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寻访长城:假日塞外游记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11:4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蓬_舟

  这个国庆节,原本是不打算出去的。半年多来的奔波劳碌,真的很想能好好地平静一下。然而想到今年未完的目标,想到明年的计划安排,想到塞外秋色的诱惑,想到满载而归的喜悦,我最终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又一次踏上了旅程。

  出发的时候已是二号晚上,高峰期早己过去,我轻而易举地买到了想要的卧铺票。一贯是很讨厌去挤人堆的,所以选择了这个并不属于热点的地方,心想能轻轻松松地度过重新上岗后的第一个长假。

  一觉醒来,火车已经行驶在内蒙古的境内。记得上一次路过这里是在夜晚,睡梦中自然无法看清这片土地。此刻窗外满眼的金黄,夹带着几分尚存的绿意,虽是寻常的小景,却也有点深秋的韵味,颇为令人赏心悦目。

  我不是冲着草原来的,我的第一站是一座并不太为游人所青睐的城市——

呼和浩特(当地人都称之为呼市)。呼市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然而翻开中国的古代历史,却找不到这个名字。原来它明代初建时有"青城"之称,清代称绥远,后又筑新城名归化,民国时合并设归绥市。绥远和归化,当然是带点岐视性质的,讽刺的是起这些名字的本身也是游牧民族。直到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把这里设为首府时才改为现名,蒙语的意思也即"青城"。

  站在呼市的街头,感觉跟国内的许多中小城市没多大区别。参观过几处古迹,如清代将军衙署和恪靖公主府,也基本上是古代北方民居的形式,只是装饰较为简朴。现在的城市居民大多是汉人,少数民族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他们在同一天空下和睦相处,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和人们想像中的那种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情景大相径庭。

  在这座并不算太大的城市里,有着众多的召庙("召"即蒙语"庙"的意思),所以呼市又有"召城"之称。现存较著名的有伊克召(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均属藏传佛教的寺院。寺内建筑大多为藏汉结合的风格,内部装饰豪华,技艺精湛。原来这几座召庙规模甚大,还有众多的附属寺院(如金刚宝座塔所在的慈灯寺就是小召的属院)。虽历经战火摧残和文革破坏,留存下来的建筑和壁画等仍让人赞叹不己。在清代,这些召庙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还有皇帝赋予的行政权力,朝廷甚至不惜大洒金钱修筑寺庙、赏赐财物,其用心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曾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支系——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前沿。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以掠夺为生存手段之一;农耕民族生活安定,对战争总是怀着一种厌恶的情绪。在文化的交流上,自然是后者占优;然而在长期的交战中,后者却大多处于劣势。即使是在汉唐盛世,也大多是把对方逐出中原,然后保持两不相范。

  

长城与和亲,是保持这种状态的两大法宝。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传诵,呼市南郊的昭君墓(实际上是衣冠冢,这样的墓在内蒙有好几处),游人络绎不绝。百姓对王昭君的缅怀,可见一斑。始且莫论后人如何评述,和亲的政策,免除了将士刀兵相见之惨烈、百姓颠沛留离之苦难,总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在呼市西北郊一座颇具规模而香火冷清的乌素图召后面,我找到了一处战国赵长城遗址。若不是因为立有一块文物保护碑,我也很难将眼前这个残存的土堆和长城联系在一起。我寻寻觅觅却始终没有找到其它长城的痕迹,只有不远处的一个高大的敖包和这个孤独的土堆相依相伴。听一位老人说,这段长城已经分辨不出来了。我问他在哪里还能看到,他指了指远处,说过了那座山后面的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我已经来不及再到那边去了,唯有放弃。

  从长城回来,我离开呼市,赶往包头。包头原是边防重镇,因包钢的兴建而成为草原钢城。市内古迹不多,市郊却也有着几座颇大的召庙。最有名的当数五当召,它是内蒙最大的一座纯藏式的召庙。而另一座建于明末的美岱召,则是城堡式的格局,汉化的成分已经是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了。

  在去五当召的途中,意外地看到了一段赵长城的遗址。知道这里有长城的存在,却是源于前不久的一则包头市修路毁坏古长城、最后赔偿文物部门八万元了事的消息。这些土筑的城垣,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而留存至今,却经不起现代机械的轻轻一铲!幸而这段长城未曾遭遇同等命运,仍顽强地在山谷中蜿蜓起伏,最后消失在山涧的边缘。由于天色不早,我还要赶路,因此没有下车仔细察看,不免有点遗憾。

  呼市和包头一带,原本一直属于农耕民族的领土。赵武灵王最早在这里修筑长城,用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多少年来,中原的朝代屡屡更迭,而草原上的民族也此兴彼废。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党项,这一个个曾是多么响亮的名字,然而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了。只有残存的长城,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

  后来有一个人改变了这种局面,不仅结束了草原上部落纷争的局面,也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对峙的结束奠定了基础。他所创建的蒙古民族,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今日内蒙草原的主体。

  成吉思汗的陵墓,位于包头市南的伊金霍洛旗。然而这里不过是后人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的一处纪念性的建筑而己。成吉思汗的遗体,也许早已和草原大地融为一体。成吉思汗的名字,也永远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成吉思汗陵的周围,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因为贪恋草原的秋色,错过了返回的汽车,无奈只能在东胜住了一夜。第二天当我回到包头,买好离开的机票,已近中午时份,剩下的时间已经无多,然而包头离固阳路程不近,怎么办?

  我还是选择了出发,因为这个地方太具吸引力——那里有一段

秦始皇时期修筑的长城遗址。

  看过不少地方的长城:东部的、西部的;汉代的、明代的;砖砌的、土筑的。然而用石块堆成的秦长城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才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沿着残存的城墙一路前行,路上的碎石片随处可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石块,不经任何粘合地堆放在一起,竟也如此牢固!或许是因为地处偏僻,没有受到太多的打扰,它们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只是不知道这种状态还能保持多久,要是有一天这里被“修葺一新”,成为什么集吃住玩购游于一身的“休闲娱乐胜地”,不知道会是如何地让人哭笑不得!

  走着走着,长城的痕迹越来越模糊,原以为这段长城到此湮灭。然而转过一道弯,它又重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并且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消失在遥远的天际线。

  我的徒步考察过程到此结束,因为我深知长城是永远走不完的。而我的长城之旅,也是不会到此就结束的。

  回去的路上,听司机说,往北不多远就是大草原了。秦汉时期,这里就是两大民族的分界线。直到明初,这里仍属农耕民族的领土。只是后来明朝国力衰退,先丢掉河套,再失去辽东,中后期筑起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一线的长城。那些塞外的长城,慢慢地就被遗忘了。而那道中国历史上最坚固的防线,也在一百多年以后结束了它的使命,有如两大民族的界限一样,逐渐地模糊、淡化了。

  傍晚,我急匆匆地赶到包头的机场,幸而还没有迟到。本想过一次轻松的旅程,却没料到会弄得如此的狼狈。然而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很心满意足了,一点劳累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如同往常一样,临走前向这片土地默默地道一声别。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又会重新来到这里的。

  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北京“野长城”百年大修 2004/03/17 14:57:17
长城修缮工程全面展开 黄花城长城已动工 2004/03/17 08:31:08
北京长城百年大修开工 国庆节前竣工向游人开放 2004/03/17 02:07:00
杨利伟所见与课文矛盾教育部叫停《长城砖》 2004/03/13 11:15:00
延伸绿色长城 全军一年来开展“三荒”造林工程 2004/03/12 08:20:00
徒步万里为长城“疗伤” 2004/02/27 04:52:00
山海关发现石刻铭文 记载了明代修建长城的历史 2004/02/27 02:37:57
北京将全面修缮长城、故宫等6大世界文化遗产 2004/02/25 09:55:4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