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哥本哈根》流行还是经典?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1:30 《乐》

  撰稿-大河

  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哥本哈根》同7、8月在首都剧场三楼实验剧场热演的《我爱桃花》一样,是一部4月就排完,因为Sars而“窖藏”了数月的作品。导演曾想邀一资深演员扮演中心角色,没想到他认真阅读剧本后却拒绝了。出乎意料的是他还说:我看不懂这个剧本,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无独有偶,听说排练场上亦有不少类似议论。

  文本就难以理解,演出恐怕更令人担忧。可这个读起来费解的剧本,在西方国家却早已盛演不衰。几年前它先在美国百老汇后在伦敦西区上演的时候,我正在伦敦。一个空闲夜晚,我在当晚伦敦西区演出节目表中看到《哥本哈根》,就很想去看。可同伴断然阻止我:“三个演员,三张椅子,不怎么动弹,一气说两个多小时。有什么看头?”之后我只好被他拖到《西贡小姐》剧场的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中去了。可是我对于《哥本哈根》却更加好奇。我想,就算西方知识分子喜欢用费解和乏味考验自己的忍耐力,可《哥本哈根》能在西区这么商业化的地方上演,一定另有原因。要知道伦敦西区虽然旅游者如云,可是能在这里上演的剧目一定是经过票房考验的。

  《哥本哈根》不仅在美英票房十分成功,而且剧本和演出在专业圈和评论界都评价颇高。“一部大师之作。”(Jeremy Kingston,《时代周刊》)“对人类动机奥妙的深刻而令人难以解脱的思索。”(Paul Taylor,《独立报》)“Michael Frayn(编剧)惊人新剧,是一段历史、一种理性的震颤、一次心理的探究和一场全面的道德审判。”(John Peter,《星期日时报》)。

  算起来编剧Micheal Frayn今年也是70岁的人了,他从当《卫报》及《观察家报》的记者时开始写作,《哥本哈根》是他的第十三部剧作,另外他还写过九部小说。总之他决不是初出茅庐或者只有《哥本哈根》一炮打响。

  读解对于现代戏剧的演出有时比文本还重要。有一百台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就有一百个对莎翁的解读。但在当下中国,不论是观众还是创作者都有将重点只放在文本上的倾向。然而演出就是演出,感观的、直觉的、扑面而来的是形象,是经过二度创作者开掘和重新认知的一个新生命。

  走进国家话剧院《哥本哈根》演出的小剧场,最耀眼刺目的是表演区的洁白。天顶、地面、景片,就连仅有的道具—三张椅子也是雪白的。演员上场,两个男主角白西装,白背心,白裤子,白皮鞋,女演员也一袭白长裙,让人觉得身处冰雪世界,会产生有关地域环境的无限联想:北欧白色的冬天,漫长的白夜,白色演员发出的白色声音在白色的山野中引起白色的回声。是传说,是童话,是梦幻……

  可以想见,在这个场景里的三个人的确展开了他们的梦呓,而且是用一些死去多年的原子物理大师们的情怀:剧作家让已经故去的三人在剧中复活,再次历经和探究永远改变他们生活的一段历史和他们自己生前死后许多人都想解开的谜团。玻尔是丹麦物理学家。因对原子结构和放射的研究获1922年诺贝尔奖。他和妻子玛格丽特永远弄不明白,1941年他当年的助手海森堡,为什么到哥本哈根来探访他们。一切从这个为什么开始……

  演员对这次神秘会面进行了四次不同的演义。何渝扮演的玻尔,热情激动而敏感。他时而努力想唤起当年与海森堡的师生情谊和互相欣赏的同行感情,时而又流露出对现在的海森堡的猜测,甚至是谴责。那天下午开始的会面,让他饱受了精神折磨。尤其是他拿起铅笔在洁白无暇的墙壁上书写他的思想-原子物理的公式时,那欣悦灵魂凸现了出来。而杨青塑造了一个黑白分明的玛格丽特,她希望在当年的师生之间再次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但是猜疑和她控制不了的争执,使她的善良愿望令人同情。海森堡年轻有为,对他所热爱的埋在耻辱中的祖国怀着复杂情感,我们能看到他想为自己申辩、确立自己的清白心理,而身处的环境又让他彷徨无奈的矛盾状况。

  三个演员对会面的每一次的演义,对同一历史之谜,对科学家的道义权利,对历史中个人行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询和质问。海森堡成了纳粹科学家,但他没有(或是没能?)制造出原子弹;逃亡正义一边的玻尔,和其他说服罗斯福并携手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科学家们,却为自己释放的魔鬼而遭受著良心的折磨。个人在历史的突变中是那么渺小、无奈,那么无所适从。(史实是,逃亡到美国的爱因斯坦,1939年给美国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一页纸的信,告知德国正在进行的核物理运用于武器的研究,以及它可能的后果。这封信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和

二战的结束方式。

  演出很单纯。虽然制作者在演出中运用了音乐,投射了核武器爆炸的资料片,导演和舞台设计甚至安排了一个金黄色秋天的后景,让玻尔和海森堡反复进出。也许,这些都是为了让中国观众能够“看”到些东西,而改变剧本原来只有三人坐在三张椅子里大段对白的样式。不过,大量的对话和两位科学家兴致勃勃地讨论复杂的原子物理理论:聚变、裂变,罗列公式,以及对于同一段生活翻来覆去的演绎,对于演员和导演的功力仍是巨大挑战,对于观众的忍耐力也是巨大考验。犹如一个智力测验,如果你是参与者会乐在其中。可如果只是一个旁观着,那就且等着受罪吧。

  西方人素有穷究根由,推理思辨的习惯,且乐此不彼,而我们的文明则讲究感受、体验,而后顿悟。这是西方的游戏,拿到这儿会不会玩儿砸了?这不仅在于制作和表演者,也在于我们观众自己。

  不过,听说在伦敦西区那些充满旅游者的剧场里,也经常可以看到打瞌睡的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组图:“时尚杭州之旅”在杭州拉开帷幕 (2003/10/27 19:46)
图文:获时尚Bazaar风尚女模特的杜娟上台领奖 (2003/10/27 18:55)
图文:“内地时尚Bazaar风尚女模特”得主杜娟 (2003/10/27 17:05)
网通与鸿利多数码联合推出装ADSL送时尚电脑活动 (2003/10/27 16:49)
时尚“路灯”原来是探头 (2003/10/27 16:28)
“时尚财富年度人物”评选即将拉开序幕 (2003/10/27 15:4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