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搜食记:吃在深圳米粉篇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13:44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面条是小麦文化的产物,而米粉是水稻文化的结晶。我说过最爱的是面条,但我没说我和米粉也有一段漫长的情愫。面条扎实厚重,是贤妻良母的风格,而米粉则清灵飘逸,注重感受,颇有红粉知己的神韵。 桂林担子米粉 我多次回顾过在桂林吃米粉的经历,对论“两”计价和喝汤不要钱的古风颇为怀念。除了桂林,深圳可能是“桂林米粉”最多的城市。1998年之前,我在深圳吃了无数碗的桂林米粉,那是我单身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翠竹北路,卫校的外墙本来是一排店面,其中一家桂林米粉曾是我的最爱。我从莲花北村住处到翠竹北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好象我几天就要去一次的,专门吃“老友粉”-红油酸笋肉末的臊子,量很大。这家店在2000年的时候消失了,至今未见踪迹,“老友粉”也在这个城市失踪了。 很长的一阵没有吃桂林米粉的欲望,不喜欢泛滥的东西。直到2001年的时候在华发北路上发现了“担子米粉”,第一次知道了干拌的吃法:热粉捞出来和作料拌在一起,汤在另外一只碗里。味道很香,我推想是可能添了猪油。盛调料的小罐子有四五个,好几种辣椒酱。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还不旺,吃一碗粉还能抽奖:一只卤蛋。艰难地挺了半年后慢慢就火了,好吃不贵的东西早晚都会这样的。 家家长沙米粉 1998年以前,华发北路是一条僻静的小街,除了有“三圆”餐厅,似乎多是些复印、文具、五金小店,这条街现在如此热闹,首先应该归功于“民间瓦缸煨汤”,其次就是“家家长沙米粉”了。深圳的米粉店里,从来没有生意这么火爆的:高峰时间,尤其是中午,门口总是摆满了小桌子,一片捧着大碗挥汗如雨的人。 在我看来,长沙的米粉本身没什么长处,薄而且软,不像桂林米粉那么光滑坚挺,煮出来的效果有点像家常的面条。但吃过“家家”的米粉之后,却有痛快淋漓的感觉:份量够足,没有常见的那种藏头遮尾的小气,汤也够资格,还有那催人食欲的剁红辣椒-最重要的还是臊子,无论是红烧肉还是牛腩、香菇,品相都不错,让人觉得是有标准的。肯这样做生意的店是不多的,顾客岂有不识货的?所以人家就火了。 “家家”的绿豆沙是我的最爱,每回都要喝它两碗。 遵义羊肉粉 羊肉粉作为遵义的特产是这几年才出的名,如今北京上海这些繁华都市里都有遵义羊肉粉的身影了。以前在我的想像中,遵义羊肉粉应该是浓浓的羊肉汤,大片的炖羊肉,红红的油辣子和细而透明的粉丝。我第一次接触到“羊肉粉”是在“小肥羊”,出乎意料,原来是一盘制作时添加了羊肉末的薯粉。 深圳的遵义羊肉粉至少有两家,一家在华发北路“家家”长沙米粉的隔壁,本来叫“百年辣鸡粉”,主打就是这种红油鸡块做臊子的宽粉,不好吃也不难吃。这家店也有十几个品种,但和隔壁比起来都失于精致-至于羊肉粉,大体也是如此。 今年在铜锣湾广场对面那条街上出现了一家小小的“遵义羊肉粉”,风格跟上面说的那家不同,汤是羊骨头煮的,羊肉也是专门卤好的(陕西面馆例行的是羊肉煮完汤再捞起来切碎当臊子用,广东人管这个叫“汤渣”),只是份量上还不够豪爽,粉在汤里有点“晃荡”,而且味道中庸,少了点民间那种重油重辣的粗放,只好多放点作料了。 花溪牛肉粉 花溪是一个地名,在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是以辣椒闻名的,花溪辣椒之于贵州人,就像汉源花椒之于四川人。至于花溪牛肉粉这几年在深圳流行,颇有几分横空出世的意思。 现在“钟表世界”对面的那一家“花溪牛肉粉”,可能是深圳最早的一家,后来在南园路开过一家分店。我第一次吃这家的牛肉粉,真有几分惊艳的感觉:牛肉煮的清汤,怕只有兰州拉面的清汤可以比了,那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粉是圆白粉,光滑而细腻,有糯糯的口感;粉上面的牛肉有两种,一种是卤牛肉切片,另一种是红烧牛肉切块,还有点泡白菜。桌子上摆着“炕”熟的花溪辣椒粉,那是非加不可的。与众不同的是还有一缸白胖胖的蒜头-你吃了才知道好。 有一个时期我经常中午掐着个蒜仔满头大汗地吃花溪牛肉粉,直到有一次在南园路那家分店忽然发现汤只肯给半碗了,抗议,老板娘一付木头木脸的样子,她那时已经有心结业了。 这几日,因为要写这篇文章的缘故,我本来是想再到钟表世界那边去一回的,却发现在我家附近忽然冒出个“陈老二花溪牛肉粉”(具体方位在下梅林股份公司对面),进去一瞧,装修得还挺雅致,像广东的甜品店。想要一碗原汁牛肉粉,服务员告诉我早晨10点之后才有,现在汤没还熬好-这种自律行为使我产生了信心,一个小时后我再进去,终于吃到了原汁牛肉粉,呵,那汤可真鲜。在我的经验里,这是本地属一属二的米粉了。 吃完了米粉,又要了一种“黄粑”来试,黄中带黑,据说是黄豆和糯米做的,切成一片片的,有点像西安的甑糕,甜糯。忽然又想起宜昌的“黄粑”,那是加了薄荷的,甜中带着清凉。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