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漓江行 用脚步丈量的美景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10:04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八品乡官欢迎 网友投稿

  9月26日上午,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中巴行驶在往杨堤的崎岖路上,车窗外奇形怪状的山峦,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幕幕地向后倒退。我拿着相机开始抢拍,售票员建议我节省点胶卷,好景还在后头。

  10:30,到达杨堤码头,地势比较开阔,一个小集镇的样子。只见头顶蓝天白云,两岸青山相偎,江中一衣带水,山水相映,果然风光无限。坐上了渡船,只见江水不深,大约1至2米左右;清澈见底,里面的鹅卵石历历可数;缓缓流泻,水草柔柔而动,很有些《再别康桥》中的意境。江面大约五六十米宽,在摆渡人的竹篙一收一撑中,很快便抵达彼岸。这时,调回头看漓江对面的一座山峰,很象一只倒挂的羊蹄,据说杨堤便来自羊蹄的谐音。

  十几分钟后,来到了浪石村。这里是一个翠竹掩映的村落,沿河而居,面河而向,到处可见一些木质结构的古老破败的房子,有的已经成为收杂屋,有的还继续住着人,不难看出它曾经被精心雕琢和设计。村前的江边有许多巨大的礁石,据说春夏季节水流急的时候可掀起不小的浪花,一阵阵波涛汹涌,形成平静漓江上少见的“浪石奇观”,这也就是村名的由来。

  走在窄窄的村街中,不时有个头不小的狗不期而遇,我们都在相互谨慎地回避着对方。一些村民正在江边砍毛竹做竹排,许多几近腐烂的竹排则横七竖八地扔在岸上。三两头水牛浸泡在江水中,悠然地享受着农闲生活。一群鸭子在水面欢快地游戈,这情景让人想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儿时诗歌。在村头小径边,偶然发现插着一块简陋的木牌,标有手写体“漓江徒步路线图”字样。其实,这也是当地村民的唯一一条主要交通干线。

  走出村落,是一片宽阔的田野,田里的水稻正处于青黄之交,地里种着柑桔、沙田柚等水果,大多快要成熟。田头建有一种一米多高的微型建筑物,样子很精致,有焚香的痕迹,大约是土地庙之类的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

  一边走路,一边欣赏着两岸美景,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这就是漓江吗?这是我吗?我溶入漓江的山水画廊里了吗?一连串的疑问使我真有点不相信这就是现实。我见过长江,它是浊浪涛天,汹涌澎湃,它没有漓江水那么绿、那么清、那么柔;巫峡十二峰,它伟岸高大,绵绵相连,没有漓江山那么小巧玲珑、独立成趣。能如此地亲近、感受这大自然美妙的艺术品,真是觉得不虚此行。

  沿左岸步行半个小时以后,只见一座山峰陡陡地插入漓江,挡住了岸边的去路。这里有一个渡口,没有看到网友游记中的摆渡的哑巴老人。几名中老年妇女坐在那里,卖一些水果及粗糙的纪念品。一种西瓜引起我的好奇,个头那么小,而且不是圆的。撑竹排的也是一位妇女,她极力劝说我乘竹排游漓江。我笑着摇摇头,并从中年妇女手中接过竹篙,站好马步,试着撑起竹排来。我没这个经验,但摇过小木船的桨。水浅的时候,比较容易控制竹排方向。水深到大约2米左右的时候,流速稍微加快,竹篙撑到底的时间加长,我就开始手忙脚乱了,用力过度,惯性作用让我一个趔趄差点晃到水中,而且竹篙带的水顺着手流进了衣服里。无论我如何努力,竹排还是偏离对岸渡口,向下游漂去,我只得狼狈地交权,看来篙手不好当啊。

  过渡不久,江面开始变得狭窄,水色接近深蓝,堤岸也相应提高,水边无法行走。对面山势较为陡峭,上的树木也较茂密。接近正午,但微斜的太阳照在山峰上,仍然在江面上形成难得的倒影。突然,后面传来嘹亮的汽笛声,一回头,一艘装饰鲜艳的游船正顺流而下。船不大,客舱仅有一层,坐四五十人的样子,许多游客站在船顶甲板上观赏两岸风光。游船开来后,漓江顿时热闹起来,静止的风景也成为了动态,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丹青呈现在眼前。游船近了,导游小姐的广播讲解声音清晰可辨,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男女游客迎风而立,指点江山。我禁不住拿起太阳帽,一边挥动,一边向游船大喊:“呃——呃——”船上的人很快发现了我,立即用同样的方式遥相呼应。此时,上游的游船成群接队地驶来,它们给这幽静的峡谷增添了许多生机。船队驶过以后,江面上涌起了不小的波纹,使江面上山峰的倒影也晃动起来。我有些羡慕船上的游客,能够轻松自如地感受山水画在眼前快速掠过的美妙,能够尽情感受迎面而来的宜人江风。但同时,也许他们在羡慕着我,能够自由地在风景最美的地方顾盼、留连,能够最大限度地与漓江山水融为一体。正如我乘座“神农溪”号游轮欣赏三峡风光时,看到两岸悬崖栈道上徒步的游客一样的感慨。

  继续前行,江畔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冲积平原,视线豁然开朗。靠山的地方种了一大片沙田柚。临江是一大片的草地,成群的牛儿在安详地吃草,旁边七八个放牧的当地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前方远处矗立的、拦住漓江去路的山峰正是著名的“九马画山”。

  再走十几分钟后,“九马画山”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了。这座山峰对着江面的一侧,刀削一般齐整,表面由裸露的岩石与不完全的植被构成,绿白相间,斑驳错落,形成很大的视觉反差,犹如一幅巨大的壁画。而白色的岩石看起来就象姿态各异、形态逼真的九匹马。据说这九匹马是天庭神马,偷度下凡后,留恋漓江美景不愿返回。当地流传一首民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无郎。”九马画山大约采用的是水彩的画法,仔细看、近看,是看不出什么的;粗略看、远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峰顶上正在迎风长啸的一匹高头大马,是最容易看出来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眼力。其余的就要看你是否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对马的观察经验了。我当时一下子数出了十一匹!当然,说不出所以然了。所以我至今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打工仔。据我分析,坐游船看九马画山的效果不如徒步者。游船上不是欣赏最佳位置,且逗留时间极为有限。

  漓江流到这里,因九马画山而转折,江面最为宽阔,且出现分岔。河道中间形成纺缍状小岛,水很浅,露出的河床上堆满了拳头大的鹅卵石,在阳光照射下煜煜生光。我踏着石头慢慢走近江心小岛,我走到水边,拿出毛巾打湿,让清凉的江水洗出旅途的风尘和汗水。刚好一只游船从下游逆流而上,江水恰似退潮一般慢慢消逝。几分钟后,游船走过了,江水又如涨潮一样迅速涌来,逼得我连忙后跳。

  沿着鹅卵石延伸的方向往下游走,可以看到江汊中有一排石漂通向岸边。我打算走近路。走近才发觉有些难度,水不深,但石漂之间的距离有点远,间隔两三尺,且石头浑圆,大小不一。我小心翼翼地走上第一块石漂,还好,又把另一只脚踏向第二块石漂,谁知苔藓太滑,脚下站立不稳,只得赶紧跨出第三步,不料第三块石漂太远,慌乱中根本来不及找准落脚点,身体无法控制,一个趔趄踩到水中,我连蹦带跳地返回,幸好运动鞋没进水。再往回走,显然是冤枉路。我灵机一动,脱下鞋袜,干脆涉水上岸!赤脚接触到底下的鹅卵石才知道它的光滑,一边忍住压痛,一边努力避开裂开的小蚌壳划伤脚板。还好,最深不过一尺左右。

  上岸几百米就是一个村落,这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比浪石村要强。只见许多农户的墙壁或门板上写着“欢迎品尝农家饭”的字样,有些交通路口也正在加紧建设档次较高的木质旅馆。邻江的小树林边搭了几座凉亭,木柱草棚,里面摆着原木做的矮桌矮凳,一台

冰箱摆在旁边,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上前招呼。我买了一瓶水,坐下来拿出干粮吃午餐,这时已经1点多了。这里地势开阔,视线开朗,绿树丛荫,凉风习习,旁边还有一个难得的沙滩,江对岸就是九马画山,近在咫尺。最重要的是徒步的游人走到这里已经有些微微的疲倦,况且路程刚好走完一半。所以,我很佩服小伙子的匠心。我想,如果准备在徒步漓江行程中,计划野营露宿一晚的话,这里将是最佳的选择,你可以“伴着九马入梦、枕着漓江入眠”。小伙子说他是附近下龙村的人,在这开了家“缘林旅馆”,到这里野营的朋友完全不必带帐篷,他的凉亭会免费提供遮风挡雨的温暖空间,如果想在沙滩上吃烧烤的话,他可以帮助实现你的愿望。他还说,他可以保证这里24小时安全。追求浪漫的可点燃烛光照明;怕黑的他可以拉来电线挂一盏临时灯泡。

  前行不远,就碰到几拨人马。一对逆流徒步的中年老外夫妇健步如飞,一位四十多岁的带路妇女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老外向我打探前程:“how   far away?”,我多年未读英语了,且有理论无实践,一时竟语塞。遂急中生智:“no far!half! no far!half!”!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远,还有一半!”不知老外是否领悟。另外,有七八男女走得慢被我跟上。稀奇的是,在我经过路上一小溪流的石漂时,他们竟在岸上往水中砸石块来捉弄我。原来他们之间相互也不太认识,错把我当成了他们中间的一员。

  到了此行的第三个渡口——冷水村的冷水渡,又要折回江左了,刚上岸,同船的另一支三人行队伍中,一女生中暑,造成不小的混乱。最终,他们决定乘竹排漂完以后的路程。

  此后的一部分路程行走在江边石砌的堤岸顶上,石岸大约两三米高,一尺宽的样子,砌得很整齐。每隔一定距离,岸顶就被一个石阶型的2米宽的通行凹道隔断,人须下来绕道而行。堤坡上许多地方进行了人工植草,用以固土的塑料网或隐或现。

  快两点了,太阳晒得有些热辣,我开始绕开江边的石岸,在一二十米外的竹林中穿行。这里的竹子非常多,长得也很挺拔,一丛丛的发散开来,象一头竖起的直发。风景也渐渐地习以为常了,竟只顾着赶路。人家也渐渐多了起来,常有一些把竹排撑到江边的当地村民,问我要不要乘座?说实话,为舒适计,很想坐竹排顺江而下。只是,我的初衷是徒步走完杨堤到兴坪18公里全程,不想因一念之差而功败垂成。

  一路上,不时对照地图和照片,“黄布倒影”终于到了。可惜,时间尚早,太阳未转到西边一定的角度。况且已接近枯水季节,江面变窄。估计此时的江右可能效果更好。据说,漓江的倒影无处不在,但最著名的就是黄布滩这一处了,江右的七座山峰,倒映在清澈的江面上,就象“七仙女下凡”。

  接下来,看到了所谓的“手套山”,实际上这座山峰很象一只仅露大拇指、其余四指笼在一起的那种手套。还有一座“朝板山”,据说象文武百官上朝用的笏,但怎么也看不出来,可能是与它太接近的缘故。沿途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山峰,人们根据它的形状给它起了非常有趣的名字。不过,从船上和江边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情形会有所不同,或许你给它起的名字更贴切生动

  在朝板山脚下,就有简易公路通向兴坪镇,有电动三轮车出租。兴坪已经胜利在望了,我可不想晚节不保。走在江边的公路旁,放眼向右后方望去,只见玉带漂流,波光鳞鳞,绿树相衬,群山逶迤,宛若人间仙境!这就是名贯中外的“兴坪佳景”——新版20元人民币背景所在。

  3点半,到达漓江一条小支流上的大桥。这里是一个不错的观景台,向支流上游和下游分别望去,风景十分优美。过了这座桥,就进入了民风淳朴、古迹众多的兴坪古镇了。至此,漓江杨堤——兴坪段徒步旅行圆满结束。

  我想,用脚走过一遍漓江,必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铬印。但愿,漓江的山水会在今后的梦中重现……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激情三亚 爱情随烟花绽放 (2003/10/31 09:57)
茶马古道 驿站中那绿色的生命 (2003/10/31 17:43)
纳木措偶遇 欣赏那流畅的壁画 (2003/10/31 10:10)
京城胡同儿 寻找城市里的另一种美 (2003/10/31 09:53)
云南之旅 追寻岁月留下的痕迹 (2003/10/30 10:50)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