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应急避难所挂牌灾难时可避难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9月27日09:25 北京青年报 |
“应急避难场所”———最近两天,路过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市民都被这种新竖起来的绿色大牌子牵动了好奇心:公园怎么成了避难场所了?难道北京最近要发生什么灾难吗?在得知设立应急避难场所的含义后,大家不禁连声称好。 北京市地震局的专家向记者解释说,“应急避难场所”挂牌,绝不是灾难即将来临的预警,而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和《北京市公园条例》,在市政府领导和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元大都公园成为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首家试点,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标志牌的城市。10月1日,建设完成的元大都公园将正式开放。 -水井、临时厕所、物资储备库停机坪一应俱全 一旦地震或特大火灾等灾难来临,密集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城市居民要在政府组织下实施快速疏散安置,并保障其基本生活。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正是这样一种未雨绸缪式的安排。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朝阳段展开。该段公园的总占地面积为600980平方米,最多共可容纳253300人,主要是为与其相邻的亚运村、小关、安贞及和平街四个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提供避难场所。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里绿地茵茵,树木繁茂,如果不是指示牌的存在,从表面上恐怕看不出这里与普通的公园有什么不同。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与应急避难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就是专家口中所说的“生命线”工程,目前都已竣工。 比如,应急避难场所的地下都配备了自来水管、电线等设施,能够满足临时性的生存需要。地上除了公用电话、消防器材、水井口、临时厕所、物资储备库等之外,还预留了救灾指挥中心、卫生防疫站、棚户居住区等用地,甚至还特别设立了停机坪,以保障应急交通。 -城八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正在制定中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徐平说,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市城八区乃至更大范围内都将广泛开展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据悉,城八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案正在制定中,所有居民按社区分片,保证居民有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的编制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均衡布局原则,即就近原则,使市民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二是可通达原则,要将避难场所安排在居住区内及周围。临时避难场所,像街心花园、成一定规模的绿地、中小学校操场等,以步行5至10分钟到达为宜。 三是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我市可以利用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以及连接上述场地的道路现状,划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和与之配套的应急疏散通道。 四是“平灾结合”原则,即将有一定规模的已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操场)等都建成为具备两种功能的综合体: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配备救灾所需设施和设备,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 徐平说,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有关部门会广泛印发指导手册,组织相应的社区居民进行应急避难演习。此外,还要组织各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训练他们在紧急情况来临时能够完成协助疏散和应急救援的任务。乐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