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锦绣南京 E彩纷呈 > 正文

蓬勃发展的南京开发区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22:11 南京龙虎网

  我市现有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7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和5个科技创业园。其中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化工园区是国家批准的重点石化基地,江宁经济开发区是经省政府授权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十多年来,我市开发区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开发区建设规律,在聚集和提升产业优势、营造创新环境、建立创业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首,省级、市级开发(园)区梯次跟进的发展态势,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据统计,2002年,全市9家省级开发区当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5.6亿元,技工贸业务总收入达1020亿元,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2.9亿美元和7.09亿美元,实现税金41.94亿元,开发区期末就业人数11万。到2002年底,9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7.1亿元,累计已开发面积65.89平方公里,各开发区在道路、排水、给水、电力、通讯、燃气、绿化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水、电、气供应有保障,运输便利、电信畅通的良好投资环境。十多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截止2002年底,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批准项目5378个,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77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97个,合同利用外资37.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41亿美元。2003年1至9月,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合计为18.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9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1%和55.8%,开发区已经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窗口和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要聚集区。外商投资领域涉及化工、电子、医药、机械、汽车制造、

房地产、咨询服务业、交通运输、
能源
等各行业。项目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出口比例不断提高,大型项目逐渐增多,吸引了大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以爱立信公司、扬子华新特钢、扬子巴斯夫、乐金飞利浦等为代表的大型外资项目纷纷在开发区落户,增加了开发区的实力,加速了开发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进程。开发区除了自身经济高速增长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也日益明显。以江宁经济开发区为例:自1992年建立以来,江宁坚持城市化与现代产业化良性互动,以利用外资发展工业项目为基础,吸纳城市退二进三和民营经济的优势项目,并且不失时机以房地产项目等三产配套项目跟进,建立了创业园、国际贸易园、科学园等园区,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建材房地产、教育等产业特色,开发区通过这样组合联动不仅提高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同时把开发区对经济拉动作用辐射到县级以及乡镇工业园区。我市开发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支点和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开发区对全市的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些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通过在开发区内进行脱壳改造,使传统的中低档产品得到换代更新,开发区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承担了重要的载体功能。

  活力四射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南京开发区的代表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8日,2002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目前,开发区先期规划面积为13.37平方公里面积。南京经济开发区具有教强的区位及交通优势,口岸资源得天独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京经济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我市开放型经济的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3年9月底,已有来自日本、荷兰、

意大利、美国、法国、韩国、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27家企业在经济开发区登记注册,总投资达375亿元。其中,三资企业276家,投资总额35.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目前已有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03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9家在区内投资;内资超亿元项目有25家。

  二是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结构。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物流储运等六大支柱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积聚效应更为显著。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有200多家,总投资94.7亿元,其中外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2家,总投资8亿多美元。TFT-LCD平板显示器件项目在我区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开发区内已有瀚宇彩欣、乐金飞利浦、华日液晶、新华日液晶4家代表全球领先技术的TFT-LCD平板显示器件企业,年产各种规格的模块将达3400多万块,总产值达1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项目也在不断地洽谈进区,开发区正在努力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基地。生物医药同样是我区发展势头强劲的一个特色产业,目前共有相关企业35家,总投资11.6亿元,2002年开发区生物医药产值达9.43亿元,占全市医药总产值56.5%。开发区年出口创汇占全市1/5,已成为我市重要出口加工基地。

  三是一区多园形成了良好“积聚效应”。从1997年后,南京经济开发区内相继设立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南京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及南京出口加工区、经省、市政府批准的江苏高校科工园、南京生物医药科工园、南京韩国工业园、南京LG产业园等。每个“区中园”或以综合性、或以专项性而各显特色、独具引力,使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具备了较强的承载力和灵活性,同时,区中园的设立为产业积聚起到了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是经济总量保持了稳步增长。自1995年以来,南京经济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许多经济指标都以50%的速度逐年递增。1996年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30亿元,利税2.3亿元,出口创汇1415万美元,到2001年分别实现205亿元、19.2亿元和3.9亿美元。2002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2001年实绩提高641.4%和148%;GDP和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6.31%和43.56%。2003年1至9月,开发区共实现GDP45.11亿元,同比增长28.42%;技工贸总收入239.92亿元,同比增长34.51%;工业总产值191.30亿元,同比增长57.47%;出口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3%。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开发区在全国沿海3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经济指标排名13位,比前一年的16名上升了3个位次,特别是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排在第10位和第6位,进入了前10名。

  南京经济开发区成功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按照发展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走“区区联动”开发之路。1995年8月,市委、市政府调整理顺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外部,由开发区的主要领导与栖霞区的主要领导互相兼职,极大地缓和了开发区在征地、拆迁、劳动力安置等方面的矛盾,降低了开发成本,加快了开发节奏;内部,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开发总公司三体合一的体系,组建了一套精悍有力的领导班子,消除内耗,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按照发展的要求,强化资本运作,走自费滚动发展之路。1997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京经济开发区成功地将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向证券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的建设。在打造硬环境上,先后拿出20多亿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出“七通一平”的新环境;在招商引资上,对符合开发区发展方向的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通过垫资、参股的形式,先后引来了华新藤仓、LG同创、华日液晶、瀚宇彩欣等30多个项目,开创了以资引资、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在开发区经营上,进行兼并、收购、重组,使开发公司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两翼齐飞的多元化经营结构格局。目前,开发总公司的净资产已从1997年的2.15亿元增至14.83亿元,资产总额从1997年的2.86亿元增至28.6亿元。

  第三,按照发展的要求,以引进项目为中心,走特色产业强势之路。在招商思路上,南京经济开发区立足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确立引进项目战略方向,大力发挥南京在电子化工、光电通信、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和高校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重点地引资,构建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形成以特色带项目,以项目促特色的良性循环局面。在营造招商功能上,坚持以建立“区中园”作为特色载体,吸引客商投资,以此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宣传的针对性和引资的独特优势,使招商引资工作有着明晰的目的性、方向性、策略性和主攻点。在招商举措上,坚持多形式、多途径并举,全方位引资。在项目选择上,坚持把引“大”、引“高”作为重点。近年,南京经济开发区注重抓住科技含量高、占有市场份额大的项目,积极引进,从而达到引进一个,形成一串,带动一片的效果。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南京经济开发区十分注重项目的发展后劲,积极引进其研发机构。目前,开发区内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有10多家。

  第四,按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环境档次,走优质服务取胜之路。在“环境招商,服务引资”的理念下,南京经济开发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区先后投资5.4亿元,完成了开发区先期规划内的征地劳动力安置工作;斥资20多亿元,高标准、高起点实现了13.37平方公里土地的“七通一平”;建成了管委会机关办公大楼、金融楼、员工公寓、公交场站和电信大楼等一批服务配套设施;建成了乌龙山公园、新港广场和沿江沿路绿化带,为客商建造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2003年7月,开发区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率先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和收费归口管理办公室,对区内企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到2007年,南京经济开发区力争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10位。

  新形势下提高开发区建设水平的措施

  新形势下开发区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向大企业集中、投资向优势产业集中”的原则,围绕我市发展优势和支柱产业,要拓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使开发区成为外商投资创业的新平台、新载体、新动力。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从沿江开发战略要求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了解,特别是对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总趋势的认识,对国际资本涉及的各产业、各行业资本转移的投向、动态、趋势、方式等要具体深入的研究。要破除一切不合适宜的陈旧观念和意识,与时俱进,超前运作。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增强开发区积极应对入世、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和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勇气和能力。要加强交流、打开眼界,重视并加强与国内外特殊经济区域的沟通与交流,从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研究如何获得资源整合的最佳效果,提升开发区档次和水平,促进开发区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2、主力扩容,优势放大。一是将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等范围进行扩张,实现新一轮大扩容,扩大开发面积,提升发展质量,带动周边地区的全面发展;二是放大四大开发区政策覆盖、产业集聚延伸功能。在放大四大开发区规模效应的同时,要加速发展浦口、溧水、高淳等5个省级开发区和全市17个重点乡镇园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将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国家级开发区有机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石化基地的优惠政策,着力推进郊县和乡镇开放型经济发展。

  3、突出重点,协同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立足三大平台重点发展:一是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新平台。把南京化工园区作为壮大石化支柱产业,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拳头来抓,瞄准杜邦、拜耳、阿克苏诺贝尔等世界一流企业,引进一批特大型跨国公司大项目,使化工园区成为集聚世界级石化巨头的新平台。同时将化工类项目定向辐射于浦口开发区、六合开发区等周边工业园区;二是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新平台。利用亚洲第一大内河港—南京港和江苏最大空港—禄口机场的有利条件,用好用足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突出发展IT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构筑引进外资和出口加工贸易互动发展的新平台;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新平台。将全市科技创业中心加以整合与聚合,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和软件等高新技术创新与孵化产业,成为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机构的新平台。同时利用这三大平台定向辐射其他开发区,构造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与国家级开发区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整合资源,加大引资力度。一是将工业支柱和重点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重点推进我市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车辆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增强我市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好石化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TFT-LCD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基地、精品不锈钢生产基地、车辆零部件生产基地和软件业生产研发基地等“六大基地”;二是将城建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利用外资作为招商新热点。加大对重点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专题招商力度,推动城市供水、供气、电厂、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着重做好河西开发、长江三桥、老城改造、重点公路建设与经营、污水处理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金融、电信、科教、医药卫生、商贸、旅游、物流等领域的利用外资;三是将加速推进科教研发与国外合资合作作为招商新亮点。结合我市科教优势,认真落实鼓励在宁设立科教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推进大学城、大学科技园以及现有的大院、大所、大实验室等载体对外招商合作;四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专业招商人才队伍,创造有利于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优良环境。

  5、改善环境,提高竞争力。在软环境建设上,要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南京南京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是确保四大重点开发区管理权限和优惠待遇的兑现落实。要针对目前开发区经济环境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开发区给予多侧面、多角度的政策支持,在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环境评价和用地计划审批、建设规划等政府审批事项上向开发区倾斜,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牢固树立为开发区服务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管理、功能、服务等软环境要素,使开发区逐步成为具有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平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益、高回报的投资环境,强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流入的投资盆地。在硬环境建设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降低投资成本,吸引更多资本注入,努力实现开发区从单纯的政策优势向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势转变。

  6、加强领导,创新机制。要把开发区建设摆上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常抓不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配齐配强开发区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开发区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发挥开发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理顺机构、健全职能,形成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开发发展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实现园区项目法人责任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锦绣南京 E彩纷呈专题
 相关链接
南京:紫砂大茶壶 “身高”2米3 (2003/11/24 21:38)
南京着力为农民办实事(注重发展生产 关心群众生活) (2003/11/24 19:04)
专家齐集南京出谋划策 倾情十运会市场开发 (2003/11/24 18:07)
南京市国动委砺炼动员指挥能力 (2003/11/24 17:00)
第一“人造美女”南京说整容 (2003/11/24 13:57)
五大城市开始最后连接 南京到成都将通高速铁路 (2003/11/24 13:23)
南京商厦羽绒城火爆 (2003/11/24 11:08)
“数字化烟草”南京再报捷 (2003/11/24 09:30)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