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夏日防晒之道(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11:51 东方网

  夏天,爱美怕伤皮肤的女孩子早早地就把太阳伞、太阳镜还有防晒霜备齐了。不论早晨、傍晚,还是雨天、阴天,为了不被晒黑晒伤,严严实实地把自己武装到底。不过,记者近日从北京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在紫外线照射强度较低的阴天、早晨、傍晚晒太阳,对人们的皮肤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合适时间是清晨和傍晚

  专家提示,加强皮肤对太阳光的耐受度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措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这些阳光不太强烈的时间,适当适度地晒太阳,既可以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又使皮肤在夏季不至于过度晒伤晒黑。

  有些人一听说阴雨天室外也存在紫外线就连门也不出了。躲在房间里皮肤就会健康吗?据北京医院皮肤科的冯和平大夫介绍,由皮肤对光的耐受性差引起的夏季日光性皮炎的情况很普遍。由于目前许多人在

写字楼里办公的时间大大超出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人们的皮肤对阳光的承受能力相应变弱,这也是一些皮肤白皙的人特别容易被晒伤的原因。

  因此,加强皮肤对太阳光的耐受度,是塑造健康皮肤的重要问题。而要想既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又使皮肤在夏季不至于晒伤晒黑,应该选择适当的时间晒太阳。最为适宜的是在清晨和傍晚这些阳光不太强烈的时间。

  过长时间晒太阳皮肤干燥

  不过,过长时间的无防护日光照射也会引起皮肤慢性损伤。如海员、地质勘探工作者、农民、运动员等在长期日晒部位,如面、颈、胸三角区、四肢露出部位等处皮肤,常明显干燥、粗糙、脱屑、色素沉着、萎缩、皱纹增多和失去弹性。有些人颈后部皮肤肥厚、皮纹深陷、形成项部菱形皮肤。长时间强烈日晒,露出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弥漫性红斑。初为鲜红,以后渐变为暗红,可有烧灼或刺痛感。轻者2至3天内脱屑,遗留褐色素沉着而愈。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或水疱。因此,应注意在日晒强的天气和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外敷果蔬功效不如好营养

  在营养素和外敷果蔬大行其道的今天,爱美的姑娘们一定认为这些对防晒抑黑有很大作用,而实际上,其功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明显。据冯大夫介绍,皮肤从外吸收营养的功能并不十分强,而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少吃刺激的食品,多吃清淡的食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多清洁皮肤对皮肤保养更重要。

  夏日里,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也较平时旺盛,造成人体大量的排汗,因此皮肤的油脂分泌就会比较多,这样对皮肤健康十分不利,还会诱发一些皮肤疾病。这时,除了自身每天保持必要的饮水量外,还应勤清洗,在皮肤被太阳灼伤后,不应用热水冲淋,而应该用温凉的水冲洗。

  饮食上要注意忌食辛辣的食品,而要选用新鲜、清淡的食物。柑橘、

西红柿、小黄瓜等都是极好的美容食品。同时,粗纤维食品能帮助人体排除废物,减少毒素在人体内的积留,使其不产生热量和
脂肪

  皮肤白而干者对日光更敏感

  北京医院皮肤科冯大夫告说,一般来讲,皮肤白和皮肤干燥的人比油性皮肤和皮肤黑的人,对日光更敏感。此外,某些疾病可由日晒后诱发或使病情恶化。最明显的是红斑狼疮。30%的红斑狼疮病人对日光敏感。这些病人要尽量避免日晒,外出应使用防晒膏、撑伞或戴宽边帽,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服光敏性药物。

  据介绍,防晒产品的原理十分简单,一般分为化学性防晒和物理性防晒两类。化学性防晒是利用其分子本身的特性来吸收紫外线,大多数的防晒产品皆属于此类。物理性防晒是采用不透光粉体覆盖肌肤形成保护膜,使紫外线散射或反射。多重防晒的效果更佳,你可以同时使用太阳伞和防晒霜,这样更加保险和安全。

  油性的肌肤应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应选择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一般无严格规定,用乳液状的防晒霜则适合各种皮肤使用。化学性防晒霜较为清爽,但有可能使皮肤过敏;物理性防晒产品较为温和,但质地浓稠。油性肌肤的人应选用化学性的防晒品,敏感肌肤的人应使用物理性防晒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防晒品庇护男士 (2003/07/11 09:38)
防晒之八项注意(图) (2003/07/09 11:26)
夏日防晒之八项注意(图) (2003/07/09 00:05)
夏日宝宝防晒对策 (2003/07/08 03:5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