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同里 身处小桥流水人家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8月06日09:4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丝路花雨flysky欢迎 网友投稿 伴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背景,踏在“同里”水边的石条路上,就宛如弹拨着唯美的古老乐曲,从足下沁如心里,从心里萦系到悠远的过去。“水”即是它的魂,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旧时同里被称为“富土”,唐初因其名太奢,改为铜里,宋朝时又将“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断横,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整个镇子连成一体,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莫说是水中有镇还是镇中有水,但见彼此镶嵌着,散发着阵阵古朴的幽香。 当从苏州站前的巴士到达同里车站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同里的古朴,相反给人的感觉和大多数的市镇差不多。进了镇子,走过‘三元桥’,你会忽然发现眼前的不同,沿街两旁的路灯都罩在大红灯笼之中,似乎是主人在喜庆的气氛当中列队欢迎远来的宾客;大块的石板路不禁让人想起了“在夕阳的余晖中仿佛听到了妻子回家途中高跟鞋踩在石板路上的声音”,一种熟悉而温馨的感觉…… 因为自己的事情很急,所以我是在镇上居住了三天以后才有时间慢慢体会同里的风情的。在清晨,在傍晚、我沿街走,沿河走,一排排双层的木楼,或居住或经商,无不时刻提示着我们旧时那同里人富足的生活和悠闲的生活状况。当清晨一个人走在那充满了古朴气息的镇子上的时候,仿佛能看见当初同里的许多文人墨客在挥毫泼墨,以诗会友;也仿佛见到了那富足的人们提着鸟笼,摇着折扇穿梭于茶馆和书院之间;也似乎看见了那大家的闺秀倚在窗前,将满满的相思写在了眉间;很向往也很憧憬,未能真正留下同里旧时生活的样子未免是一种遗憾。曾经在同里的网站上留言说,到同里古镇的人,最好是能住一晚,那傍晚和清晨的感觉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思绪在幽静中延伸,在暮霭中跳跃! 说到同里,同里的“退思园”是一定要看的。整个园林小巧精致,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名郎之感。据记载,园主曾是做官之人,后因为官不清廉而革职,还乡建此园,取名“退思园”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无论当初建园目的如何,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雅致的所在,伴随着同里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显得更加的悠长……并且退思园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同里的街道,最有名气的就属明清街了!在这条街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店铺以及同里的一些老字号。除了一些旅游景点都能看到的纪念品以外,同里更多的是丝绸和刺绣,这也是原于苏杭刺绣的原因吧!在明清街上有很多的店铺是卖珍珠粉的,因为太湖也盛产珍珠,这一点和周庄也非常相近!有一家店铺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就是一家木雕馆,真的是栩栩如生。在同里大小的街道弄堂中,还有一个弄堂是我最喜欢的,也是很多影视拍摄的时候很重要的景点之一,那就是有名的位于鱼行街的“串心弄”,长达三百馀米,行人脚下会发出"哐哐"声响。原来石条下竟是空心的,小弄蜿蜒前伸,而那一条条石板故意铺排不齐,留下大大小小的空隙,于是行人走过,也就发出这动人的声音。曲折蜿蜒,细细长长,最窄的地方只能一个人通过,似乎有一种印象,一个江南妹子,打着一把细花阳伞,款款从弄堂中走出,伴着小桥流水,又旖旎而去……同里的‘三桥’和‘三堂’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三桥是: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消灾、吉祥之意,也成了新人结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仪式!三堂是指:崇本堂、嘉荫堂和耕乐堂。崇本堂以精湛的雕刻艺术而闻名;而嘉荫堂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又称为“纱帽厅”。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耕乐堂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先存三进41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也很有特点!这三堂都不是很大,在一个下午我一个人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参观了一遍!传授一个诀窍就是,如果你没有跟团,完全可以走在别的旅游团的后面这样就能集观赏性和知识性于一身了。 同里,真的很美,但也是我的一个梦,一个伤心的地方。她微弱的念叨着我的名字,余音渐逝,只差了一天,那个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奶奶最后还是没有见我一面。 我如此反复的行走在奶奶生活的街道,想体会她的情感,想领会她的思念,想知道她的孤单,想问问走的时候她是否有深深的遗憾……可惜,一切已经惘然…… 今天已经回到了北京,努力的想记述下记忆中的同里。文字可以表述,可是文字后面的心情和故事却永远无法说的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