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京城会馆 翻动尘封已久的历史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10:14 精品购物指南

  翻动尘封已久的历史

  说起游玩,似乎越远越有趣。许多人都置了新车,更喜欢往远跑。于是,就连一些最普通的小山沟里粗糙的人造假古迹,都堂而皇之地成了“景点”,登上了种种旅游指南。偶然机会,我在修复一新的湖广会馆,听了出戏。古雅的建筑、老式的戏楼、热烈的票友,还有举手投足皆韵味十足的京戏,很容易就把人恍惚间带入了一个年代久远的气氛中。原来,有些已经快被遗忘的东西,是如此奇妙。

  我们居住的北京城,是个伟大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积淀太厚重太丰富,仿佛一部大百科全书。然而,在这个快餐文化浮躁地占据了主流位置的时代,人们似乎很难消化一些需要沉心品味的厚重事物。例如,那些隐藏在破旧小胡同中的古老会馆里,曾经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故事。

  在北京宣武的胡同中,相对密集地散落着很多明清时期的会馆,例如那个能听戏的湖广会馆,还有绍兴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等等;另外,在崇文区还有一些会馆旧址。会馆大多集中在宣武区的原因,是因为在清代的北京旧城,东城、西城是内城,城内居住的多为旗人和京官。而宣武崇文是外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外地来京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地方会馆自然也多建在这些地方。

  如今这些会馆大多已不复存在,在保留下来的会馆中,很多已经成了大杂院,一部分保存完好的,则是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那些曾经精美的建筑已经随着时光流逝而饱经沧桑,如果不经意走过这些老建筑,也许很难对它投入特别的注意,当然更不会想象得到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些老房子中。深秋的北京,如果有机会偷得半日闲,不妨深入弯弯曲曲的老胡同,走访那些老会馆。仿佛翻开了一本久已尘封的老书,我们会沉入那种历久弥醇的厚重中去。

  京城曾密集近500所会馆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则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

  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时代,实行开科取士的制度。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涌入京师。于是出现了一些专为考试举子开办的“

状元店”,但这类“状元店”租金昂贵,一般贫寒子弟难以负担,他们中不少人来京的路上省吃俭用,有的甚至被迫乞讨。于是,会馆便应运而生了,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有的就叫做“试馆”。这类试馆在所有会馆中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

  后来,科举制度废除,但仍有大批各地的中小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学生,借会馆居住、集会,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互相照顾同乡利益,设立馆舍,称为会馆。试馆经过这样的变革,后来就发展成同乡会性质的会馆了。另外,还有一些会馆属于行业性质的联谊场所,这类会馆被称为“行馆”。现在所说的会馆,实际上包括了“试馆”、“会馆”、“行馆”。在会馆最为兴盛时,北京的会馆曾经达到近500所之多。

  戊戌变法与会馆

  浏阳会馆因为谭嗣同而出名。浏阳会馆旧址在宣武区北半截胡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曾住在这里,并自题为“莽苍苍斋”。谭嗣同在这里写文章、发书信,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筑铁路、造轮船、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派兵到浏阳会馆捕走谭嗣同,不久杀害于菜市口。

  梁启超住过的新会会馆,在宣武区粉房琉璃街。变法失败后,梁逃亡日本,1916年

  ,梁在新会会馆起草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世凯的《保国会章程》。梁晚年任教清华,号书斋曰“饮冰室”。他的许多著作是在新会会馆完成的。

  而在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的南海会馆,是康有为的故居。从1882年来京应试至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在京都住这个会馆。1895年7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会馆内创办了著名的《中外纪闻》,它是北京出版的第一种民办报刊。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有名的“公车上书”的万言书就是康有为在这里起草的。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300多禁军包围了南海会馆,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逮捕入狱,9月28日,与谭嗣同等六君子在菜市口刑场就义。

  会馆中的戏楼

  湖广会馆位于宣武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建于嘉庆年间。湖广会馆的戏楼规模大,保护好,并在80年代得到了重修,如今已经成了北京最有名的听京戏的戏楼之一,并在这里建成了戏曲博物馆。现在,到湖广会馆听戏是北京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看热闹。

  在湖广会馆建立戏曲博物馆,确实有其历史原因。当年,在北京会馆中,有不少建有大小不等的戏楼,其中正乙祠、湖广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的戏楼尤其有名,被称为“四大戏楼”。汉剧、豫剧、蒲剧、粤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都曾在这些会馆中上演。这些都促成了乾隆末年的“四大徽班”进京,终于形成了融合各个剧种的皮簧戏,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由此诞生。后来,许多著名的京剧大师,如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人,都曾在会馆戏楼演出献艺。

  北京另一处经过修复开放的会馆是正乙祠,位于宣武区前门外西河沿281号。它的前身是明代的一座古寺。清康熙六年,浙江绍兴银号商人将其改建成银号会馆。会馆内的戏楼为二层,造型别致,可容纳百余人,梅兰芳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在此唱过戏。1992年开始重修,基本恢复了原貌,现戏楼对外开放,经常有戏曲演出。

  鲁迅的旧居“S会馆”

  鲁迅当年在《呐喊自序》中有这样的描述:“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这个S会馆,就是现在的绍兴会馆。也许正是因为鲁迅在这里住了多年,绍兴会馆才得以保留到现在。

  绍兴会馆在南半截胡同7号,现在看是个普通的大杂院。绍兴是古代出师爷的地方,绍兴人在京城当官的不少。蔡元培最初赴京参加贡试,曾在会馆居住过。鲁迅1912年5月头一次来北京,就住在这里。直到1919年11月,前后在绍兴会馆住了7年多。他开始住在馆内的“藤花馆”,以后迁到西边的“补树书屋”。《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等小说和杂文都是在这儿写出来的。

  记忆中的永恒

  走在南城曲折的小胡同中,有时会想起老北京“东贵西富,南贫北贱”的说法。胡同也好、院落也好,论规模、格局、建筑,南城都不如北城。想当年这些会馆兴建之时,纵然规模再大,建筑再精美,无奈血统不够高贵,也只能藏于这些凌乱的大杂院中了。

  在胡同中寻找会馆旧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旧址并无特别的指示牌,只能靠门牌号码加以辨认。很多院子中都被密密麻麻的简易房占据,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大杂院,就连园子中的古树,也被包裹在了简易房的中间,让人联想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那棵树。然而,即使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些也不幸被圈入了

开发商的圈子里。例如位于庄胜广场后的顺德会馆,在周围一堆画着“拆”字的废墟中,几乎变成了残垣断瓦。

  北京有些学者以及民间人士自称为胡同保卫者,力图拯救老北京这些正在失去的历史。在我在这些废弃的老房子附近拍照时,还未搬走的人对我说:“你们瞎拍也没用”,也许他把我也当成了呼吁者之一吧。从不同的出发点,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无论怎样,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在我们还能从大杂院中找到宛如活化石的东西时,读一遍它们,起码能留下一些记忆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北京印象 寻找浪漫生活的地点 (2003/11/05 10:02)
珠玑古巷 延续着古老的传说 (2003/11/05 14:27)
乌鲁木齐印象 金黄的秋日私语 (2003/11/05 13:21)
恋恋长安 缠绵这极富人情的城市 (2003/11/05 13:17)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