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吃情岁月:农村的孩子美食多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0:04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艾英

  吃麦当劳、肯德基和巧克力蛋糕长大的城里孩子,说农村的孩子不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太可怜了。我听了对他们说,农村的孩子是不知道什么劳什么基,但不等于没有零食,没有美食。我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的故事。

  儿时华北大平原的冬季已是50年前的事了。锅底放一个粗瓷大碗,婶婶从地窖里拿出红薯,放在大碗周围,加上少许水,锅边上贴上一圈金黄的玉米大饼子,盖上高粱秆的锅盖,灶里放入柴草烧熟。揭开锅盖,玉米面的清香夹杂着红薯甜丝丝的味道立刻把在街上疯跑的孩子们吸引过来。饼子靠锅的一面焦黄酥脆香甜的饹馇自然非我们小孩子莫属,匀匀溜溜细长的栗子般香甜的红薯便是我们的美食了。在向阳背风的场院里,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吃着各自带来的红薯和饹馇,身上暖烘烘的,肚里有食嘴里香甜,觉得幸福无边。如果锅里的水烧得似干非干,那就更好了。把粗瓷大碗拿开,里面便是粘稠通红透亮的液体,用筷子挑起来,丝拉得好长好长,放到嘴里那个甜呀,对于肚子里缺油少糖的我们,简直就是白送的水果糖。

  当时婶婶家烧的都是玉米秸,把新磨的玉米糁和红薯一块放到大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熬,最后红薯烂熟,甜味浸到了玉米糁内,粥是甜甜的,红薯绵绵的,喝起来非常过瘾。然而我们最向往的是锅底结的那层厚厚的锅巴,那是金黄色的甜甜香香的锅巴。一铲子铲到碗里,那锅巴就像现在沙皮狗身上的皱褶一样,浅浅堆在碗里,我们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挑着吃,慢慢地品,生怕这美味不小心被我们吃光。如果大人们心情好,还可以给我们的锅巴上放一点盐,滴两滴香油,那我们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家里一般不让我们吃烧红薯,说那样吃起来太浪费。偶尔我们趁大人不注意,趁灶里的火还没完全燃尽,偷偷地在灰里埋进几块小红薯,尽管烧出来有夹生有焦糊,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也有被发现的时候,最多被骂几句讨债鬼和败家子之类,和那烧红薯的诱惑力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冬季家里储存有冬瓜,熬冬瓜的时候,婶婶削皮时故意削厚一些,把皮放在锅里连炸带煎,出锅后放些盐储存在大瓷罐子里,我们闹时,婶婶给我们一人分几块炸冬瓜皮,这东西乍看起来样子有些像现在的虎皮煎椒,吃到嘴里香脆可口,还有冬瓜的清香。我们吃完了还不肯罢休,婶婶小声说,我这是偷着给你们做的,让他(指叔叔)知道了,会骂我是败家星的。要吃等下次吃冬瓜吧,于是我们又天天盼着吃冬瓜了。

  如果什么零食都没有了,还有那玉米面贴饼子,尽管凉而且饹馇早被我们揭掉吃了,但我们还是有办法把它做成美味。或用刀把贴饼子切成两片,里面撒上盐再偷着滴几滴香油,慢慢嚼来又甜又香;或用筷子挑一块饼子,架起柴草烧,直把饼子烧得焦黄焦黄的(免不了也会有焦黑焦黑的),我们抢而食之,酥脆鲜香不亚于现在的面包干。那时我门家已定居城里,因为妈妈还留恋家里那几亩土地,时不时打发我们回老家看看,所以我手里总有些零用钱,这时也派上了用场。我用五分钱买一大捧炒花生豆,分给小伙伴们,我们咬一口粗硬的饼子,嚼一粒香香脆脆的花生豆,香甜的完美结合使我们陶醉,当时大家那满意的神态决不亚于孔已己吃茴香豆那时的满足。

  春天没什么可吃的,地里的野菜也是我们的

美食。把野菜淘净切碎,撒上盐掺上玉米面调成糊状,摊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烤,直到闻到焦味才撤火。婶婶用铲子铲出来,哇,像脱下一个锅的模子,有黄有绿,放在嘴里一咬酥脆香甜,味道绝不亚于现在的锅巴,还是绿色纯天然食品。馋了,我们偷些玉米粒放在口袋里,拿到野外去爆玉米花。将一些硬柴烧着,只剩下红火时,把玉米粒放进去,不一会儿这面砰的一声,那边乓的一声,圆圆的玉米粒就开了花,我们围着暖暖的火堆,吃着香香甜甜爆米花,更不知人间愁滋味了。

  夏天就好了,吃的瓜果蔬菜就多起来,我们偷偷地用麦子换杏吃,这种麦黄杏个不大特甜,杏核还是甜的,吃完杏再用砖头砸杏核,随着一声声咔咔的爆裂声,那心形的红皮杏仁就破壳而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那是上天送给农村孩子的爱意。我们也偶尔到瓜地换瓜吃。农村的人大方实在,来到瓜园,香瓜菜瓜西瓜甜瓜随便吃,瓜地里上的都是芝麻饼,所以不论什么瓜都香甜味纯,我们吃了一个又一个,往往吃的小肚子溜圆,回家连晚饭都吃不下了。家里的菜园里种着黄瓜,我们可以摘着吃,但都是长老了的黄瓜。我们就把黄瓜头掰下来,把里面的籽掏掉做成水桶模样,用麦秸杆做担子,到井里挑凉水喝。玩够了再吃掉黄瓜桶,我们之中有做得非常逼真的,我常常舍不得吃掉,但怕叔叔知道了又说糟蹋东西,只好把它们一点一点肢解让它们在肚里还原吧。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吃的东西数也数不清,烧玉米红薯毛豆不用说,烧蚂蚱螳螂知了也是常有的事,偶尔谁用弹弓打下或在窝里掏出几只麻雀,我们就用泥巴裹了,依法去烧,掰去泥巴,我们抢食冒着白气的雀肉,那时觉得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因我们那里地势低洼,为保天津,几乎年年往我们那里泄洪。洪水一来庄稼是没指望了,但煮玉米可以天天吃了。鱼随水走,水面上小鱼一拨接一拨,随便用笊蓠一捞,一会儿就是一盆。用网捕的大鱼也只几分钱一斤。把鱼放在铁锅底下只放醋和盐,边上贴上一圈玉米饼子,一锅饼子熬小鱼就出笼了。小鱼新鲜,出锅后一根一根的,我们就拿着当零食吃,连刺都不吐,大人们说鱼凉了腥气,可我们孩子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偶尔碰上赶集,我们也可以吃到烧饼夹粉肠,绿豆糕,凉粉和用红糖和面粉做的那种叫大饼的点心,拿一个吹得糖人回来,也兴奋好几天,但着半月十天才有一次,我们也只有掰着指头算着日子。我把这段经历讲给文友听,他们惊讶地说,你的文章应归为荷花淀派,典型的贴饼子熬小鱼。可对我这个从小就跟着父母漂泊的人来说,哪是我的根我自己都不清楚,老家也只是一些记忆片段。再说了,我这些不入流的东西,只是写写而已,那里敢攀什么学什么派的。但是我崇拜孙犁,喜欢荷花淀派的乡土气十足的文章。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咸酸菜戏弄大阉鸡 (2003/11/10 11:17)
品味鲜蚝 感受鲜美的海水味道 (2003/11/10 11:07)
梅玺阁菜话 毛豆子炒酱瓜 (2003/11/10 10:16)
觅食女生 羊房胡同厉家菜 (2003/11/10 10:51)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