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阿依达》风袭北京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3:40 《乐》

  9月27日,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经典歌剧《阿依达》将作为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开幕剧目在北京亮相,这也是该剧继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士、加拿大、埃及(两次)和我国上海(两场)的演出之后与世界人民的第十次亲密接触。巨额的资金投入,强大的宣传攻势,外籍的演职队伍,我们在深感震惊的同时,又感到似曾相识:像至今仍有余温的“皇马热”,像还不太久远的“三高”。似乎不动用此种剧意识和经典享受之后,也带给我们一种模式:这不仅仅是一种可操作的艺术和商业相结合的模式;还有一种探讨艺术是否可以平民化以及丈量艺术与平民间距离的模式。《阿依达》的北京之行不知不觉间重复了哲学家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我存在的目的在于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目前《阿依达》剧组正在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中加紧排练,有条不紊、理直气壮、气势恢弘,无论你是热切地欢迎,还是理性的旁观……

  《阿依达》之上海版

  《阿依达》描写了交战国双方皇帝的女儿在她们同时深爱着的一位恋人之间所做的生死选择的故事:古埃及法老王时代,东非大陆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战事又起,埃及王手下战将拉达梅斯率队出征,迎战埃塞俄比亚国王阿姆纳斯洛。此时,埃及王女儿阿姆涅丽斯公主正在犯“单相思”病,她爱恋着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的心上人却是阿姆涅丽斯的女奴阿依达。这位女奴不是别人,正是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原来阿依达也是一位公主。

  盛大的欢庆场面映衬着凯旋广场上武士们列队凯旋的喜悦。阿依达却在被拉达梅斯所虏的囚犯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伪装成士兵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败阵下来的国王和公主一筹莫展,打了胜仗的国王和公主则忙于准备赘婿招夫。陷入非常痛苦境地的拉达梅斯一方面不愿意倒插门给埃及公主为婿,另一方面为埃塞俄比亚的公主身处难境而焦虑。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也为了自由的爱情,他毅然决定放走阿依达父女。

  不料,暗中监视的埃及公主阿姆涅丽斯察觉了他们的行动。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拉达梅斯最终被判决活埋,阿依达不愿苟且偷生,事先来到墓穴,决心与拉达梅斯相伴生死……

  2000年11月3日的上海版《阿依达》是全球纪念威尔第逝世100周年的首场演出,规模超过了历次演出。其中辉煌的舞台布景、标志性的高达28米的金字塔背景和三千八百多人的演职人员均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即“最大的舞台布景、最多的歌剧演员、最多的歌剧观众”。

  三年之后的今天,《阿依达》得以在北京再现,上海版的中方执行导演也是此次北京版《阿》剧的执行导演刘克清功不可没。刘克清早年曾是中央歌剧院歌剧演员,后到欧美各国继续深造学习并演出,是近年来在国际舞台较为活跃的国内演员之一。此人从事歌剧18年,总想把类似《阿依达》这样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典剧目搬上国内舞台,并尝试多种办法让中国的老百姓也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他曾将《蝙蝠》、《绣花女》一些歌剧带到国内来进行文化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很难让更多国内的老百姓对歌剧产生兴趣。五年前,刘克清在国外演出时看到“景观歌剧”的形式,认为这种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吸引观众的形式,对国内普通观众来说应该是比较可取的普及化形式,于是当年想在大运会上进行。但他所找到的很多演出公司都认为此项目投资太大(1000万元),纷纷退步。此时正值2000年上海第一届艺术节,刘克清立即写好计划参与竞标。令他惊讶的是上海方面回话很快:“没想到上海走到了北京前头。”为突出上海的城市艺术形象,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阿依达》作为第二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此次演出破了三个吉尼斯记录,建国以来古典音乐第一次赚钱,赢利一倍。在此基础上,刘克清特别想将它拿到北京来,让北京的观众感受到《阿》剧的欢乐。这一次与三年前不同的是刘克清得到朋友的帮助,许多公司也表示愿意投资,但毕竟投资大,恰逢北京要开展“国际戏剧节”,他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

  《阿依达》风又袭北京

  北京2003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将在制作、演出规模上超过该剧任何一次演出,几家联合的承办单位表示力争让此次《阿依达》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最为恢弘的盛大演出。来自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克罗地亚的歌唱家、导演、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制作等歌剧艺术家们将与北京众多专业合唱、舞蹈演员、群众演员和所有观众共创《阿依达》演出之最:最大的舞台制作——将达到6400平方米;最高的演出金字塔——将达到46米以上;最多的参演演员——将达到四千余人。承办单位为此次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的总体投资将超过3000万元,在制作的每个细节上将一丝不苟,力臻完美。

  从歌剧伊始一曲庄严壮丽的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到第四幕终曲柔美凄婉的二重唱《石头已把墓门封上》,在演出三个小时的时间内,观众将欣赏到全景式古埃及人文风俗与当代歌剧艺术的创新结合。其中,近二百人的乐队现场演奏更是气势磅礴,特别是十几把小号奏响军队凯旋进行曲时,嘹亮的号角将产生刺破青天的效果;经过古战场殊死博杀后,浩浩荡荡的大军踏破硝烟,班师回朝,万众昂奋,情如沸汤。在华灯四放、焰花齐放的情景中,大象、狮子、老虎、巨蟒、骆驼、豹子、战马也将登台助阵。剧中还将采用杂技、马戏等东方传统的艺术表演手段。

  目前,《阿依达》剧组正在进行前期的工作,准备情况全部到位(包括选定主要演员、合唱团、舞蹈单位,确定场地,签订合同等)。音乐作业从8月10号开始,14号开始进入两个阶段的实质性排练:一是8月15-8月27号,群众演员和主要演员分组排练;二是9月15号-9月26全场排练。

  前九次《阿依达》的演出基本上属于古典风格。刘克清这次准备加入一些“中国民间的东西”,把中国的文化和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把古代、现代和将来结合起来,使《阿依达》成为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一部歌剧,不仅仅局限于古典。“把‘古典音乐现代化,高雅音乐大众化’让中国的观众感觉到艺术的好多东西是相同的,也应合了目前世界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大潮流。服装布景道具都是新的,与两年前在上海的制作完全不同,打破自己原来的想法。”虽然《阿依达》是个爱情悲剧,但刘克清表示,将设计一个富有东方情调的结尾,其形式是一个与包括在上海演出在内的全世界各版本都不一样的情节……

  《阿依达》模式之争

  与上海相比,北京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即是文化的积淀和灵性的飘逸,因此比起上海的观众,面对即将推出的《阿依达》北京人习惯于有意无意的分析、议论,总之很难人云亦云地全盘接受。三年前,《阿依达》在上海受到相当的礼遇,来自众知名媒体的声音多如此类:“3800名演员辉煌打造《阿依达》”,“上海版《阿依达》瑰丽壮观无与伦比”,“超级景观歌剧《阿依达》‘被迫’上海加演”,“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未演先热”,然而在北京此种声音的分贝大为减少,以至于中方导演刘克清本人不得不承认:“我最大的压力是北京的宣传一直跟不上,反应很慢。”其实,不晓得他有没有意识到,即便是宣传“跟得上”,这种反馈的声音中必然夹杂着异调,因为北京的文化人多,懂歌剧的人多,以为自己是“文化人”、“懂歌剧”的人也多。

  很快,《阿依达》到底是“景观歌剧”还是“剧景歌剧”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迄今为止《阿依达》的九次演出,所有的导演和演员几乎全部把精力放在“景观”二字上,每一次演出均引起世界轰动原因也多在与此。1986年在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实物前演出已经成为众人的经典回忆,而2000年在上海演出时创下的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则将《阿依达》能够“景观”的规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于是,有业内人士提出:《阿依达》真正的思想精髓并不在于“胜利凯旋”一段,而是在于后两幕阿依达和拉达梅斯的对唱,在“班师回朝”处大做文章有悖于威尔第的原意;威尔第本人创作此剧的1871年前后,正值法国和普鲁士之间展开不义之战,作者是怀着反战和同情的心态,以反讽为目的描述凯旋一段热闹而残酷的景象,偏重渲染和强调胜利的场面会给不了解《阿依达》历史背景的观众一种片面的印象:歌剧就是雍容华贵的热闹,《阿依达》的魅力在于它盛大的场面。这种抓住观众猎奇心理,一味展示再创作者想像力和夸张水平的N度创作与歌剧或艺术本身无关。在“游离于戏剧之外的植物的赘瘤上做文章”是一种低水平的误导。

  对此,刘克清表示:“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的诞生是在十几年以前这种艺术形式诞生后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已经开始操作,有广泛的群众支持的基础,如在奥地利的伯雷根慈每年都有这种大型的音乐演出,现在是规模越来越大。古典音乐已经脱离了贵族式的观摩,人们现在的对待歌剧是一种开放的格局,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现代生活与它结合起来。人们欣赏音乐的角度不一样,这种操作模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特别广泛的窗口和艺术形式,如果有人欣赏高级的古典音乐她就不会到这里。我们的做法在经济上、艺术上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世界著名的三大景观歌剧除《阿依达》以外,还有以中国的故宫为背景的《图兰朵》和以罗马大教堂为背静的《托斯卡》,与此相比《阿依达》的北京之行以工体塑造的人造景观为背静,有人不禁对这种把神圣迅速拉回到民间的做法提出意义:“我想不通,体育场那么大,远处的观众根本看不到演员精彩细腻的表演,没有质的震撼,效果怎么会好?”

  对于这种顾虑,导演们再次表示:古典、高雅的音乐应该属于大家,尽管歌剧走进体育场可能要把歌剧高雅的基调降低一些,但正是因为这些会赢得更多的普通的观众来欣赏古典音乐让他们觉得音乐离他们很近。普及,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能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降低技术指标,其中各种高科技的撞击,专业人士也会觉得有兴趣,在艺术形式中感到这种欢快。把深奥的东西用写实的方法解释出来。如在大段的对唱唱腔中,用背景和布景(光或动作)的变换,用新形式(激光、船)吸引住观众。联欢,增加对歌剧的兴趣,“不怀疑能够把观众留在现场,直到演出完。”

  明明白白看歌剧

  其实,《阿依达》之争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阿依达》模式无疑现今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成功典范,一言以蔽之这种模式对大部分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静下来仔细想想,此时此刻《阿依达》出现在北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火都难。首先,《阿依达》引起了无数歌剧的“弱势群体”对这门高雅艺术齐刷刷地关注,无论你对《阿依达》模式采取什么态度,“歌剧”的概念在九月毕竟以强劲之势深入人心。先是“深入”,之后才是以何种方式深入。在众港台歌星纷踏而来的九月北京,这是很有知识分子操守的事情。其次,在全球“中国热”的大背景下,让世界人们的眼光一下子聚焦北京,这种事儿对北京和全国人民来说不是挑剔与否的问题而是越多越好,北京需要以各种方式完善自己的世界形象,包括歌剧。

  希望一部《阿依达》便把纯经典的艺术迅速带到“民间”,这仅仅是一厢情愿。《阿依达》模式一年或几年可能才有一回,要提高全民族的艺术修养关键在日常。平时不普及,靠“外来的和尚”和“油条+奶酪”的方式,只能表明我们有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能力”,至于吸收进而提高到什么程度,这远非一个、两个《阿依达》模式所能解决的问题。反观我们诸阶段的艺术教育体系,不难发现我们该“叫板”的东西其实在这里。

  《阿依达》本身“很富于表现”的特点的确可使后人在观赏性上做点儿文章,但每一个人想看到的不光是她五光十色的表面,总要有点思想或情操上的收获,从这一点看《阿依达》剧组在宣传上确有白璧微瑕之处,即很容易让没有历史和专业知识储备的观众舍本逐末。此外,无论在制作、演出效果和演员的甄选上北京版《阿依达》剧组都提出“世界一流”、“要跟世界看齐”的口号,但在参与《阿依达》演出的外籍演职人员的介绍上,一些专家指出承办单位在宣传方面有失实之处。“这些演员也许是不错,但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演出阵容’。他们可能比我们强,能盯得下来整场戏,不过只要你注意一下他们的履历你会发现他们绝不是米兰、纽约歌剧圈里的主角。”前中央歌剧院院长刘诗嵘认为:在西方,歌剧演员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一些年轻的新秀或一部分有经验但没有大红大紫的演员在有着歌剧传统的地区演出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频繁出外谋求演出和发展的机会,他们也许要比我们国内的部分演员技艺精湛,但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曾经,刘诗嵘老师有一评论文章题目为《心平气和看歌剧》,这里我们顺势提出自己的戏剧观:明明白白看歌剧,我们既不要“拿来主义”别人说啥是啥,也不要“一棒子打死”。知道来龙去脉、晓得轻重缓急,拿得稳自己应该从中真正收获的东西,明明白白地参与,这方是我们的本意。北京不可能是《阿依达》演出的终点;《阿依达》也只是北京人民走向高雅艺术的驿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阿依达》几项世界之最 数万观众体验激情与狂欢 (2003/10/13 15:48)
《阿依达》京城狂欢:要把歌剧做成一个大节日 (2003/10/13 15:41)
《阿依达》主唱将在京结束声乐生涯 (2003/10/13 09:28)
CCTV—2 BTV—2今晚播出《阿依达》 (2003/10/12 14:45)
中国武警官兵走进世界歌剧《阿依达》(配图) (2003/10/10 11:40)
北京《阿依达》展示人类声乐艺术奇迹 (2003/09/30 16:3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