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登大雁塔 望穿历史的繁华尘烟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11:01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体沙总理欢迎 网友投稿

  一

  曾作为盛唐时代世界的中心而名满天下的长安,现在几乎看不到唐朝的遗迹了,当年的宫室楼台要么早已在五代的兵燹中毁灭,要么被千余年漫长岁月中的天灾人祸一一吞没。偶而有几处被发掘出来的唐代城墙基址,毫无生气的趴在那里,令人丝毫感觉不到当年的恢宏气象。

   进入长安城的路上,我看见明朝的城墙和钟鼓楼骄傲地屹立着,仿佛开辟以来便一直是古都的主角。四周是高楼大厦的包围圈,市中心拙劣的仿古建筑浸透着鄙俗。旅游手册告诉我们这里是长安,是“西望不见家”的肠断之处,是“千门重万户”的繁华之所,是“水边多丽人”的温柔之乡,是“长相思”的永恒之所在。可此情此景,谁能甘心呢?这里曾有“小雨润如酥”的天街,“晓钟万户开”的金阙,贵妃倚栏的沉香亭,李白醉卧的小酒家,在水泥路面下或许就有它们的遗迹,仿佛近在眼前,却永远可望不可及。唐都长安早已和它的气象和神韵一起随风飘散,只留给我们一个现代的普通的西安。有人说,这是所有古老城市必然的归宿;但罗马数被兵火,依然是永恒之城,残破的大理石和青铜仍旧是如此高贵和优雅;巴黎几经沧桑,依然是浪漫之都,现代的高楼和古代的浮雕十分和谐地展示着法兰西人的精神;还有雅典、拜占亭、京都乃至华盛顿,历史的神韵是永远不会挥发的,时间只会让它如美酒般愈陈愈香。我们的长安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早就毁灭了它的形体,但是谁在几时丢失了它的神韵?神韵丧失了,历史证明是无法恢复的;无论重修多少古建筑,重印多少典籍,发掘多少遗迹,甚至都无法抓住它的一鳞一趾。它就像一片精美的冰花,你刚想细看,它却在你笨拙的手中悄然融化,留给你一汪浊水而已。

   当我怀着略微失望的心情微微昂起头,远处一个古朴的灰黄色塔尖映入我的眼帘。它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在夹道的高树之上若隐若现,像一座指路的灯塔,又像一座高耸的险峰。看着它的全部轮廓渐渐清晰起来,我的心头增添了一分莫名的兴奋,仿佛天路客看见了窄门的灯火,仿佛但丁再次见到闪耀的群星。这不是西安城有名的标志吗?唯有它能带我们进入真正的长安,带着神韵与大气的长安,曾经活着、现在活着、并将永远活着的长安。这是自初唐以来一直屹立在这古都的奇迹似的建筑,大雁塔。

  二

   大雁塔是唐朝残留的精魂,从战火和灾害中苦熬过来的幸存者。许多比它辉煌的多的东西连废墟都没有留下,它最初所属的寺院也不止毁灭了一次,相比之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中国历史上战乱太多,祸难太深,而长安的地位和威望使它总是首当其冲,成为最严重的受害者。除了循环上演的战乱,还有各种不可抗拒的天灾与和平时期的人为破坏,而后者往往能更加彻底地铲除一个绵延数百年的文化遗存。尽管上天一次次保佑大雁塔,火灾还是摧毁了它的内部结构,也摧毁了塔内供奉的佛像、经文、珍宝,乃至唐代进士们随手题在墙壁上的珍贵诗句。现在的大雁塔严格说来只是一个躯壳,即使这个躯壳也已是遍体鳞伤。但是在这苍老残破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多少故事!盛唐鲜活的气息在这里不竭地洋溢着,在参观者心中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唐之为唐,由此可见一斑。

  据史料记载,大雁塔建于贞观二十二年,是当时的皇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为其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追荐冥福而建。谁知道这座表示李治孝心的佛塔竟一直坚守职责一千三百多年,不仅远超出李治本人的生命,也大大超出了唐王朝的生命。李治母子若泉下有知,不知会有如何的感慨。大雁塔属于赫赫有名的大慈恩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即曾担任此寺主持,其译出的经文也曾存放在大雁塔中,给大雁塔布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至于为何取名“大雁塔”,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来自印度佛教典故,此类佛塔通称雁塔。长安城南现存的小雁塔就是因为规模小于大雁塔而得名的(关于它的故事我们过后再提)。大慈恩寺被兵燹及火灾毁灭过多次,现在的寺院都是近年修建的,规模远远比不上盛唐时代的那座“长安第一寺”。虽然建筑式样极力模仿唐代风格,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只是形似而已,盛唐的风骨不是想重现就能重现的。大雁塔能自然地触动人们的心弦,在这方面大慈恩寺只是个不太成功的赝品。

   试想想唐朝的大慈恩寺身为皇家寺庙和长安最大的寺庙,该是何等辉煌壮观!附近的大片城区在当时都是大慈恩寺的地域,几千间殿阁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大雁塔周围,殿阁间的空地上都栽满了深红的牡丹花。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进香者络绎不绝,浓的散不开的烟雾在气势磅礴的大殿中缭绕着飘向澄明的空中,诵经声和浑厚的钟声惊起大雁塔上停留的鸟雀。当然,每到科举殿试放榜时,大雁塔上总会挤满春风得意的登科者,塔内已布满墨迹所墙壁上少不了又会添上新进士的雄诗壮词。此外,大雁塔里还珍藏着从西天取来的佛经,还有各式各样珍贵的佛像,所以一定要昼夜焚香祷告。那时的大雁塔里一定总是充满着檀香的浓香和油墨的清香。这清香从大雁塔飘遍长安,李杜、元白感受过,房杜、姚宋感受过;它从长安飘遍海内,飘出边塞,飘向天可汗声威所及的每一个角落,从大漠孤烟下的枕戈待旦的征夫到大海环绕中心慕盛唐的公卿,无不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它所浸润。它的精髓最终溶入了笔墨,汇成了书香,沉积在案头枕边的诗文和史传中,在不经意的时候一次次熏陶着你的心灵。

    三

  站在大雁塔的台基上仰望,可见每两层塔交界的平缓处积着薄薄的干土,生长其上的一丛丛青黄色的草在微风中抖动,像是伴着清脆的铃铛声旋转起舞。塔身有不少破损的地方,塔顶也有残缺,正在防护罩下进行修理。这座塔的风格是沉稳古朴的,十分庄严又并不沉闷。当然我不懂建筑,更不懂佛塔的发展史,不知这大雁塔与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众塔有何异同;但能够看出当初施工一定非常仔细,否则不可能比较完整的保留到今天。半阴的天空和灰黄色的塔身相当协调,是一幅不错的风景画。其实塔身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向上延伸一些,不过那样虽突出了“刺破青天”的豪气,却破坏了厚重沉稳的风格,并不见得能增添多少美感;何况佛家本不事张扬,建这塔本只是为了追荐冥福,寄托哀思而已。但从大雁塔建成起登塔者即如此众多,人们早就将它当成了观景塔,如今又视它为西安的地标,区区如我更视其为长安神髓的代表。世事难料,由此可见一斑矣

   大雁塔里的楼梯已经不知是第几次重建了,看不到雁塔题名是游客的遗憾,更是历史学家的遗憾。那些踌躇满志的进士们都想了些什么?又写了些什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登塔会不会使他们平添更多感慨和志向?抑或只是使他们沉浸在富贵繁华的憧憬中?新建的楼梯油漆光滑发亮,墙壁似乎也新刷了白粉,仿佛特地提醒你这不是唐朝,你更不可能抓到一丝过去的感怀。登塔的有不少外国人,拿着摄像机在每一层的窗口不倦摇晃着,仿佛也想从今日的西安市容中捕捉一点长安的遗韵,但我很怀疑他们是否能感受到大雁塔的一丝文化魅力。每层楼上都有佛像和许多与大雁塔没有太大关系的艺术品,累的时候倒也可以看看,聊胜于无而已。不知不觉到了大雁塔倒数第二层游客止步处,隐约可听见上面施工人员在修复塔顶。

  从高层的窗户向外看,蒙满尘垢的塔砖占据了近半个视野。这些砖头或许从来没人动过,安安静静地卧了一千三百多年。偶尔可以见到一群鸟雀从下面飞过,在大雁塔周围盘旋上下,仿佛护塔的精灵,令人猜想这是不是唐朝人见过的那群鸟。下面是一片高楼大厦的今日之西安,新的大慈恩寺显得十分局促且刻板。我不禁在一瞬间产生了对当年进士的羡慕之情,他们看到的大慈恩寺一定是世上最庞大最美丽的佛寺;从这制高点俯瞰千门万户、紫陌红尘的长安城,一定会立时生出飘飘欲仙的梦幻和匡扶天下的豪情。不知在这里能否看到早朝时的大明宫,三月三日的曲江池,如酥小雨中的天街;能否听见月下的万户捣衣,金井栏上的络纬秋啼,向晚时的御苑砧声。幻想和现实总是奇妙地交融又及时地分开,我眼中的西安并没有变成长安,然而我的确听到了天街的雨声和金阙的晓钟,仿佛它们从来不曾消失,千百年来都像那些鸟儿一样在大雁塔边盘旋着 走出大雁塔时,我注意到入口处两侧的石碑,大都是明清时人的手笔。塔外的两块石碑是真正的宝物,分别由唐太宗和唐高宗撰写的《圣教碑》和《三藏法师碑》,其中一块已经有些破裂。它们周围也没有多少游人,就这样高傲地矗立着享受孤独。很遗憾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但是石碑的气质让我在它们周围徘徊半天,直到太阳从阴云中钻出,照耀整个大慈恩寺。经过今天的登临,在旅游图册上冰冷生硬的大雁塔标志已经变成鲜活生动的形象,注定要在我脑海中盘旋翻腾,不断引起新的感想。

   四

  在参观大雁塔的当天下午,我来到城南的小雁塔。小雁塔是武则天为其丈夫唐高宗李治追荐冥福所建,大雁塔的修建者反而成了小雁塔的被追荐者。与大雁塔不同,小雁塔冷冷清清的。周围寺院的空地上都覆盖着薄薄的青苔,十分湿润,还有许多遮天蔽日的古树,给小雁塔添上几分阴冷。这样反而使小雁塔避免像大雁塔一样喧嚣且令人疲倦,成为一个难得的清静去处。

  小雁塔比大雁塔残破的多,塔顶被严重毁坏,塔身也没有大雁塔稳固,中间有不少裂缝,似乎也没人想到修理。我没有登塔,只是在台基上转了一圈,在幽静中感受小雁塔的气氛。有游客敲响了寺院的大钟,低沉的声音使整个台基都产生共鸣,我在这振动中长时间对着小雁塔,尝试着抓住些思绪的片断。但是很难弄清我究竟抓住了些什么。或许上午感受的太多了,面对眼前的小雁塔反而有些麻木不仁。我知道小雁塔一向没有大雁塔出名,却也免去了大雁塔的喧闹。现代的繁华与它无缘,盛唐消逝的繁华也不能再次浮现,很难想象它曾经的光荣

    说实话,若是大雁塔能有这幽静甚至带着阴冷的气氛,那一定是绝妙的。唐朝长安城的遗迹也就是这两处,或许有别的,但我没有听说过。其实,只要看了这两处,足以窥见盛唐的风骨,来长安也就不虚此行了。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峨眉山三趣--顽猴 佛光 圣灯 (2003/06/25 11:23)
走马观花看澳洲:大石头日记 (2003/06/26 09:57)
西藏游记:西藏与我不陌生 (2003/06/26 10:02)
游大雁塔不幸摔伤 美国老太西安感受温情 (2002/11/21 10:31)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