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七月 细品崆峒山清凉的暇逸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09:48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崩裂之日月无光欢迎 网友投稿 在七月流火的日子,只想逃亡,逃出这燃烧的城市。 从西安出发,沿312国道向西行驶大约六个钟头,就到达甘肃平凉崆峒山。 晚上12点上路,一路昏昏沉沉。凌晨六点,随着金色的朝霞一起出现在平凉郊外的田野间。惬意的清凉,淡释了一路的困顿。 停车在陇东明珠宾馆做简单的整理和吃早饭。明珠宾馆是平凉市唯一的上星级的宾馆。我们选择这里是为了早上的自助早餐。10元一位。因为山上吃的不好,所以,早饭要多吃些,吃好些。 穿过平凉市区,离山底还有15公里。进山的路很有特色。对司机的要求很高。路的形状象驾校学车时绕的8字,而且是以30度以上的仰角螺旋上升。更绝的是,本来就已经很陡很窄的弯路中间,常常会有一棵大树横刀立马,好象是起隔离双向车道的作用。想来是修路时舍不得砍掉那大树,到也成了崆峒山一景了。上山的时候总有坐过山车的感觉。这段山路很练车技,在驾校没有练好基本功的朋友,这可是最好的训练场了。 从车上下来,站稳脚跟,让自己从螺旋上升的眩晕中恢复过来。 崆峒山正在眼前。这座山脉,如果用人来做比喻,就是中等身材,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相貌也是平平,不丑也不算美女。 唯一让人安慰的是扑面而来的阵阵凉风了。可是这凉风中夹杂着极浓的香火味道。 青色的烟雾缭绕,影影绰绰的人群,功德的钟声,虽是佛门道家清净之地,却满是红尘俗世的气息。 其实崆峒山本来就是以佛道同居一山而出名的。山里大大小小十几个道观寺庙。但自古佛道不两立。所以,这个山头是佛院,那个山头是道观,隔山而望,互不相干,但香火是一样的旺盛。因为俗世的人只是见案就烧香,进殿就磕头,稀里糊涂一路拜去,拜了这山拜那山,至于佛经道义,根本不去关心。 为了见识以下天梯,我们选择了去天仙宫的方向。这个天梯没有华山的天梯陡,但却长的多。连续做了几千个高抬腿运动,上到天仙宫时,已经恨不得跪在地上了。昨夜无眠的一晚加上刚才过度的有氧运动,我们的体力严重透支。可是尽管如此,别人强烈推荐的通天桥还是要去看看的。 去通天桥的路是下山啊。几个人象小松鼠一样跳跃着往下跑。后山还算幽静。远离那些出家之人,也远离那些红尘中人。 满山是柞树,郁郁葱葱。秋天的时候,柞树的叶子会被阳光染成金黄嫣红。 虽然树很多,但听不见鸟语,只有蝉鸣,一阵高过一阵。 通天桥是连接狮子岭和天台山的一座铁桥,并不是什么文物古迹。桥下是山岚弥漫的深谷。细雨霏霏之时,雾气会淹没通天桥。只能看见脚下的几寸铁板。看不见前程来路,看不见下面的深渊。那种迷失的感觉。(这是我的想象,因为我们去的时候天气极好,风轻云淡) 对崆峒山的印象只有这么一点点而已。 前山下有一水库,即宣传品上所说的“高峡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韵”。峡谷的名字很好听,叫作“弹筝峡”。山后有一细流,叫“胭脂河”。只是名字美而已。 其他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不想再提。 下山的路上看到崆峒山风光摄影展。秋日,满山柞树金灿赤红;冬季,皑皑白雪拾阶而上。还有清晨的雾霭和黄昏的晚霞,都是异彩流光。 看完图片,再回头看崆峒山,就象一个再平凡的女子,总有她的动人的几处吧。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