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健康专题 > 正文

不寻常的六个梦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10:13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有人说梦是第二人生,所言极是。梦是现实生活的继续,人们在清醒生活中忽略和压抑的内容,会在梦中显现,梦的主题也就是生活的主题。梦是心灵重要的表达,是了解自我的可靠途径,它可以使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自我感觉和行为模式。

  表面上看,梦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经过分析,梦便显出意义。梦是人的自我对话,是潜意识与意识的交流。

  有些梦和一般梦明显不同,比如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恶梦、在梦中梦到自己做梦、做梦时知道自己在做梦、预示了未来的梦,以及在恶梦中惊醒等等,我们就来谈谈这些神奇而又普通的梦。

  六个梦,六个醒悟

  ●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梦

  近日美国新闻媒体频繁报道许多经历了“9·11”事件的美国人都受到恶梦的困扰,他们在梦中生动地重现当时的险恶经历。既然那件事如此恐怖,人们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地梦见它,不尽快忘掉呢?

  这是因为那件事还没有被解决完。梦中重现是为了提醒自己,“你还要再想想,为什么你会遇到这种事?怎么样才能保证以后不再遇到这种事?再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去应付?这件事对你心理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都要去想明白,一天不想明白,这个恶梦就一天不会消失。虽然随着时间流逝,恶梦出现次数会渐渐减少,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它就又会出现,就像伏在心里的一条恶犬。

  ●清醒的梦

  一般来说,梦中的人把梦境当成真事,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梦。但是,也有些人在梦中看着自己的梦境时是清醒的。梦中的自己在和敌人殊死搏击,而另一个自己却在这幕戏剧的观众席上看着这场演出,并且知道这是在做梦。这种梦被称为“清醒的梦”。

  荷兰医生范爱登最早提出“清醒的梦”的术语。他说,在清醒的梦中,由于人的意识与无意识同时出现,睡眠的人能记得白天所做的事,而且能自主地活动。同时,睡眠依然没有受到干扰,与一般睡眠一样,能让人休息和恢复精力。基于这种梦的特点,从心理学家基尔顿·斯图尔特开始,许多研究者尝试用改造梦的方式改造人的心理,比如在做梦时,一旦发现有害的,病态的、烦恼的东西,就自己给自己下指令,去杀死,烧毁、消灭或改变这些形象。

  据斯图尔特说,在

马来西亚的塞诺伊部落,人们很重视梦,每天早晨全家人都在一起讨论梦,结果这个部落几乎所有人都能做清醒的梦,而且他们也能在梦里解决人际冲突,因此他们心理都很健康。

  ●启发性的梦

  一个在平日里经常进行思考的人,当思考到一定程度时,他的梦有时会出现神奇的启示作用。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幸运的人,在梦中,他遇见一个魔鬼(潜意识)。他拉了几首小提琴曲。魔鬼听了不屑一顾,抄起小提琴拉了一曲。这一曲极为动听,特别是颤音的运用技巧,更是出神入化,令帕格尼尼这位世界一流小提琴家自叹弗如。梦醒后,他把魔鬼演奏的乐曲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小提琴曲《魔鬼的颤音》。类似的例子还有初中化学教材中提到的苯环的发现者克库勒,他的灵感来自于梦中见到的一条首尾相连的蛇。

  传授知识的梦很让人向往,但是为什么这种好梦我们很少能遇到呢?原因很简单,帕格尼尼、克库勒等人痴迷于自己的事业,日夜用心,他们的潜意识也就用心于此,最后创造出了奇迹般的成果。

  ●死亡的梦

  “我梦见妹妹死了,我和妈妈在找她死亡的原因,开始我很平静,后来妈妈崩溃,大哭,我便也开始大哭。”

  做梦者是一个天分很高的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由于早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他一直比较依赖母亲。梦中显示他正试图摆脱对母亲的依赖,走向独立。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难过,因为成长是艰难的,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象征了他性格中软弱一面的妹妹,而他面对妹妹(软弱)死亡的平静,表明他愿意为成长付出代价的决心。

  有关死亡的梦,与人格的成长、变化与发展有关,可能是一种态度、旧的行为或思维方式的终结。该梦提示梦者此时正处在生活的转折点上,将有某种变化发生。死亡的梦很少警示未来,更多与梦者的心理活动或变迁有关。

  ●半途惊醒的梦

  一个年轻人连续几夜梦见自己跌进了一架庞大复杂的机器,眼看就要被肢解了,忽然一身冷汗地惊醒过来。那机器是脱粒机和发电机的复合体,而这两种机器都是他小时候在父亲的农场常见的。原来,这梦表示他险些落进了父亲所设的机关,干上父亲为他选择的职业,而他对这职业既没兴趣。

  不过,“在恶梦中惊醒”这一事件是一般梦中没有的。这一事件也有意义,惊醒时在梦中的处境,就是梦者现在的实际处境。比如年轻人已经被父亲说服了,这在梦中表现为已跌进机器里,还没有被肢解,表示事情还可以挽回。“惊醒”表示自己突然醒悟了。恶梦在这时是一种警告,警告你有一个危险已经临近。

  ●预言性的梦

  梦中有些现象是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有时梦似乎真的能预演未来事件。在心理学文献中,对预言性的梦的记载比比皆是。心理学家路易莎·E·莱因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梦见邻居站在屋前一个尚未掩盖的坟墓前,对我说伊莱恩被汽车轧死了。他用手做了一个碾轧的动作说:‘他的头像鸡蛋那样轧碎了。’第二天早晨,我把这个梦告诉了母亲,一边做了这个动作。随后我们去邮局,排在我们前面的那个人正在向邮局局长讲述刚才外面发生的车祸。他用我梦中见到过的手势向局长讲述道:‘他的头就像鸡蛋那样轧碎了。’你可以说这件事是个巧合,我愿意把它称为一种科学尚不能解释的现象。”

  类似的著名事例还有不少,比如众所周知的林肯的亲人在他遇刺前曾梦到过他被刺杀的例子。亲人的去世或遭遇危险是预言性梦的常见主题,也许是因为这类重大事件让潜意识不能不关注吧。预言性的梦和一般的梦不同,梦中是实景,而不是象征。预言性的梦中不会出现老虎说话、自己在天上飞这类超现实的镜头。这种梦,有些人一生做不了几个,有些人却常常做。

  梦能预报疾病

  梦的功能有很多,当身体上出现疾病时,也经常能在梦中反映出来。早在古时候,中国人就提出梦与疾病有关的说法,当代医学家也提出过这种见解。医学家阿沙托克分析了4000个梦例,发现梦可以预告疾病,例如黄疽病人,大约在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出现前一个月,会出现许多与饮水进食相关的梦;肺结核病人和高血压病人分别在症状出现前1—2个月和2—3个月内出现多梦;上呼吸道感染者多在生病前1—8天出现多梦,且梦的内容与病相关。

  现代梦研究从弗洛伊德开始

  人类一向重视梦现象。19世纪,欧洲哲学家费希特和赫尔巴特开始意识到梦应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他们为19世纪末弗洛伊德革命性的梦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代梦研究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1899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梦定位在潜意识,而潜意识是本能渴望和冲动的所在地;他认为梦能保证我们的睡眠,使人不至因欲望和需要而半途中醒来;他还发明了心理分析的方法,用来解释梦中的景象。

  

解梦方法越来越多

  弗洛伊德之后,对梦的理解与分析方法逐渐增多。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生活的彩排,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核心假设是,梦的功能是探讨梦者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帮助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洛伊认为心灵是一个自我调整系统,梦通过心理影响对这个机能进行维护,以保持人体不可缺少的动态平衡。在梦中梦者可以补充由于人格缺陷而失去的一些精神力量,使梦者对今后要面对的情况有一个心理准备,使潜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产生“抗体”。

  佩里斯对梦理论的贡献是,他强调在梦境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和符号都是梦者个人精神状态的直接表达,他采用角色扮演技术让梦者看到自己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使梦者理解是什么影响了他的生活。

  以上理论是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又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他们的理论对梦的研究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科学技术介入梦研究

  1953年,科学技术开始介入梦研究。探讨梦的生理学原理,以及梦与睡眠的关系。

  梦的实验研究发现,梦的发生与人在睡眠状态下快速眼球活动(REM)和非快速眼动的周期性变化相关。人每晚要做五六次梦,梦发生在眼球快动睡眠阶段,而梦的内容也有大概的规律,在第一、第二次眼球快动时的梦,大多重演白天的经历;第三、第四次眼球快动睡眠时的梦,多半是往年的情景和体验;第五次眼球快动睡眠持续时间最长,往事近事互相交织,有比较多的隐喻和象征。

  梦人生也许是更真实的人生,重视梦,会获得更多有关人生、人性的认识与体验。

  梦对人类心理生活有如此众多的意义,引用厄尔曼的话说,未来对梦的研究会在文明进程中占优先地位,远远超过我们现在对梦的态度。(文/北京布谷鸟心理咨询中心曾金梅 本报记者张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健康专题专题
 相关链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THG危害健康为禁药 (2003/10/31 04:10)
为男性患者开辟“绿色健康通道” (2003/10/29 16:31)
帕金森病人有了“健康保姆” (2003/10/29 16:00)
男性健康在西安受关注 (2003/10/29 14:07)
云南有了首家男性健康教育社区 (2003/10/29 13:19)
男性健康日男人也需要关心 (2003/10/29 13:0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