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岜沙表情 无法解读的文明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10:01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自游猫欢迎 网友投稿

  传说中的岜沙是一个距贵州从江县城仅7公里的一个苗族村寨,虽然就在321国道的边上,然而这里的乡民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穿着古老的苗衣,说着古老的苗话,过着与祖先相似的生活。岜沙男子尚武,以前常年背着自制的火枪。后来因为政府的管制,枪不许带了,但腰间还是少不了一把硕大的砍刀。最特别的要算男子的“户棍”发型,就是把头顶周围的头发剃光,只留着中间的一束,并梳型髻状。

  第一次到岜沙是过年期间,村子里比较热闹,还没进村,就听到芦笙响彻天际。于是我们加快脚步,果然在村中的空地看到二三十个男女村民穿着民族服装,吹着芦笙,围成一圈跳着舞,旁边有几百号同样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围观,其中将近一半是小孩子。我们还以为遇到了他们的节日,正在暗暗欢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几名游客出钱请的。表演很快便结束了,因为想到之前可能有更精彩的节目,于是几名后到的游客与我们商量出钱再请他们表演一场。芦笙再度吹响,大芦笙声音洪亮,不能拿在手上吹,于是在中间围成了一个圈。小芦笙声音清厉,在吹奏者的手上随着其身体左右摆动。青年女子拿着手帕跟着节奏两边挥动。表演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有人买来了鞭炮放起来,响声过后,小孩子们在地上争抢哪些没有爆的。有人拿出米酒犒劳表演者,有人买来糖果洒向天空,引得人们开心地争相抢夺。人们慢慢地散去,寨子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

  村子在一个山坳里,蛮大的,到处可以见到高高的“禾晾”,到了秋天,上面就会挂满金黄的稻谷。屋子是那种典型的杆栏式建筑——吊脚楼,屋子里杂乱地堆放着数量和品种极少的生活必须品。村里的小孩子很多,很脏,脏得好象只剩下眼神和笑容是清沏的。一群女人围在一起烤着火,做着针线活,几个脏脏的小孩在旁边玩耍。象往常一样,我拿出糖果,分给几个小孩,然后举起相机给他们拍照,再把

数码相机显示屏上的照片给他们看。小孩争先恐后地把头伸过来。他们先是惊讶,然后欢笑,当我再次举起相机时,他们就会争着站到镜头前,呵呵,给小孩拍照真是一件开心事。旁边的妇女看着我,用手指指自已的嘴,我明白了,笑了笑,打开背包,拿出糖分给她们。我知道,她们和其他人一样,听不懂更不会说汉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当时岜沙人均年纯收入为50元。50元!一个代表几近赤贫的数字。岁月漂移,而岜沙似乎一直贫穷着当初的贫穷,原始着当初的原始,以至于这种贫穷与原始成了一种资源,一种被称为旅游资源的东西。岜沙现在真的出名了,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出现上千条搜索结果。于是,当地政府有意将该村打造成供城里人体验原始风味的旅游点,就是说,岜沙要进行开发了。

  第二次到岜沙是十个月之后,那两天从江县要举办首届“侗族大歌”节,岜沙是其中一个有表演节目的村寨。我们在小黄看完千人侗歌大合唱后匆匆赶往岜沙,顺着熟悉的柏油路一直盘山向上,很快便到了村口。

  村口的那片空地经过“绿化”和“美化”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广场,旁边竖立着崭新的旅游路线图,还有中英文对照的简介。进村的窄窄的土路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甚至还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厕。所有这些改变似乎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没有改变的可能是那些静静挺立的高高的“禾晾”,那些已显得老态龙钟的木屋,那几个在玩耍的脏脏的小孩。还是在村里那个地方,女人们依然在做着针线活,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她们依然对我们的糖果大感兴趣。跟她们的沟通依然困难,我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表情来试图揣摸她们的内心世界。这时村里走来一个十岁左右留着标准“户棍”发型的小男孩,我马上示意同伴拍照,因为现在还留着这种发型的村民真的不多了。小孩头发显然是新剃的,如果没猜错的话,可能“剃头”还是昨天的其中一项表演呢。这次在岜沙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那拉着衣角的甜甜的腼腆的笑,当我举起相机试图捕捉,她又总是换成一副肃穆的神情,那种凝重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苗家风骨。

  听说村子昨天早上还有热闹的歌舞,今天却一下子变得异常宁静、空寂,巨大的反差让人有点始料不及,就好象村口与村里景象的截然不同。我只能通过回忆,想象当时的人头攒动。在似是而非之间,眼前闪动着上次那场“表演”:芦笙震天响,而人们的笑容却是苍白,舞姿竟然是无力。我很想知道,如果生活要变成一种表演,家园成为一处处景点,那会是怎样。说实话,真的希望能解读岜沙的各种表情,但可惜每次都只能浅尝辄止。

  我再次离开了岜沙,脑中却还经常萦绕着它的种种表情,起初觉得有点模糊,但依然清晰,坚韧中露出惶恐,困惑中带点愚昧,些许惊讶,几丝迷惑...现在,我越来越无法解读岜沙的表情,因为它已经多少变得有点漠然、麻木,虽然无奈中透出希望,但却已在茫然中变得越发模糊。我知道,苗寨岜沙从蛮荒的远古走到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变与不变其实都是艰难的选择,况且,在大多情况下,如果还能有选择的话,已经是很幸福了。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太阳下的吴城 守着寂寞的心情 2004/01/13 13:31:40
感受异国的空气 加拿大初感 2004/01/13 13:04:06
南海明珠 珠海 澳门船游散记 2004/01/13 12:56:38
通道漂流 挑战自我的经历 2004/01/13 10:12:54
云南雪山游 一种见到的美丽 2004/01/02 10:00:25
城市感触 新欢与旧爱的交融 2004/01/02 14:25:30
心灵游记 给自己一个快乐旅行 2003/12/30 14:23:47
隆冬游杭州 感受那暖融融的风景 2003/12/30 09:59:5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