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一本刻着岁月的书 周田寻访记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1:1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鲸鱼腹欢迎网友投稿

  10月2日的清晨,阳光明媚,经过约莫大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三十余公里外的澄江镇,就在路边,我们坐上了一辆摩的,拐进山间小路,望周田而去。一路都是黄泥碎石,蜿蜒盘转,两旁的丘陵开出梯田,栽满了柑桔,也间或有柿树,柿子已开始成熟,黄里带红,十分好看。在家时,我曾冒昧的给王二先生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了想去周田看看的想法,王二热情的表示欢迎,说国庆也可能要回来一趟,还给我留了两个电话:王老师和王先生的,说可以找他们当向导。

  开摩托的小伙与我谈论着柑桔的收成和价格,也说起了这里确实有许多的老房子,周田是条大村,差不多两千人的样子,还有一所小学。不觉间,路旁的老屋,在稻子、池塘和杂树束拥着,渐渐多了、大了,终于,周田到了。在岔路口下了车,与小伙说好下午三点钟来接我们,小伙笑着说要一言为定哦,我说我们说话算数。这时,我犹豫着是否该给王老师或王先生打个电话,但既不了解他们,也感到十分的冒昧。

  环看四周,一片的清宁,古朴的房舍错落分布,四面群山卷伏,一条小溪流纵村而过。感觉与东团那典型的客家围村强调聚居性和防御性又十分的不同,也许是古驿道上,事商的环境让观念和怀抱都变得开张了。我们往北走去,小桥边上有一家小卖部,几个老人和孩子在聊天闲坐。我和小絮决定还是得找人指领一下才行,这时却发现手机居然一点信号也没有,于是走进店子里借有线的打,但王老师和王先生的电话却都没人接。我一阵彷徨。

  店子里大嫂乡音很重,弄清楚我们要找是王老师,便建议我们到前头他家去找,不过又说老师可能出门了。离了店子,继续向前走去,我们猜度王老师可能是这里小学的,打算找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问问,但不知道是孩子们听不懂我们的话还是不认识这位先生,只是笑着不说话。有一位在溪边洗衣的嫂子,指着不远处的一所老房子门楼,说老师就住在那里头,收拾了衣物索性领我们去。

  沿了园圃边的小路,迈入了岁月沧桑的门楼,走进了正门牌楼前的禾坪,再穿过了南边的侧廊,我们来到一间小平房前,嫂子边喊边敲门,里面答应着,门开了,出来一位大妈,知道我们是找王老师的,她满脸堆笑,让进房里,又是拉椅、倒茶,又是开风扇,说王老师大早就上山了,让我们等等,她马上去喊回来。大妈把台扇向着我们移,又笑着跟我们说了好两句,就急急忙忙的出去了,一时,只剩下我和小絮在屋里,真有点手足无措。

  我们坐不住了,出来四下里走走,很快就给这老屋(后来知道名字叫做“松树下”)吸引住了,取出相机猛拍了一通。这是一座近似“堂横式”的围屋,也许是赣南“厅屋组合式”向粤东“围龙式”民居的过渡,它的后面不带围龙,两进大厅,四列厢房,二列舍屋,以正厅为中轴,左右对称成方型布局,两边厢房间又分别有露天的“檐街”,与大院禾坪相通。

  客家民居的式样无论如何变化,总是以祖堂为核心,向前延伸,左右发展,四下包拢,从一围到四围五围六围,极至是发展到如堡垒般的土楼,外面再配以禾坪、围墙、门楼和水塘。然而,正厅祖堂总是最显赫最堂煌的,这是客家人强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体现,是远离中原故土对祖先“慎终追远”的反映。

  两进的大厅,两进的天井,光柱直透下来,越发幽深;井阶上满布青苔,尤显古远;而厅廊上随意放着的风车、磨盘、农器、柴草,又带着生活的气息。我想,若是赶上雨天,看雨帘挂落下来,在井台上溅起水花,也溅起了那哗哗的雨声,一定别有味道,这光景可以泡上一壶浓茶,坐在藤靠椅发发呆,或与老友手谈一局围棋,如此那老房子的神韵便与茶香茶意一般,都慢慢的散发品味出来了。

  在院里,碰上先前带路的大嫂和她的孩子,还有一位背着孙儿的老奶奶,谈了一会,才知道要找的王老师其实是澄江中学的退休先生,他就是这所房子的后人。我们提出帮她们拍拍照,奶奶和嫂子都欣然答应,闹了一会,又吸引了好些邻里过来,拍了许多的照片,答应都给大家寄回来。屋前居然一下子聚了不少孩子老人,十分的热闹。

  就在这时,王老师回来了,一群人走入巷来,不必介绍,当中那位六十来岁,神采奕奕,身材清癯,目光有神的长者,定是我们要找的人!王老师,还有几位跟随着的热心乡亲纷纷与我们握手,亲切、有力,王老师说,“你们是中山来的吧?”我感到惊奇。“王二都跟我打招呼了,说这两天会有广东的客人来。”这时我们方才正式自我介绍。都让进屋里,众人忙着张罗茶水、凳椅,王老师执意让我们坐到窗边光线好的位置,把风扇移向我们,又到里屋取出了一大叠东西,说都是周田的资料,让我们先看看了解了解。

  我看到里头夹有一分名单,是“周田村客家古村保护开发委员会”的成员,王老师介绍说,这些都是周田的人啊,现在分布全国各处了,大家联系在一起尽尽心,这位就是他,这位就是王二…。在我翻看材料的时候,王老师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对我说,刚才恰好是王二来的电话,知道我来了,待会再打过来想跟我聊两句,王二是他的学生,现在在南昌的会计师行工作,昨天(国庆)才回过来一趟,马上又赶到寻乌里去了,他工作很忙的。我立即起来,跟王老师到正屋厢房去等来电。

  这房间也就八九平方的样子,幽暗中却一片古色,家具、木器、相架、油灯…无不散发着岁月的陈香,特别之处居然在边上也有一个小天井,上面覆以明瓦,地面则砌出井坎来。我和王老师谈得正浓,电话响了,我接过来,果然是这位王二,一番寒暄,约定今晚在寻乌宾馆见一面,聊一聊。

  回到外间,这头乡亲们打来了洗脸水,让我们洗洗脸,王老师来回忙碌着,他对我说,先休息一下,待会看看这老屋,然后再到附近走走,中午在这里吃饭,午后再看看其他各处的。都到这份上了,客气只会见外,我两手一摊说,“一切听你安排!”众人开怀大笑。

  在“松树下”的牌楼前,小絮帮王老师、另两位乡亲还有大妈这些老屋的子孙们拍了张合影,然后跟随着众人正式参观。王老师从这座建于嘉庆元年(1796)老屋的历史讲起,匾牌、雕砖、窗花、木刻、条石、藻井、……面面工艺、种种掌故无不娓娓道来。而后又出了大院,到邻近的“老屋家”(万历年间)、“新屋家”、“上田塘湾”、“下田塘湾”这些大屋看访,饱览之余,亦总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招呼,笑语一路。王老师指着溪流和远处说,看周田河的流向,下游处的那座山比上游的还要高峻,这被认为是好的风水,因为水(财)被挽挡住了,不会流走。

  回到“松树下”,大妈已准备好饭菜,众人又是一阵礼让,坚持要我和小絮坐上座,对面是王老师,左右是三位乡亲作陪,其中一位黑实健壮的捧来了一整箱啤酒,三两下就开了两瓶,给我和小絮各倒满一碗,又给各人斟了,三菜一汤,小小的木桌,却几乎盛托不起这浓浓的待客情谊。众人轮翻祝酒,我和小絮也放开了,忘记了什么旅途之上,开怀畅叙,海谈阔饮,宾主尽欢。

  饭后,王老师郑重的取出两块砖雕来让我们欣赏,内容都是些吉祥人物,分别拿着笏板和如意,身旁配的是灵雀和梅花鹿,鹿嘴里含着灵芝,可惜兽头有点损坏了,青砖沉实厚重,刀法纯熟,极为精美。老师又拿出本子,让我们留言,他说我们是第一个来周田的外省游客!

  饭后差不多已三点了,我们抓紧时间,依旧由众人领着四处参观,“松山排”、“上社母”、“下社母”、“东山下”、…所有的客家大屋几乎逐一看尽。我觉得那些老房子的名字很有意思,若细细考究来历,定然是件有趣的事儿。房子大多住着人,农具、柴禾、谷物、鸡犬杂处,禾坪上晾衣的石柱,细看时竟是雕着兽头的功德碑,侧面还刻着乾隆年间的字样,一切都如此不加修琢,处处透着的是最真切最完整的乡土气息。

  在周田小学的门外,王老师他们兴致勃勃地与自己的母校留影,这座小学并不大,前身叫做“培真学校”,建于民-国初年了。今天,重建后的校园在我看来,也可算是村里最崭新最明亮的建筑了。但凡一个地方,她最好的房舍是学校,那么这个地方,总让我肃然起敬!

  我们碰到了原先约好的

摩托车小伙,我让他再等等,到时候多加几块钱就是了。在一处院外,我们又遇上了另外一个电话的主人——王先生(大家还记得当初王二给了我两个电话号码的事吗?其中一个是王老师,另一个就是他了),王先生热情的与我们问好,抱歉来迟了,正要与众人商量着下一步的行程,却接到通知,说赣州市政府里来了人,让去招呼一下,于是王老师和王先生只得向我们告别,大家紧紧的握手,我掏钱说要交点午饭钱,众人严厉的拒绝,不容分说。

  随后仍由另外那三位老乡带领,去看了水车油坊和仙师神庙。油坊是过去加工茶油用的,建在溪旁,以水车引水驱动碾盘,今天虽已遗空,木楼里尤堆放着拆散下来的水车毂辋、油槽、碾轮和木锤。仙师神庙,红军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庙墙上留下许多往昔的标语字句。

  最后我们来到村口,暮色渐浓,饮烟初起,归耕的农人和挑水的村妇往来相接。真是要辞别了,小絮与我商量,多少要留点茶水钱,不然心里会不安,于是我对较年长的乡人说,“在王老师家看那些资料时,我看到你们都自发捐款了给委员会,这点钱是我与小絮捐的,只是一点点,表达一下我们对周田的心意,请代转给王老师。”老乡们无法推辞,只得收了。

  这时两辆三菱吉普车驶过离去,心想该就是市里的人吧,果然,完事的王先生骑着摩托车在后面跟来,知道我们要走了,执意要送我们到澄江,于是与众人再次握手、道别,分别坐上王先生和摩托小伙的车子,离去了。

  晚上,王二先生如约而至,在寻乌宾馆大堂,终于见到了这位仅通过一回短邮的热心人,竟然如此的年轻,后来说起年纪,居然还比我小一岁,七十年代中出生的人,却已干出如此多的实事,确实让人佩服。我们畅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从周田说起,到乡土建筑,到客家文化,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王二干劲十足,准备出一本关于周田的书,掌故、沿革、建筑、自然景观等等,早都驾轻就熟,也已经有了多年的文字积累,就差摄影作品来相配了。

  我说,如果潜心待上一段日子,无论摄影还是美术写生,周田都是可以出好作品的地方。我又说,发展旅游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话它会给乡亲们带来收入,改善生活;但另一方面,观光客的大批涌来,也可能对建筑、对民风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当然从积极处考虑,也许因为知名度的提高,反过来能促进世人对她的重视和保护。

  我觉得目前周田的新旧建筑整体上还是相当协调的,仅有一两家新建的白瓷条砖房子,对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悖论,我们自然不愿意一些新建筑破坏了乡村的整体风格,但村民生活改善了,建造洋房子以提高自己的

生活质量,是他理应的权利,谁人也不应剥夺。

  我想,一个热爱乡土建筑和田园之美的人,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充分的慰藉,而且还可以沐浴到最浓郁的客家乡情。但说老实话,目前,周田或者还不足以吸引能带来效益的观光客的大批到来,更远未至良性循环,一切刚刚开始,路,还有很长……。但无论如何,王二先生及其仝仁,所做的努力,已垒下了最初的基石。如果有更多象王老师、王二这样热爱自己家乡,宣宏家乡的建筑、景色和文化的人,我国的乡土建筑不会黯淡,她们的光芒行将越发的璀灿、夺目!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悠游广西 畅游慵懒的北海银滩 (2003/10/15 10:56)
日出到日落 最是红场飘雪时 (2003/10/15 10:52)
秋天的坝上 感受色彩带来的力量 (2003/10/15 10:54)
余姚游记 四明山水的秀丽风景 (2003/10/15 10:50)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