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 流光溢彩的商领摇篮 |
---|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9:41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鲸鱼腹欢迎 网友投稿 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浮华纸醉,流光溢彩,一位年轻漂亮的时髦女士刚刚拎着手袋从“新新”和“先施”出来,又踟蹰着是否还去逛逛“永安”和“大新”看看新到的几只法兰西香水。如果不致太冒昧的话,我当然很愿意上前相伴,为她出出主意,她可能还不知道,这四大百货公司的老板,竟也都恰好是我的老乡——广东香山县人(哦,当时已因另一位更显赫的老乡而易名中山县了吧)。对了,说不定还会因为我而给你、这样的一位可爱的女士一个可观的折头呢! 女士想必会报以含笑嫣然,面若桃花,…可惜,只可惜此刻我是无法伸以胳膊予她轻挽了。 约莫七八年前,出家门往南数里便是乡村郊野,绕山脚有一条新修的水泥马路,十分僻静,那时侯我正准备考摩托车驾照,很爱到那里练习。有一回无由的拐进了旁边的村里悠晃,于是毫无先兆,乍然邂遇了,那棕榈掩映间的堂皇府第,半旧黄色围墙上露出的气派楼房尤透着大半个世纪前的南洋气息,大门紧闭,寥无人声。我盘桓而去,却深印在心,我只知道那条村子叫做“沙涌”。 过了些年头,我对桑梓的老物事来了兴趣,于是又曾再一次到那门前徘徊,不过这时我已经知道,那就是先施创始人马应彪先生(1860-1944)的私宅“南源堂”。大约是在1933年的时候,马氏和欧籍工程师设计建成的,正门为四柱三间三楼坊,进门中央置有一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在明亭”,其后是纪念其父的仿英式三楼建筑“马公纪念堂”,仿意大利式的两层建筑起居楼“一元堂”,仿西班牙式的三楼建筑“妇儿院”(现已改为沙涌先施学校)。只是这回依旧的大门深锁,一巷清幽,也只能从墙隙中窥得片羽了。 就在相邻沙涌不过一箭之遥的另一条村子——竹秀园里,中学时我们常常去烧烤郊游的那个地方,还深藏着另一座雄伟挺拔、华丽堂皇的仿英式大宅,那是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先生(1874—1956)建的“沛勋堂”。两座府第相距如此之近,我无法揣度在远走南洋前这对乡里是否早已认识,也无法翻查他们一如万千侨民在海外奋斗时那血泪斑斑的一頁,但却可以肯定他们的后半生乃至他们的事业从此就一直并肩而行,在相携与比争中打造他们的百货王国。在今天鳞次栉比、五光十色的中山市孙文西路上,原永安公司分部依旧鹤立其间,只是已作了中国银行的孙西分理处;而本应同样对峙于在这百年老街上的先施分局却无可再寻,抚今追昔,使人欷嘘。 马应彪早年飘洋澳洲,1900年回到香港集资开设先施百货,取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的译音而来,首创商品明码标价和设女售货员的先例,并將娱乐与商场捆绑,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早期的合伙人全是旅澳乡亲,在那一群人里,日后将注定成为我国百货业的先驱。1912年,董事会再集资在广州堤兴建五层百货大楼(現华夏百货公司),1914年开业東亞大酒店,同年成立上海先施公司,3年后在南京路落成开业,轰动上海。 郭乐则早于1897年即在悉尼创办永安栈,有“永保安宁”的意思。1907年郭氏兄弟在港开办永安百货公司,其后接踵开进广州(1914)和上海(1918大楼就建在先施对面)。1922年在上海开办永安纱厂,到抗战前夕,拥有二十五万纱绽、一千五百多台织布机、一万三千多工人。其中第二代掌门人郭琳爽的奋斗历程极具传奇:革新经营、抗日救亡、与犹太巨商周旋、留候解放种种,细究起来,这位毕业于前岭南大学农学院的乡贤还是我的校友。 1926年上海先施经理黄焕南、刘锡基(均是当年旅澳同乡)等因经营理念不合,而另起炉灶创立新新百货,命名出自《汤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选在上海南京路中段,与先施毗邻,兼营旅馆、酒楼、剧场、电台等等。以“推销中华国产”为经营宗旨,并是第一家向中国政府注册登记的百货公司。 而昔日创办先施时的合伙人金鼎镇外沙蔡兴蔡昌(1877-1953)兄弟则于1912在港开设大新百货,取意“大展新猷”。4年后在广州设立分店,再2年后在广州西堤建立规模宏大的8层高的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厦),于北京路与中山五路交界处建惠爱分店(现新大新公司),最终于1934在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立起楼高10层的上海大新百货(今上海一百)。 至此,四足鼎立于十里洋场。而当中的白手兴家、艰苦打拼、商场争战、乃至沉浮起伏…,种种往迹细节就留给有心人自去细阅、史家来考究、编剧家们去发挥了,诸如从清末到民初、海外到归国、香港到上海滩、抗战到公私合营…,波澜壮阔,种种元素早已齐备。 以乡亲结伙营商从来都是国人通习,如徽商晋商,以利帮扶相携,他们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人生轨迹。只是,我又为题目而犹豫,摇篮?真能称作摇篮么?香山确是生育了他们,但又可曾培养?天地都尽在外面。究竟是偶然的时势造英雄;抑或香山一隅真是盛产不安份(从革命者到商酋到文士)的沃壤?如果真要找出必然,我大概只能说是因于“开埠既先”和“著名侨乡”这两条。然而,前者充满着屈辱与无奈,后者更浸透了被迫远走他方的辛酸和飘洋过海的血泪!这,是家乡昔日的荣光,还是不堪? 而文章的最后,我还有一个疑问萦绕脑间,那就是——果然在大街上如此搭讪,是当真能得到那可爱女士报我的至少嫣然的一笑么?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