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身白皮书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12:27 《乐》 |
快退:八十年代初 单身比较窘。“对像”是要靠“介绍”的,从父母到居委会大妈再到工会主席都是单身的联盟阵线,经过很多次安排好的“相亲”,也许成还也许不成;从前,单身很磨难。偶尔有个“相好的”或几件“风流事儿”,立即被数耳目以众多版本风传。单身是流言飞语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前,单身活动范围很小,主要集中在马路两侧和公园,正所谓“压马路”、“逛公园”。道具也比较简单:男的多半手握本书,女的不是摆弄手帕,就是扯根儿柳条;从前,单身特别好逮,因为他们没什么地方可呆,要么是在父母家蹭,要么在集体宿舍挤,还有公园板凳,曾经一度,紫竹院成了单身约会最好的去处,小树林里埋伏着一对对情侣,偷偷干什么的都有。 快进:现在 单身比较酷。没有家庭负担,可以随便交友,发生关系而不承担婚姻所带来的一大堆责任,爱跟谁好跟谁好,眼花缭乱,选择多多。随着我们性观念的改变,单身的性生活根本不是问题,而且非常丰富。为单身提供场所的地方越来越多,像酒吧行业几乎以单身为主要顾客来源。单身中的佼佼者是都市白领和所谓的新兴中产阶级。这种人收入可观,有非常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有多少花多少,花在别人身上不如花在自己身上。可以买车、买房、随便来个一夜情,紫竹院早已无人问津。 我们向来认为,“乐”对单身北京人来讲非常合适,这次调查实际上是想看一下我们的读者群的趣味趋向,问了四百多个单身,大半是男的,年龄参差不齐,大部分为33岁以下,月收入都在三千以上。突然发现,二十年来北京人观念上的变化在单身的生活状态上体现的非常全面,特此总结出来,数据一般是最枯燥的,但是我们的单身数据可以让人一笑,甚至吓一跳。 单身个人意识很强,不跟父母住。 调查中84%的单身自己住,不跟父母住。其中53%是自己买房或租房,只有31%虽然自己住,但是房子是父母或家里的。 单身愿意重视并愿意投资自己的形象。 被调查的单身平均每个月用自己收入的37%来购买衣服、化妆品等个人美化用品。这次调查的平均工资是4700元,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群每个月花1700元左右打扮自己。同时,82%的单身定时或不定时地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大部分单身还认为,健身房是能够结识其它单身,特别是异性的好地方。 单身最喜欢的社交方式是朋友聚会 今天的单身似乎是社会上最自由、最自在的一个群体。大部分有自己固定活动的朋友圈子,不用自己跑到什么单身酒吧解闷。63%的单身者一周至少要下三次馆子,42%的单身一周至少有三个晚上要在酒吧和酒,而86%承认,这种聚会是他们结识性伙伴或者寻找配偶的方式。大部分单身表明,他们不会在不认识的人群中找性伙伴。几乎所有单身(95%)表示他们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这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群体,只要有新开张的地方都愿意去尝试,难怪北京的夜生活中心从三里屯到朝阳公园到后海。 愿意去旅游,不在乎文艺演出 单身中60%以上表示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是最好的度假方式,他们大都表示希望去人少,偏僻的地方,几乎100%得拒绝参加旅行团。北京的文化场所比较残,几乎拿不到任何单身的消费。在调查中非常出乎意料的是只有14%的单身经常看演出和电影,而大部分人只是“偶尔”看一次,有的甚至“根本不看”。 单身都有性生活 被调查的单身大部分都已经有过性关系的体验,并且不只一个性伙伴。在我们的调查中,40%的人有五个以下的性伙伴,14%有过5-10个性伙伴,而11%有10个以上。40%的单身承认他们上一次性生活大概是在一个月之前,18%是24小时内刚刚做过爱。83%选择在自己家里做爱,而又有12%曾经在车里面做爱。 爱情仍然在,但一夜情更时髦 单身并不是不想恋爱,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7%单身半年前刚刚结束自己的爱情故事。但是似乎单身已经能够把性生活和感情生活分开进行,只有27%的单身认为他们发生性关系是因为对对方有爱慕的感觉,其它都是因为追求刺激或者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53%的单身者与他人发生过一夜情。76%结识的途径是通过同事朋友聚会,只有5%的人通过公共场所(如酒吧)结识异性。 《欲望与城市》的作者在她书的前言中说“我们永远在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还是单身?而实际上答案就在眼前:因为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调查让我们感到,在北京单身和在纽约没什么两样的,大部分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已经从传统上,经济上和意识上完全接受了单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还有很多场所,产品是专门为单身炮制的,比如我们的刊物也是瞄准单身的需要编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