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驴打滚DIY 怀念集体做饭的日子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09:37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艾英

  说实话,以前我是根本做不来饭的,凡是厨房里的事,婚前由我母亲操持、婚后由我丈夫担着,要么,随便哪个小摊一坐,想吃什么就撒开了吃,吃完抹嘴就走,连碗都不用洗。我压根儿就没在做饭上操过心。偶尔遇到丈夫出差,孩子回奶奶或姥姥家,只留下自己一个人时,我就用高压锅熬它一大锅绿豆稀饭,然后顿顿就着咸菜吃。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抱着小说、杂志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淹没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了。

  我学会做饭还是在去西藏工作的时候。1984年,我到拉萨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三年。当时那里的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除大饭店之外,附近没有一家小吃店。我们招聘的人和新分来的大学生约十几个,都在单位食堂里吃大锅饭,

厨师是一位四川人,做的
川菜
味道还不错。但毕竟是大锅菜。藏族同事也经常请我们吃饭,但大家的汉族胃一时还适应不了酥油茶糌粑之类。况且新来的大学生,远离开父母同学到这雪域高原扎根,空闲时免不了想家。招聘来的工程师们,在家小锅小灶的都吃惯了,头几天吃大锅菜还挺高兴,说找回了大学时代的感觉。时间一久,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叨念起家里的饭菜香来了。

  那时男同胞是两人一个房间,我是这群人中唯一的女性,单位照顾我,不仅住单间,还多给了我半间房子。由于我是当了母亲的人,男同事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我肯定会烧菜做饭。如果哪天食堂的饭菜不对口,大家就理所当然地涌入我的房间,我这时只好拿出我的看家本领,用高压锅煮了一大锅稀饭,外加咸菜招待大家,把大家吃得连呼上当。在万般无奈之际,大家只好把自己的汽油炉、锅碗瓢盆之类都搬到我那半间屋子,纷纷下厨,各显神通,我那半间屋子成了烹饪交流大赛的场地。这里要说明的是,煤油到了西藏由于缺氧火苗不旺,烧饭炒菜绝对不行。用汽油就好多了,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一会儿就饭菜停当,所以那里家家都用汽油炉烧饭。在内地绝对不敢用汽油炉,会着火的。

  从四川阆中来的一位工程师做的“豆瓣鱼”,用的是正宗郫县豆瓣,做出来色泽红亮,咸鲜微辣,使人胃口大开;江西吉安老工程师的“炒米粉”,是用煮过的米粉,里面放有肉丝、鸡蛋、黄花、

木耳,加油大火猛炒,真是色、香、味俱佳;湖南大学生的“素炒尖椒”,除了要放盐以外,还加了糖和醋,虽然辣得人眼泪直流但仍不想停筷;上海会计师在炒青菜时,总是要在里面放少许糖,使菜在淡淡的清香中有一丝丝甜,让人回味无穷……

  夏日的雨后,我们爱去罗布林卡捡蘑菇,捡回来后便用红烧肉罐头和蘑菇同烧,那香味总能牵着几个人寻味赶来,免不了再加几副碗筷。我们单位的门口就是拉萨河,这条在西藏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大时,比洛阳段的黄河水流还要大,更不用说雅鲁藏布江了。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缺了水,西藏的水也不会断流,只要雪山还在珠峰还在,西藏的水就永远是所有生灵的摇篮。傍晚的时候,我们爱在拉萨河畔散步那里有不少钓鱼的人,鱼鱯里从来就没有空的时候。在那里,相识的不相识的都互相打招呼,吃鱼吗?自己拿。于是我们手里便提了刚钓起来的鲜鱼回去清蒸或红烧。那里的鱼既没有受到污染,又不是用饲料喂大的,味道特别鲜美而且纯正。说实在的,我回到内地这么多年来,再也没有吃到过那样鲜美的鱼了。

  再看我的同事们,他们在做饭烧菜上可真舍得花功夫。青菜、黄花要一根根地择,一遍遍地洗;怕蘑菇上有沙子,竟要洗十几遍。切菜时要讲究什么片啦、丝啦、滚刀啦;做菜时则讲究什么炸呀、熘呀、煨啦等等。在他们的熏陶下,我这个从不爱下厨的人,居然也对烹饪感起兴趣来了。开始是注意观察,仔细揣摩,后来竟忍不住小试牛刀,不久也练就了几招花拳绣腿,遇事好歹能抵挡一下了。在我们的聚会大餐上,我做的牛羊肉包子、饺子、、烤饼、酱牛肉、熏鱼等都能排上名次。我做的羊肉泡馍和洛阳风味的羊肉汤还名列前茅。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北京来的一个满族大学生。当他得知我婆家在北京后,看在半个老乡的份上,竟手把手地教我做起“驴打滚”来。我们先把红小豆用高压锅焖烂,捣成泥;接着用红糖拌成豆沙馅,再把黄豆炒熟,用小石磨磨成极细的黄豆面,然后将糯米面用温水和好,擀成皮,卷上豆沙馅,上笼蒸熟后滚匀黄豆面,最后切成一段一段的,吃起来好香好甜,论味道绝对可以与北京东四回民小吃店的相比。春节这道小吃被评为家乡风味特别奖。

  我们的烹饪俱乐部成员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汽油炉同时上阵,十几个人一起吃饭,都快把单位的小食堂挤垮了,我总觉得对不住那位四川大师傅。可他一点也不在乎,还时不时来我们这里或指导一下或请教一二,寒暄几句,小酌几杯之后尽兴而归。后来我们知道,他的川妹子还在内地,他是奔着我们这里的热闹劲来的,当然也是他最想家的时候。集体做饭的日子随着拉萨小吃店逐渐增多,吃饭越来越方便而逐步寿终正寝。而那种人与人在困难时期的友情却永远刻在时光的年轮里。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吃情涩女郎 来福楼火锅餐厅 (2003/07/28 10:50)
吃吃情结:咱就好这一口儿 (2003/07/28 10:26)
吃吃情结:陶醉在面食的柔情里 (2003/07/24 09:51)
吃情福州 夏日美食焖淡菜 (2003/07/23 10:03)
吃吃情结:关于锅贴的呓语 (2003/07/21 09:55)
吃吃情结:春暖花开香椿俏 (2003/07/21 09:3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