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它们不再流浪 | ||||||||||||||||
---|---|---|---|---|---|---|---|---|---|---|---|---|---|---|---|---|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15:52 京华时报 | ||||||||||||||||
◎时间:8月26日19点05分 ◎地点:北京理工大学134单元地下室 ◎人物: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孙红伟、阿崔等三位志愿者、本报记者陈俊坤 ◎救助对象:一只小猫 自发的救助 我到北理工的时候,快晚上7点了,首先见到的是阿崔和另外一位志愿者,他们俩正在讨论救助今天小猫的一些事情,孙红伟正在买手电筒里的电池。这些志愿者朴朴实实,没有一点张扬。这次救助的小猫是孙红伟在遛狗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救助过程一波三折 134单元的地下室完全是空着的,没有存放任何东西,也没有人住,所以常年都是锁着的。孙红伟先去找了守门的叔叔,让他带着阿崔和另外一位志愿者下去,她自己先到一层去拿绳子把之前放在里边喂食小猫的小桶吊了上去。弯腰穿过了低矮的地下室,志愿者们借着手电筒的灯光到了地下二层,从地下二层的窗户向下看,猫猫的周围全是废弃的塑料袋之类的垃圾,环境非常恶劣。这时孙红伟也到了地下二层的地下室,她事先准备好了绳子、猫笼和香气扑鼻的妙鲜包。这时,只要把妙鲜包放进笼子里,再在笼子的两边都套上绳子,救助行动就准备完毕了。 把笼子放进去的时候,已经是19点30分了,于是大家就等着小猫“上钩”。为了不惊扰它,大家把手电关了,也不说话了。这只小猫还挺机灵,志愿者们等了大概十来分钟,看见它只是在笼子旁边转悠,却不肯往里边钻。大家都饿着肚子蹲在那个没有灯光的密闭的地下二层里,忍受着里边闷热的空气和无聊的寂静。终于,听到一声响声,小猫好像是进了笼子,随即听到了笼门关上的声音。这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正好是20点05分,小猫在笼子旁边观望了35分钟以后,终于中了大家设下的“圈套”,跑进笼子里吃香香的美食了。为了让它心情好一点,志愿者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等它吃得差不多时才慢慢将笼子拉了上来。 谁来收养它 20点40分,小猫救上来了,不过谁来收养它还真是个问题。孙红伟已经有好些个小猫小狗了,阿崔和另外一位志愿者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番商议之后,最后大家还是决定把这个小生命留在孙红伟家。 编后语:这些志愿者是一群普通人,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他们尽力救助每一只从他们眼皮底下闪过的小生灵,不管家里是否已经“猫犬为患”。没有人给他们发薪水,没有人知道他们,甚至周围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他们依然执著,依然一次次重复上述的救助行动。 体验者:本报记者陈俊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