,以百元大洋了结。于是,“当活宝”就成为小镇的逸事流传至今。

  尽管石拱桥更象那天边美丽的彩虹,但蝈蝈还是喜欢这座石梁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因为,六岁以前的蝈蝈,就住在虹桥畔。

  二、从弄堂到廊棚

  进入古镇,首先看到的是环秀桥,而首先进入的,却是西街上的石皮弄。江南的弄堂相当于北方的小胡同,而古皮弄更窄至两人相向而行,需各自紧贴墙壁才能各奔所向。弄长二百尺,宽仅三尺,被称为西塘的“一线天”。因弄内的铺地石石薄如皮而得名。

  家乡也有一条这么窄、这么长的弄堂,可名字却比石皮弄难听多了,叫“臭弄堂”。原因是在临街一端的弄堂口,常年放着几个尿桶,供上街的行人方便。于是,这弄堂口就整天臭哄哄的,“臭弄堂”倒也名实相符。镇上的

文化人对这个名字深恶痛绝,认为太丢小镇的脸面,于是在编修地方志时,将其改称为“抽弄堂”,说是这弄堂是由旁边的大户人家抽去一架屋后形成的,故名。只是镇上的百姓不理这一套,依然用去声呼其为“臭弄堂”。

  弄堂一端临街,一端接虹桥,确是方便了河东人上街办事。弄堂极窄,两人相向而行,需各自紧贴墙壁才能各奔所向。墙壁是方姓和许姓两家大户人家高高的风火墙,高约二丈以上,从弄堂内看墙壁微微向外倾斜,使弄堂的碎石地面在合适的季节的合适的天气,可有一见天日的可能性。小时的伙伴们就常常在夏夜乘凉时两手两脚撑住两面墙,徒手登高至一丈以上,直至手脚不能同时够到两面的墙壁再跳下。再高处的昏黄路灯下,几只壁虎也在墙上来回爬动。

  看了弄堂这一绝,就不能不看“西塘双绝”之另一绝:廊棚。所谓廊棚,就是在临河的街道上盖个屋顶,可使多雨江南的小镇人免受雨淋之苦,应与广东的骑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西塘的廊棚绵延二华里,黑瓦盖顶,造型古朴,廊内侧是镇上居民的住宅或店铺,外侧临河,供人休憩的“吴王靠”在水影浮动中不免让人顿生幽情……西塘人为它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烟雨长廊。

  家乡的廊棚在临河的后街,以各家店铺为单位建造,断断续续,高低参差,但比西塘的烟雨长廊更高大、更具商贸价值。廊棚后面,有的是米行、油坊、漆作……

  大生当铺(后改为废品收购站)的廊棚曾经是蝈蝈们的乐园,那里遮日、避雨,可全天候地赌洋画、车铁环、玩“官兵捉强盗”。白天,可站立在廊棚里的半墙上,看市河中相向行驶的农船因小有擦碰而争吵不已甚至大打出手,夜晚,则让加过盐水后的废电池继续发光,弯腰在廊棚下的水边叉河虾。电筒光下,河虾用放射着美丽的红光的双眼注视着威胁它生命的敌人。

  三、陆坟银杏与一枝箭银杏

  走完烟雨长廊,跨过卧龙桥,穿越烧香港,最终看的是陆坟银杏。这是西塘镇著名的两棵古树,一雌一雄,种植于明洪武年间,树干苍劲,树枝挺拔,象是真的还想再活600年。银杏的生长地原是御史陆邦的墓地,故称“陆坟银杏”。

  家乡小镇有多棵古银杏。最著名的,当数瑞真道院旁的“一支箭银杏”。这是一棵非常高大的银杏,它的树干三个成年人手拉手也抱不拢。弄堂内的老人也不知道它的年龄,老人只觉得小时候它就已经这样的高大了。当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与人比箭法,有一支箭射上了这棵银杏的树梢,一支箭银杏即由此得名。老人似是而非地指向一枝朝南伸出的枝桠,蝈蝈似是而非地感觉到有一支箭羽竖在枝头,更感觉到的是,那枝头象是在云端里。

  一支箭银杏为雄树,只开花不结果。据说银杏开花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且往往深夜才开,很难见到。开花时满树放光,极其灿烂。“挑水阿六”是为绿云泉茶馆担水的伙计,由于茶馆在凌晨三点左右就要开门迎客,所以挑水多在半夜。那一夜阿六担水才上岸,就觉得眼前一片辉煌。惊恐的同时,忽然想起白天在茶馆中听人说起的“天开眼”的事来。所谓“天开眼”,就是漆黑的夜空突然露出眼睛形状明亮的一片,那是老天爷在睁眼看人世。如果在那一瞬间向空中随便抛出一物,掉下来的那物件便成金子做的了。阿六身无长物,急中生智将脚上的一双草鞋脱下,用力往上一扔。几秒钟后,只听到有东西掉在旁边的南瓜地里,可一直找到天亮,都没有发现他的金草鞋,倒是被绿云泉的老板骂得狗血喷头。后来有人告诉他,他看到的不是天开眼,而是银杏开花。阿六虽然没有发财,但看到了银杏开花的奇异景象,竟也有几分得意。

  今天的家乡,早已换了模样:虹桥的门楼已被拆毁,整根木头做成的桥栏杆也因年久蛀蚀而换成了铁管;极不文明的臭弄堂口的尿桶也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数步之外的冲水厕所;而一支箭银杏,早在文革后期就被县里作为制作会堂坐椅的材料伐走,游子返乡,再也不能在数里之外就见到作为小镇标志的它的高大雄伟的身影……

  但故乡在游子的心中,永远是最心仪的模样。

  西塘,你只能受委屈了。

  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西塘专题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