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茶马古道 夜夜游荡在青春棚旁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10:11 金羊网

  马帮的铃声消逝了,繁忙的茶马古道只剩下那风雨中的残桥和草丛中的石板路,历史的尘埃渐渐地把身影与脚步掩盖到人们的记忆里去,只有一群人守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了数百年的山寨,人叫他留人,山叫他留山……

  打跳

  青年男女在篝火边不断地眉目传情。

  如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作为云南彝族一个支系的他留人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虽然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服饰打扮与彝族人截然不同。

  去他留人居住的他留山,要通过一条古老的驿道。驿道从金沙江流域的四川境内,延伸至云南永胜程海,再转向西藏,辐射延伸至印度、缅甸等国。这个驿道,曾是中原地带经巴蜀通向南蛮夷,通往境外的主要通道,史称“南丝绸之路”。

  古驿道路面仅五尺宽,依然保存着古时候的青石板,但已是坑坑洼洼了,时有当地人赶着几匹搭着生草干柴的马或驴零落地从山间走过,承传远古的铃声,悠悠地在古道上吟唱。我们在古驿道上,足足步行了几个小时后,才看到了他留山———一带起伏的山脉,层层梯田,金黄遍野,他留河沿他留山环绕而下,景色美得不可言说。

  那晚,我们在寨头我们的向导蓝叔家下榻。虽然已是晚上10时,但寨里的他留人听说来了客人,都纷纷换上干净的民族服装,披着夜色走出家门,在村头点燃一大堆篝火,围成一圈,用本民族的民俗活动“打跳”迎接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打跳”属于集体舞。由寨里的寨头(即村长蓝叔)吹竹笛的在前,后边的他留男女,手拉着手围成圈。随着竹笛的节奏,踏着舞步,婀娜其后。我们发现,参与“打跳”的青年男女在篝火边不断地眉目传情。一小时过后,“打跳”一结束,他留人的青年男女都悄然散去,仅留下一些中老年人还在拉家常。我们开始有些纳闷,经蓝叔解释才知道,“打跳”不过是开场,在他留山,更令人兴奋的民俗活动是“打跳”后的“窜青春棚”。

   在他留山,家家户户都有青春棚。这是我们来之前所不知道的,也是他留人跟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明显区分的民俗活动。

  青春棚,使他留山的夜晚,充满神秘的色彩。在了解了这一神秘民俗的来龙去脉后,我们也热情高涨地加入了这一诱人的行动中。

  窜棚子

  男女青年度过一段岁月,决定结婚成家后,住棚、窜棚的浪漫生活才结束。

  要讲清楚什么叫“青春棚”,得先说说他留山的另外一个奇特风俗———“过七关”。

  据蓝叔介绍,那是他留人特有的一种成年仪式。他留人的少男少女,年满14岁时,他留人的长辈,就会在该少年的生辰之日,举行“过七关”仪式。请寨里所有本民族的人聚宴,宣布该少年已成年,并当众选出7位成年异性。

  在随后的7天里,被选出的成年异性,每位都要陪伴该少年度过一夜。直至7天过后,直到该少年弄明白: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男女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该男孩或女孩的成年仪式才算结束。

  随后的青春岁月里,女子,就住进了青春棚;男子,就可以开始窜棚子了。

  他留人传统地认为,只有经过实践,一个人才会成熟,才会明事,才会确认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他留山的婚姻都很完美,每一个家庭都很幸福,几乎没有

离婚的说法。

  整个他留山的寨子,分布在半山,笼统地称为一个寨子。但是,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或在这半山的冲里,盘建几户人家;或在山腰的突出地,腾平一块地,再建上几户。

  因为都在一座山上,相隔不远,极方便小伙子们在夜晚窜棚子时,辨清那是谁家的棚子,谁家的姑娘住里边。

  青春棚,是他留人特有的风俗习惯。女子到了婚育年龄,其父母就会让女儿住进院子大门口专门为女儿家搭建的棚子,棚子如同一间小闺房,有床、有椅子,女孩可在棚内接待男朋友。任何男子,在婚前,都可以自由选择棚子,在夜间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幽会,可以一晚都在青春棚里过,第二天清早才悄然离去。

  一间“青春棚”,往往要用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奶奶当年用过,如今孙女继续使用。岁月流逝,人员更替,惟“青春棚”魅力依存。

  女子住“棚子”,男子“窜棚子”是他留人的婚前自由先择的主要形式,直至男女青年在青春棚相互选择到自己的意中人,度过一段岁月,决定结婚成家后,住棚、窜棚的浪漫生活才结束。

  那天晚上,我打着手电,摸黑连续敲了几户亮着灯的棚子,都吃了闭门羹。很简单,因为我不会讲本地话,棚里的姑娘是不会让陌生人进棚子的。

  此后,我们在他留山一气住了近十天,流连忘返。也许这就是他留山、他留人名字的内涵吧———留住山,留住水,留住所有来往这里的人。

  过七关

  被选出的7位成年异性,每位都要陪伴该少年度过一夜,之后男孩或女孩的成年仪式才算结束。

  关于他留人

  生活于云南西部高原,属彝族的一支。

  他留人的祖先,属于南方原始部落———乌蛮。原来是居住在风景如画、烟波浩淼、水丰鱼肥的程海边。后因战乱,迁徙到了80公里外的他留山。并由游牧民族逐渐转化为稻耕民族。他留人的姓氏以程、海为主,似乎是为了纪念祖居地“程海”。

  作为他留山文化象征的大德寺,几经战乱,却依然在他留山顶横陈,毁城不毁寺,它奇迹般得以保留了下来。

  据他留人的传说,以前该庙里有一个铜佛,是从西藏送往中原的。僧人们经南丝绸之路,到他留山时,这个铜佛怎么抬它都抬不动了。僧人们便把它放在了此地。僧人称那个铜佛:他不愿走了,他自愿留下来了。

  从这以后,这山上的人就自称为他留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喀纳斯 聆听一位美丽少女的传说 (2003/10/27 10:39)
塔尔寺 一个迷幻而神秘的领地 (2003/10/27 17:08)
游走楠溪江山 静观水之痕 (2003/10/27 16:44)
苏州小巷 感受轻闲暇逸的生活 (2003/10/27 14:34)
漫步丽江 感受最原始的洒脱 (2003/10/27 13:2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