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吃在北京:热辣美味一网打尽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0:1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塞壬歌声

  对于吃,我一向不很讲究,如果说喜欢吃,不如说是喜欢吃的环境,喜欢和谁一起吃。在家里,做三两个小菜,看丈夫吃得开心,或者做一桌菜,请朋友来聚,听他们夸我好手艺,就最满足虚荣心了。

  不过,出于好奇、新鲜,也出于人家所谓的“资”。上海的餐馆去得也不少,菜做得怎样我也不讲究,无外喜欢特色和环境的优良。最恨的是这两样都没特点的酒店,就是那种那最常规的圆桌,坐一些不咸不淡的人,说一些似有若无的话,互相交换眨眼就可以仍掉的名片,那不去也罢了。

  98年在北京,印象最深的是在北大边上的一个东北人开的小店,我和先生点了四样菜,总共才花了40多元,居然吃不完,才知道北方的分量是比上海要多一倍。一向在上海小盆小菜惯了,突然告诉我饺子要半斤起卖,着实吓一跳。98年还记得在人大校门口吃“麻辣烫”,吃得唏里苏鲁,天有点冷,我穿着短裙子,在寒风中吃这东西,真是过瘾,后来在上海,很多地方有“麻辣烫”,可是再没找到这个感觉了。再一个印象深切的是吃冰糖葫芦,从故宫到天坛,一路端着一串冰糖葫芦一路咬过去,那种甜脆新鲜也是我后来在上海难以尝到了。

  2000年去北京,住在西单,有朋友请客吃一种大的骨头,店家我忘记了。总之是端上来一大盆炖的大骨头,大家带了手套伸手就抓,骨头很烫,须得埋头咬骨头外带的肉,再狠命吸骨头中的骨髓。我这么一个南方来的姑娘,从来是吃小盆菜,轻咬细爵的,突然要这样野蛮的吃法,真是不习惯。一桌人也不打话,埋头就啃,吃得满脸油腻。我吃完一快就不肯再吃了。可是,那种好味道,至今难忘。可惜我记不得那家的店名了,请我吃饭的朋友去了美国,同桌啃肉的哥们全是他请的,一个不认得,就这样的,那家店的骨头只剩得回想了。

  今年在北京,呆的时间长一些,去了不少店,我流水地报出来:

  16日晚和21日中午都在百万庄园吃西餐,和两朋友大谈中国戏剧运动和发展的方向。百万庄园据说是连锁,在北京还有点名气。可是西餐和咖啡真很一般。装潢也不好,唱片呀、牛角呀、彩灯、电视呀拉杂地弄在一起。制造这种西式环境的,上海还是有一套,上海的西点也要精致好吃得多。不过那天有兴味相投的朋友,有阳光从落地窗进来,这就够了。

  17日晚吃的重庆火锅,在靠近魏公村的天都。似乎火锅店总是热闹非凡,人气很旺。你一进去,就被裹进吃的海洋,然后你就投入到吃的感觉中。上海讲究一些,主张分而食之,用很多漏勺,北京这边一桌人坐定了,筷子一起伸到锅中,很有齐心协力共同消灭食物的感觉。不过,味道很好,够辣够麻够带劲,这样情景之下,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才好。唯一难过的是,店家不注意通风,吃完后一身火锅味,回到宾馆赶紧剥了衣服扔一边去。

  19日中午吃的还是重庆火锅,区别于17日的,是鱼不是肉。这个店很有特点,用青砖砌成的灶台,台面凳子都是是木头的,感觉上是围灶台而坐,很是纯朴。三人靠窗而坐,熟悉而陌生,吃火锅和啤酒,最要这样无所拘束的感觉。窗外的天蓝而高远,云片一层层向远方伸开去,阳光越过我们三人,投影在青砖的墙面。我们三人从书的装帧说开去,随意而舒适。主人有好听的声音,见面之初,一如我想的温文尔雅;相陪的MM那天生病了,有毛毛的眼睛,懵懂的神情。

  18日中午吃日本料理,没什么好说的,哪都一样,全都整齐干净明亮,我不爱吃日本料理,生菜不能消化,就是熟菜也吃得温暾,不热不冷,吃完像没吃似的。

  18日晚上吃的东西好玩,是陕西风味的,在西贝莜面村。店堂很明净,木质装潢,挂红灯笼,贴红色窗花剪纸,服务大妈小姐穿红花衣裙。很有风味。面食多现做。我们吃的有咸奶茶、炖羊肉,三色什么面、拌野菜等,具体名目叫不出了,只觉得盆子都大,四个人几个菜就撑饱了。对于面食,我真是不感兴趣,味道也难说好,实在是吃不惯,但是这家店别有特点,在南方没吃到,估计移植到南方生意也不一定好,但听说在北京是挺火的,座位容易定不到。

  19日晚上吃的是上海菜,在露露酒家。好象说是北京比较好的上海餐馆。一进去就亲切起来,可能我确实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洁净小巧的杯碗,虽然菜味道比较一般,但江南菜的清爽,透过窗看街灯,这是在上海的感觉,就像回了家一般。可惜10点钟打烊时候,店家不管是否有客人就将其他位置的灯都熄了,把凳子全弄到桌上,真是煞风景。服务意识在北京还是比较欠缺的。

  20日晚吃的是韩国烧烤。在北大附近,店名记不得,好象是10家连锁的。很干净,我们要的烤全牛,分量足,味道好。三个人吃200元撑死。因为赶着看话剧吃得匆忙一些,但是那道排骨汤还是真鲜。

  我的朋友告诉我,北京还几样有特点的餐馆:阿凡提新疆菜,蒙古菜,还有是湖北菜都不错,烤鸭和唰羊肉也下次来吃。颇有带我吃遍京城的感觉,这次来不及,打住了。

  顺便说一下酒吧。17日晚上去的“雕刻时光”。这个酒吧,三个特点:一是著名的一句话,“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后来许多人演绎了出来,比如“不在三里屯,就在飞往金茂大厦的路上”等等,反正是有点点讽刺男女小资生活的意味,在北京称人为小资是有贬低的味道,我问,那大家想干吗?他们答,做“大资”;也有人亮出这样的话“我是小资我怕谁”。哈哈,其实一样,都一样的媚俗,不看昆得拉的和看昆得拉的一样媚俗。其实最关键的生活态度是真挚,你认为怎样好就怎样,等大学习了,就不本真了。扯远了,第二特点是,猫是这个酒吧的“图腾”,到处挂满各样的猫,猫图、猫照片、猫剪纸,木头猫、铜猫、陶瓷猫。我是属猫的,自然喜欢的紧,赶紧拍了许多照片,还到楼下的“猫店”买了木头的猫钓鱼分送在场的女孩们;第三个特点是有“时光日记”,一本本排放着,年轻的,想留念想的,想述说的,有暴露癖好的,全都在这里表达一二。我在那里留了个手印。

  说到酒吧,不能不提到三里屯。但听说近年来那里越来越三级化。2000年我去那里,进了一个叫“乡谣”的酒吧,有菲律宾女歌手弹唱歌曲,似有若无的,感觉不错。可惜了,店家弄个电视放在中间,破坏了整体的酒吧氛围。北京店家在细节上不很考究。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雪夜围炉 醇厚筋道猫耳朵 (2003/11/07 09:54)
英国生活 那是烤鸭焦皮的香味 (2003/11/07 11:07)
吃情岁月:我的美食物语 (2003/11/05 10:17)
韩国拾味 从传统美食开始 (2003/11/07 10:06)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