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纳库鲁湖 飞舞的粉色云彩 |
---|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10:1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奔跑的狡兔欢迎 网友投稿 湖?怎么会是粉色的呢?我在去Lake Nakuru (纳库鲁湖)之前也不能相信。 Lake Nakuru国家公园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以北大概100公里的地方,我们选的是Let’s Travel公司的一个一天Safari Tour.早上在旅馆等了半天,Safari的车子才姗姗来迟。一问才知,是肯尼亚这两天全国治理小巴,给他们约法四章:不得超85公里/小时,车上必须有明显的标志,每个座位都要有安全带,司机必须穿制服。这一治理不要紧,小巴们都回去整顿了,人们都只好开着私家车或者走路上班,整个内罗毕成立陷入一片交通混乱。我们出城向北走的时候看到了好几万人走路进城上班的壮观景象,不亚于角马的迁徙!这也让我想起来纽约那次停电,电视上看到万人走上布鲁克林桥,走几十个block回家。 去Nakuru的路上,我们遭遇了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有人说在肯尼亚没到过东非大裂谷就等于没到过肯尼亚,因为肯尼亚具有东非大裂谷最典型的地貌。我在飞机飞到内罗毕的时候就在天上睁大了眼睛找寻东非大裂谷,未果。如今站到它的面前才知道我想象的像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大裂谷原来是一片广袤的平原,80多公里宽的谷底平原生活着肯尼亚当地人口最多的民族。牛羊成群,村庄星罗密布,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可能是“东非大裂谷”这样的字眼给人错觉,其实英文里”Great Rift Valley”更能给人真实的想象。我们就站在裂谷边的山上这么静静的看,天空上悬浮的朵朵白云把自己的影子投洒在谷底,影影绰绰的风景让人觉得超现实。 但让我想不到的是,最不现实的景象发生在Lake Nakuru上。刚进公园的时候是一片热带雨林,当我们结束了和住在林子里的狒狒的嬉闹的时候,当车子从公园里的树林里钻出来,翻过了那最后一个小土坡的时候,整个纳库鲁湖就这么措手不及地一下子映入眼帘。上百万只火烈鸟(Flamingo)在湖面上栖息,还有数十万只鹈鹕(Pelican)遥相辉映,把整个湖面染成了粉红。继上次见识了百万只角马散布在Serengeti上,这次百万只火烈鸟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自然又一次让我们对“百万”这个数字有了强烈而深刻地认识。微风拂过,惊起一群水鸟,整个天地间都被那纯纯的粉红色充斥,实在是美不胜收。车盘旋着上山。到了山顶,猛然回头,又能被湖上的美景惊呆。阳光下的湖面湛蓝湛蓝的,而火烈鸟则仿佛铺洒在这块蓝布上粉色的星星,整个鸟群不就是那连绵的银河? 司机告诉我们火烈鸟有两种,粉色的吃水藻(algea),白的吃水里的微生物。其实那粉红的色彩就是来自水藻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充盈的蓝色湖水给火烈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火烈鸟从食物中得到了美丽的颜色返回来点缀了湖水,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绚烂的奇迹。而鹈鹕长得十分好玩,大大的嘴巴,笨拙的身姿,可爱的神情。它们会八个一群,十个一组的捕鱼为生。下午正是它们的开饭时间,我们就看到一圈圈的鹈鹕在湖中央把头伸进水里互助捕食,特别有趣。有生亦有死,湖面上也有不少死鸟,这些可怜的家伙被湖边的秃鹫和非洲秃鹳(Marabou stork)分食。非洲秃鹳是我们的favorite之一,Pei总说他觉得它们走路的神态很像一个穿黑夹克的人倒背着手踱步,特别有味道。湖边的白色的盐碱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羽毛,信手拾起几片,都及尺长,不知道是鸟儿为了觅食,或是求偶,还是嬉戏打闹失落的。可惜公园规定一切公园里的一切都不允许带出去,我也只好再让羽毛飘落,化为湖边的泥土,汇入自然生态中。 纳库鲁不光是鸟类的天堂,整个园子里还栖息着斑马,瞪羚,野牛,狒狒,水羚,河马,鸵鸟,黑脸猴,白头鹰,黑斑羚,长颈鹿,更有黑白两种犀牛。由于人们对犀牛角的爱慕,犀牛面临着灭顶之灾。尤其是黑犀牛,现在已经是少之又少,见一面几乎比其他任何动物都难。我们的运气实在是不错。黑犀牛是不合群的,所以这次我们看到的也是孤零零的一头在过马路,而白犀牛却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黑白犀牛其实在颜色上没有什么区别,主要的分别是在嘴巴上,黑犀牛吃树叶,嘴巴成”V”型,而白犀牛吃草,嘴巴是半圆形,而且白犀牛体形稍大。Ngorongoro只有黑犀牛,而Lake Nakuru能同时有黑白两种犀牛生存,让人惊叹。 一天的时间实在太短,意犹未尽的离开这片神奇的地方,还真有点儿恋恋不舍。 园子外面是Nakuru城。称之为城,可能连中国小县城的水平都不到。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住在类似土窑的房子中,几乎没有看到玻璃窗,路也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垃圾到处可见。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自行车出租车”。自行车在这里也算是奢侈品了,后座是乘客席,车架上显眼的写着”Taxi”,让人觉得有点啼笑皆非。当然这里和内罗毕城外的肯尼亚最大的穷人区相比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那里拥挤不堪地住着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们后来在海边见到的豪华别墅反差极大。贫富差距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显得如此巨大,恐怕和他的历史渊源分不开的。在这里,虽然我们没有深入肯尼亚人民中去探求究竟,而后来在渔村住的几日却让我们对这个国家,对那些人民认识了很多,那自然是后话。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