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苏州小巷 感受轻闲暇逸的生活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14:34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余嫣欢迎 网友投稿

  又一次来到苏州,到太监弄吃了正宗的苏式面,回到观前街向东慢步。

  随兴走进一条小巷,炎炎烈日仿佛突然消退,小小弄堂里高大的树木投下无数个太阳,在铺满碎石的小路上跳动,凉风习习。用心找到巷子的名字,肖家巷,朴素得紧。巷子也朴素,多是小小的门,没有太多的修饰,两边的墙剥落着,不露声色。心里却依然揣着小心,苏州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右侧看见一条小路,砖块拼成蜂巢形,抬眼一看,像是一座挺漂亮的园子,急急趋前才留意到边上挂着苏州教育局的牌子,而那园子其实是在几幢近现代的房屋的间隙中,螺蛳壳里做道场,居然摆弄得有模有样。

  折回肖家巷,留意到巷子两侧的墙面齐膝盖往下皆有水痕,绿色的,每年武汉大水退后也是这样的光景。房屋的拐角处常常见到石碑,有一块写着:桑二房瑞记,不明所以。记得有文章说将房屋的拐角修去,是为了不让乡邻们撞伤,有着邻里和睦的意思。有时又能在堆放杂物的小巷口看见一段尚有些雕刻纹路的残石,虽然残破却可依稀想见当年盛况。

  因为巷子的宽度实在有限,人们干脆直接将竹竿搭在两边的屋檐上,再在竹干上固定些铁丝,往下做个圆圈,用来挂衣架或穿竹竿。棉被与衣物在小巷里高高低低,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行走在下面,不觉任何阻挡,才领会了主人家的小心,衣被的高度都是以不妨碍路人行走为准的,于是也发现简单到极点的房舍的墙面大多高得可观。

  一家人家门前有些杂物,是最常见的藤椅竹凳,用得久了,现出红色的油光。

  于是想起儿时的光景来:以前人家的椅子多由竹子、藤条做成,主要取其轻便。

  夏日里太阳刚下山,天色还亮堂,人们便在家门口泼盆水,水汽蒸腾起来,地面就阴凉了。这时各家的桌椅、板凳、竹榻纷纷被搬出来,主妇们端上早已备好的晚饭,温度刚刚好。老人是最先落座,一家人就团团围着小桌开饭。好遛跶的人们端着饭碗,去邻人家打个招呼,看见时鲜的小菜,家里又没有,便会挑起个话头,主人家端起菜碗,定要他赏光,那份亲近,像是一家人。

  吃完饭,就是纳凉的时光了。大肚皮的老人惬意地躺在竹躺椅上,将座椅下的搁腿抽出来,翘个二郎腿,左手茶壶,右手蒲扇,肚皮上的小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唱着戏或评弹。老人家摇头晃脑地听,高兴起来还跟着哼两声。看报纸的人,见到有趣的新闻,就大声为四邻读,顺便发表自己的见解,人们就隔着老远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起来。几家的女人亲近得像亲姐妹,低着声音,悄声说些什么,听不清意思却听得见语调,软糯糯的声音就是好听。儿童们被要求捉蚊子,其实很简单,找一个脸盆,抹上肥皂,弄得四壁粘粘,由孩子抓在手中四下挥舞,不消多久,蚊虫纷纷落入盆中。

  天色暗下来,主妇们为孩童洗个澡,扑着满满的痱子粉,扔到竹榻上。半大的孩子好奇地察看幼小的孩童;差不多年纪的会一起做些大人们不能理解的游戏,不时咯咯傻笑;有跟着大人学唱儿歌的,奶声奶气逗得大家乐不可支;还有的四仰八叉躺在竹榻上看星星,一二三四的数着,不用多久就睡了,由大人抱进屋去。

  路灯下就是两军布阵厮杀的地方,两个人的游戏,会引来十多号人。也有光屁股的小孩,拖着鼻涕神情紧张地观阵,保不准以后会是个高手。

  这些,现在是不多见了……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车行东北 回想起往昔的美景 (2003/10/23 10:07)
锦州 感受大海与天空交融的坦荡 (2003/10/23 16:13)
秦岭深处 有感大自然的宽容 (2003/10/23 14:12)
醉在丽江 领略远离喧嚣的自然美 (2003/10/23 10:2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