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狗保姆”如何“看护”消费道德 |
---|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10:56 人民网 |
2月24日这天,我有幸读到了两则关于“狗保姆”的新闻: 东方网消息:南京某职介所近日开办了代人请“狗保姆”的业务。招聘者要求,保姆应为40岁左右女性,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相也要好看,月工资400元左右,最主要的条件是要把狗当孩子看待。 某报报道,面临毕业的某女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求职信息:“本人对狗的心理及生理有专业研究,现求一份代为照看狗的工作,工作时间不限,薪水要求不高,只为快乐!”据这位女生介绍,她出生在“养狗世家”,了解狗的习性和驯养技巧。给狗做“保姆”,可以积累资金和养狗经验,还可结识更多爱狗的人。 两则新闻对照起来读,我们可以作了一个基本判断:“狗保姆”将会成为一门新兴职业。尽管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但只要供需双方达成一致,并且就业条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种新兴职业就会应运而生。但是,法律允许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赢得社会道德和公众舆论的支持,很明显,“狗保姆”面临着艰难的道德困境,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获得的劳动报酬,这样的职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到称道。 对于女大学生自称当“狗保姆”只为快乐的说法,虽然我们对这种态度是否矫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只是一个个案。以中国之大,出现个别因侍候狗而快乐的人不足为怪。关于“狗保姆”,我宁愿相信那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南京保姆的说法,“家政服务中照顾宠物只是顺便的事,要求把一条狗当孩子看待,自己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自己虽然是农村人,但做人的尊严不能丢”。狗是用来取悦主人的,而“狗保姆”则是用来取悦狗的,既然这样,那些为“狗保姆”这一角色贴上“劳动光荣”之类的金箔确实显得滑稽。 但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并不是“狗保姆”所背负的道德鄙视,因为这种道德鄙视实际上反映了公众道德对“狗保姆”表面现象的急切判断。对“狗保姆”这一职业,探究其成因比急切的道德判断更重要。因此,当看到中介公司关于用户“把狗当孩子看待”和长相好的要求时,我们应该追问的是凭什么玩宠物的富人有权提出这种有辱人格的要求。为“狗保姆”制造道德困境的,就是这些富人的消费需要。也即是说,是富人消费的不道德直接导致了“狗保姆”所承受的道德鄙视。但可惜的是,公共舆论常常把矛头指向“狗保姆”,而对催生这一社会角色根本原因缺少注意。 由“狗保姆”到背后的富人消费需要,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即当贫富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消费行为就会呈现反道德倾向,而因为经济利益的诱导,这种消费行为往往并不只受制于公众道德。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倡导穷人为了尊严拒绝从事“狗保姆”之类的职业,或者自欺欺人地为这种职业贴上“光荣”的标签,都透露出对从业者困苦处境的漠视。对社会而言,政府在加大对困苦人群的救助的同时,倡导富人在尊重他人人格的前提下实现消费欲望肯定比鄙视“狗保姆”更为理性。 社会公平不仅仅指劳动与报酬的对等,也应包括劳资双方人格尊严的平等。有钱人的钱怎么用,穷人怎么挣钱谋生,都是个人的事。但对一个健康的社会而言,“狗保姆”的出现并不是值得叫好的信号。(文/朱胜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