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故事和青年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8:08 《乐》

  长篇小说《白豆》一面世就得到满堂彩。先是发表它的文学期刊的男女老少编辑一致叫好。继而社会上的读者也好评如潮。中央台生活节目的一个女主持人,在春节期间向观众推荐了《白豆》。以至编者和作者之间还出现了一点儿误会,都以为是对方私下活动的结果。当然,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主持人自觉的行为。而业内专家、评论家,也不顾《白豆》已有了社会口碑的大忌,冒着做广大读者尾巴的风险,交口盛赞。

  说了半天,《白豆》到底好在哪?不瞒你说,《白豆》是那种只适合阅读不适合介绍的小说。这就如同让你说出《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泰坦尼克号》好在哪里一样困难。

  《白豆》有着与《激情燃烧的岁月》相同的背景,写了一个女人与三个当兵的婚姻纠葛,而结局倒是与《泰坦尼克号》有几分相似,两个情感一根筋的男女以一种永恒的方式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爱情任务。

  这样三言两语介绍《白豆》有点太糟蹋好东西。因为《白豆》的成功完全是因为故事讲得好。多少年来我们这里的作家中鲜有故事高手。不要说同世界上著名作家比,就是与金庸和琼瑶相比也是望尘莫及。

  其实,讲故事的一般技巧我们并不缺。干扰我们讲好故事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思想意义和人性深度。张艺谋、陈凯歌近来都意识到电影成败在于故事,但是他们都没有讲好故事,无论是《英雄》还是《和你在一起》。虽然这两部电影都有了很好的故事框架,但他们又一厢情愿地塞进很多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干扰了故事的精彩。而《白豆》的成功之处就是作者全力经营故事本身。

  像白豆面临的婚姻选择,我们的小说家很容易在两个方面提炼升华。要么是从人道主义概念出发,极力写女性被剥夺选择权力的痛苦;要么是站在老革命的立场,说强扭的瓜未必不甜,共同生活几十年,铁杵也能磨成针了。可想而知,《白豆》无论是持批判还是辩解的立场,都只能是一部平庸的小说。幸好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讲故事,不刻意追求复杂深刻。

  作品先是写白豆幸福地生活在老杨和老胡的爱恋之间,举棋不定。后来,营长插进来,白豆也没有反抗霸权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更加难抉择。好在组织替自己选择了,也就剩下些淡淡的遗憾。遭到不明强奸后,营长退出,老胡入狱,白豆也就顺理成章地嫁给老杨。至此,作者基本上遵循嫁鸡随鸡的陈规展开故事,同时尽量注意情节上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故事异峰突起之处在于白豆发现是老杨强奸了自己,老胡是冤枉的。后来的情节急转之下,白豆为了老胡平反,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白豆》的情节丰富生动,思想文化底蕴则简约扎实。作者只是做到不刻意强调那些不言而喻的认识而已。这有些像金庸的路数。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和历史观念,并不逊色于许多纯文学作品。而读者只是为他讲的精彩故事所吸引。那些先进的思想观念只是提升了故事的品位,而不是写作武侠小说的目的。这就像味精使菜变得更鲜美,但没人愿吃味精一样。

  现在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走红。其中大致有两类特别红。一类是翻案的;一类是补课的。

  前者容易理解,而后者则需稍加解释。有些历史人物似乎耳熟却不能详。原因不外乎是这些历史曾犯了政策的大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问题便不成为问题了,于是就有人出头给大家补课。长篇历史报告文学《蓝衣社碎片》就是这类作品。

  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依稀听说过蓝衣社,略有党史功底的人也许知道它就是三青团的前身,是个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蓝衣社碎片》虽是补课式的历史文学,但它兼有翻案作品的资质。现在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翻案风愈刮愈炽,只管捡那些遗臭万年的卖国贼、刽子手来翻。那可真是戏不在好,有翻则灵。一时间,被颠倒的历史差不多又都被颠倒过来了。只可惜,颠来颠去,手法大致相似,万变不离二元论,黑白颠倒而已。因此,绝难一翻永逸。

  “蓝衣社”廓清了历史疑云,却不屑做哗众取宠的翻案文章。尽管每个读者掩卷之后,心中都有了关于这个组织的全新印象,但这只与历史有关。因为这时的蓝衣社绝无法用反动或进步来一言以蔽之。

  很少有人知道,蓝衣社的缘起,竟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黄埔青年才俊。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现日本侵华战争迫在眉睫,而内患积重内乱不已的政府国民或浑然不觉或熟视无睹。蓝衣社创始人四下游说,终于联合国民党军内的一群有志青年,结成社团,肩负起救党救国,抵御外侮的历史使命。这时的蓝衣社与戊戌六君子,黄花岗烈士和秋瑾、孙中山无异,都是壮怀激烈的革命志士。

  蓝衣社成立之初,对内励精图志纪律严明,这在腐败成风的民国政坛不啻是吹入一缕清新的气息;对外则是复兴狂飙廉政风暴,锋芒所指贪官污吏日寇汉奸。就抗日而言,东北义勇军的首领马占山是蓝衣社护送去外蒙古,以从而保留了东北抗日力量的火种。蓝衣社还在长城与日寇血战,损失惨重。江南的忠义救国军也是蓝衣社领导的。日本特务组织对蓝衣社恨之入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蓝衣社反共也是很坚决的,曾重创红四方面军,并对苏区进行封锁,给中央根据地带来极大的困难。从政敌的角度讲,蓝衣社确是我们的死敌;但从该组织的自身逻辑上讲,它反共与抗日肃贪的宗旨是一致的。这里体现了作者历史主义的态度。

  蓝衣社的命运是典型的物极必反。它应运而生,在一群青年精英的努力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民党三大派系之首。其它两个是CC系和政学系。然而辉煌了短短几年,蓝衣社就衰亡了。其原因很复杂,分析研究是历史学家的事。作品重点在于揭示其青年精英的悲剧所在。

  蓝衣社的悲剧在于,这些青年志士的爱国热血为独裁者专制主义所利用,成为他们党同伐异的利器。而当蒋介石利用蓝衣社度过内忧外患之后,又对蓝衣社的发展壮大深感不安。擅长权术的老蒋打击排挤最终解散改编了蓝衣社。

  蓝衣社更大的悲剧在于青年人自己。他们最初像反抗恶婆婆的儿媳妇,等到自己做了婆婆,并不因为当年反得辛苦而有所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地压迫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陈陈相因直至反抗越重压迫越深。蓝衣社的悲剧也是旧中国青年人的悲剧。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康有为,又如汪精卫。

  读完《蓝衣社碎片》,历史的无常和必然真是令人百感交集,不由得让人想起元曲《单刀会》中的一句:这滚滚长江中流得不是水,而是流不尽的英雄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生活故事:穿越时空的硬币 (2003/06/25 14:06)
生活故事:穿在身上的父爱 (2003/06/25 13:47)
生活故事:一路上有你 (2003/06/17 09:27)
生活故事:网上遭遇无德小人 (2003/04/24 09:55)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