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古建筑的精髓 泰顺廊桥访记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7月03日11:37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泥上飘欢迎 网友投稿

  “看到三条桥了!”司机小张师傅老远地回头冲我喊。远远望去,三条桥孤傲的横跨在两山对峙的峡谷之上,形态古朴优美,与四周环境是那么的协调统一。我一直相信,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美丽纯净的风景总是远离现代文明的。从公路边拐进到洲岭乡的山石路,我们颠菠了四十分钟才到叉进三条桥的那条山路,山路窄得看上去比三轮车宽不了多少,可好强的小张师傅硬是把他的小长安开了上来,技术好得让我目瞪口呆。小路到尽头时,幸好有一片宽阔地带足可以调车头,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前面有一户人家。沿着左边往下的一条小路一直进入两山间的峡谷底部,路又泥泞又滑,昨晚刚下过雨,山里飘溢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空气分外的清新。

  三条桥不同于姊妹桥的美艳,她似一道灰色的飞虹那样孤寂凄凉的出现在你的眼前,四周都是高山,触目皆是绿色。桥下是潺潺的山溪,满河的圆溜溜的巨石,经过河水长年累月冲涮而成的古灰色泽与三条桥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再很难找到这样一座桥:在她周围目能所及的地方竟找不到半点现代文明的影子,哪怕是远方一根细小的电线。但是,三条桥就是这样的一座廊桥,她纯净得让我心动,就象传说中的楼兰姑娘,神秘而又遥远。伴着轻脆的鸟鸣声和潺潺的流水声,看不见一个旅人的踪迹,我默然地坐于溪石之上,久久不忍离去。我知道,她已永久地定格在我心灵深处。

  位于洲岭乡村尾两山缺口处的毓文桥则是我另一座我钟爱的单孔石拱木屋桥,它那镂空花纹的桥栏,错落有致的三桥重檐和屋脊上造型别致的葫芦顶,靓丽朴素的身影掩影在桥旁大樟树的华盖中,影影绰绰。一条小溪潺潺的穿过,叮咚而下。因为周围的植被没有遭到破坏又远离村子,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毓文桥透着一种清澈的灵气。

  小张师傅专心开着飞车为我节约时间,山路巅巅菠菠,一路上我一再强调“宁等三分、不争一秒”的

交通安全方针,可他倒来宽慰我了,“没事,这些路我们开惯了,哪里有几个坑哪里有几道弯心里一清二楚,放心吧。”到公路口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小张师傅硬是陪着我等帮我拦到去罗阳方向的中巴,又专门告诉司机让他在去筱村的三叉路口俞口(谐音)提醒我下车,这才离去。多少纯朴的同胞啊!话不多,可他会处处为你着想。

  俞口下,转车到筱村,找了辆突突车到离村一、二公里外的文兴桥,此时已是响午时分,告诉师傅让他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来接我去较远的东洋桥,一个人背着包向远处耸立的一处杉树林走去,文兴桥就在那儿。沿着小路经过一个制砖厂,绿树掩影下住着一户山里人家,绕过他家就看到文兴桥以优雅的弧度横跨在一条宽阔的溪流之上。

  文兴桥的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独厚的,远离村舍,周围是青山、农田,脚下是绿水盈盈,一群白色羽毛的鹅在水里嬉戏。有意思的是,当我走下河滩,仰观廊桥,却发现文兴桥不同于其它廊桥,她的中间拱起的部分不是水平的、而是倾斜的,也就是说两个拱起的角一高一低。这对我一直是个谜,是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呢?还是岁月的催残?

  放下背包气喘吁吁的登到桥对面的小山坡上,绿树掩影下的文兴桥更加风姿绰约、具有大家风范、饱人眼球。在山顶流连了很久,直到旁边树丛中传来一阵唏唏嗦嗦的声音才惊恐万分的跑下山去(本人对蛇特恶心),远远的看到桥上突突车师傅吃完饭已来找我了,怕我没付钱就溜了?

  十几分钟又到了东洋桥的脚下,东洋桥位于一个小山坡下,是一座石墩支撑的黑灰色木平桥,平凡而又朴素,遗憾的是一撮粗壮的电线极不协调的横拉过她的眼前,大煞风景。

  回到筱村村口,付了8元钱的突突车费,上了一辆到县城罗阳的中巴,这才松懈下来,计划当中,只剩下罗阳地区的仙居桥了。车子很空,我一个人占了二座,翻出背包里所有的零食大啃特啃起来,打开窗户着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到罗阳汽车站时已是下午1:40分。忙不迭的找到去仙稔乡的中巴,临开时听司机说以往3:30从罗阳到温州的末班车已停开,现在的末班车是2:20,别无选择的下了车,看来仙居桥只能等下回了,留下一个遗憾吧(留下遗憾的又只是仙居桥,还有那一个个古村落,让我魂牵梦扰),因为我要赶末班车回温州。看看时间还有半小时,匆忙去窗口买了去温车窗,出车站叫了辆三轮车冒雨直奔城南门的登云桥。

  登云桥周围肮脏不已的环境让人不堪入目,一条臭水沟,两边成了周围居民倾倒生活垃圾的场所,苍蝇蚊虫张牙舞爪。登云桥也是一座一个青石墩支撑的两孔伸臂梁木平廊桥,两边高高的垒起遮风雨桥栏,不经意间走到桥屋中,竟然感觉不到这是一座桥,倒象是闯入了乡民的堆杂货间。显然,登云桥正在被人遗弃。

  到此泰顺桥梁的丰富和高品位已让我惊叹不已,祖先留下的文化宝藏是如此珍贵,让我们捧在手里惊嘘不断、感叹不已。但是现代文明生活和古文化建筑瑰宝从来都是矛盾的,想起那些已被掩没或正在被掩没的古廊桥和古建筑,我们唾手顿足、心痛不已,但我们又怎能苛求乡民们固守在多世纪前建造的老房子里,重复着他们先辈们清贫的生活,可我们更不希望看到先辈们花费了几个世纪而创造出的灿烂的乡土文化遭到遗弃。

  带着欣悦而又沉重的双重心情我离开了泰顺,在浙南山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被乡土建筑所蕴育的乡民们的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力所感动。那一座座过目不忘的精美廊桥、一个个悠远而又宁静的古村落,它们在带给我们欣喜的同时,又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课题:随着物质文明的渗入,怎样更好地去保护它?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博罗 黄昏和黑夜交接的刹那 (2003/07/01 11:11)
成都:火锅、灯笼和小酒馆 (2003/07/01 10:44)
老县城 许久也不去的那份温存 (2003/07/01 10:33)
异地之旅:追忆熟悉的泰国 (2003/07/01 10:2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