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健康专题 > 正文

“绿色抗生素”纯属炒作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4:44 新浪生活

  自7月1日起,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药监局)的规定,购买抗生素,必须持有执业医师的处方。几乎与此同时,不少药店开始与厂家联手,推出了所谓“绿色抗生素”的概念,双黄连、穿心莲等药物都被冠以“绿色抗生素”的“美誉”,摆在了药店的显著位置上。厂家和药店在宣传中指出,“绿色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或者抑制细菌生长,与其他抗生素相比,其抗菌作用毫不逊色,而且具有“安全无害”的特点,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在一家药店,记者看到有位患者正在咳嗽,想要销售人员卖给他一些“消炎药”。销售人员问他有没有处方。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销售人员没有把“消炎药”卖给患者,却对他说,穿心莲、双黄连、金银花等中药都是“绿色抗生素”,可以试一试。

  与药店的大力推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绿色抗生素”的概念问世之日起,不少药学专家就对其提出了质疑。到了7月6日,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督司司长赵晓鸣指出,凡是打着“绿色抗生素”的招牌进行宣传和促销的产品和企业,药监部门都将予以查处。“绿色抗生素”的概念究竟有哪些问题呢?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问题一,“绿色抗生素”的概念科学吗?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抗感染药物临床药理基地,该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肖永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药理学的理论体系里,从来没有过“绿色抗生素”的概念,所谓“绿色抗生素”的说法完全是生产厂家和药店的“发明创造”。抗生素指的是具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的药理成分,而且成分应该比较单一。如果一种药材中含有抗菌成分,我们就将这种药材称为抗生素,显然不合适。譬如,黄连素(化学名盐酸小檗碱)来自于黄连,和其他西药抗生素相似,黄连素也是成分单一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我们可以说,从黄连中提取的黄连素是抗生素,却不能说黄连或者含有黄连的中成药,例如双黄连是抗生素,因为其中的成分非常复杂,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它与成分和作用都比较单一的抗生素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于友华副教授指出,中医药界目前并没有“绿色抗生素”的说法,传统上,中药也并没有“抗菌”的概念,只有“清热”、“解毒”、“化痰”的说法。从中药的观点来看,“绿色抗生素”的提法也是很不规范的。一个医学概念的提出,应该严谨,要经过广泛深入的探讨。厂家提出“绿色抗生素”的概念显然没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于教授指出,尽管研究发现不少中药具有抗菌作用,但称之为“绿色抗生素”有些不妥,如果称之为“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可能更恰当些。

  问题二,“绿色抗生素”抗菌作用可靠吗?

  有的销售人员标榜,“绿色抗生素”与抗生素,特别是与必须凭处方购买的抗生素具有同样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此,肖教授指出,我国学者一直致力于从传统药材中发掘新型抗生素,结果发现不少中药虽然具有抗菌作用,但是作用往往很弱。肖教授再次以黄连素为例,此种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还是比较确切的。尽管如此,与大多数抗生素相比,黄连素的抗菌作用明显要弱一些。

  肖教授指出,某些中药的提取成分或许在实验室研究中具有抑菌作用,但临床上却往往不把它们当作抗生素,不用它们来杀灭病菌。相反,有些中药成分却可以用来对付其他病原微生物。例如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我国学者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对抗疟原虫。这一发现是我国药学界为全球疟疾防治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科学家还发现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也可以治疗真菌感染,需要强调的是,真菌并不是细菌。

  此外,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很少提取自中药,从传统药材中提取抗生素也不是当今国际药学界开发抗生素的主流方法。这一方面说明,从中药里提取抗生素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药的抗菌作用有限,不足以引起抗生素生产厂家的研发兴趣。

  于教授在采访中指出,虽然研究发现不少中药,譬如黄连、黄芩、黄柏、四季青、大蒜、蒲公英等,对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有些中药甚至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但是中药的抗菌作用相对较弱,对于某些感染病人,特别是严重感染的病人,有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是,是否可以说治疗细菌感染并不是中药的强项呢?于教授认为,也不能抹杀中药的功效。读者首先需要了解,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截然不同。西医治疗感染强调杀灭细菌,因此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做细菌培养,明确细菌类别,搞清楚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更敏感,然后有的放矢地使用相应的抗生素。中医则是从大处着眼,强调“扶正祛邪”,如果要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祛邪”就是打击细菌,“扶正”则类似于提升免疫力。双管齐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清代吴鞠通的《瘟病条辨》等许多著作中均记载着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药,都能收到不错的疗效,可见中医在抗感染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于教授同时指出,如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中医治疗感染时,用药也强调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辨证论治”,普通读者可以把它理解为“对症下药”,只是并不是那么简单。医生在为患者开药前先要明确,患者的病究竟属于“实证”还是“虚证”,“热证”还是“寒证”。譬如,同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用药方案,提倡个体化治疗,为不同病人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正是中医鲜明的特点。

  第二个原则是“方剂配伍要合理”,中药是按“君臣佐使”配伍应用的,也就是说,在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将它们搭配起来,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古人说“用药如用兵”,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现在所谓的“绿色抗生素”恰恰违背了中医的治疗原则,首先没有“辨证”,患者一有咳嗽、发烧,就建议他们服用板蓝根或者双黄连,显然是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用药。其次,不少消费者盲目听信宣传,以为“绿色抗生素”含有抗菌成分,患者服用后就能发挥抗感染的作用。殊不知,这种治疗作用是通过将中药进行合理的配伍才能实现的,仅凭一味“绿色抗生素”恐怕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

  问题三,“绿色抗生素”安全吗?

  根据去年我国各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统计,与抗生素有关的不良反应“高居榜首”,在一些城市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绿色抗生素”中的“绿色”二字,就成了最大的卖点,对人体“安全无害”的宣传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肖教授对“绿色抗生素安全无害”的说法表达了反对意见,药物必然是疗效与不良反应的集合体,保健品服用安全,但是治疗作用也有限。消费者应该适当了解不良反应的知识,服药中多个心眼,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能够及时做出处理。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对不良反应过分恐惧,更不要寄希望于一些所谓的“安全无害”的药物。具体说来,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也是很常见的,事实上,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统计数字,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数量仅次于抗生素,居于各类药物的第二位。这固然与中药品种繁多有关,但也说明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想法是不客观的。

  于教授对“绿色”的概念也表示了怀疑。“绿色”本意应该是指天然、无污染,但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安全无害”的联想。即使中药取自天然,也还是有副作用的。对此,传统中医讲得很清楚———“聚毒药以供医事”说的是,我们使用的药物,包括中药,都有一定毒副作用。近年来,包括“龙胆泻肝丸”在内的一些中药引起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都证明“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不仅适用于西药,也适用于中药。

  此外,评价一种药物安不安全,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还还取决于使用得是否合理。首先要看这个药用得对不对,如果没有对症下药而胡乱用药,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举个例子,对于“气虚”的人来说,人参是一味好药,服用相对安全,可是身体健康的人吃人参,容易出问题,吃死人也有可能。此外,即使用药对症,疗程用得不对,也是不安全的。中药讲究“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就是说,用药达到治疗的目的即可,不能一味地加长疗程。如果没有搞清这些道理,即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小,也有可能造成损害。所以说,只要是“绿色抗生素”就安全无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问题四,为何会有“绿色抗生素”?

  记者注意到,所谓“绿色抗生素”并不是什么新产品,只是药店将一些传统药物贴上新的“标签”隆重推出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呢?对此,肖教授分析说,国家出台抗生素“禁售令”,本意是要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细菌耐药。但是,“禁售令”确实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第一,药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药店的收入中,抗生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有的药店甚至占到营业收入的四成。

  第二,一些以药店为经营重点的抗生素生产厂家也要遭受损失。

  第三,普通消费者在思想上还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转不过弯子,仍然希望能够在药店买到抗生素,毕竟凭处方买抗生素并不方便,部分消费者也不习惯;另一方面,消费者又对抗生素的危害,特别是不良反应有所忌惮。他们需要一种抗生素———高效、安全、购买方便。这些因素都构成了“绿色抗生素”这一概念出台的基础。

  于教授指出,有人认为“禁售令”出台后留下了100亿元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成了一些厂家追逐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100亿元的市场份额明显是被高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抗生素滥用有关。“禁售令”出台后,这个市场应该会迅速萎缩。但是,一些企业却还想开发这个市场,这与药监局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健康专题专题
 相关链接
日本专家最新发现:每天吃鸡蛋不利于女性健康 2004/07/29 13:42:03
怀孕能预测女性未来健康? 2004/07/29 12:14:00
共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2004/07/29 12:03:00
羽毛球热身安全第一 力保奥运队伍健康参赛 2004/07/29 10:24:02
天天吃鸡蛋可能危害女性健康 2004/07/29 09:38:07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004/07/29 09:10:00
轮滑滚滚滑出健康人生 2004/07/29 08:51:00
泳池卫生关系百姓健康 2004/07/29 04:56:00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