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生活故事:从没说声“谢谢你”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13:07 中国青年

  编者按:为了彰显人间真情,交流生活感受,北京生活特推出一批精彩的“生活故事”,与大家共享,欢迎您来信写下您的真情经历,与更多的人在感动中同行,在生活中共勉。

  17岁的弟弟把改变命运的机会让给哥哥

  1992年夏天,弟弟初中毕业,我职高毕业,我们都回到了家里。从此,我该回家种田,或者外出找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而弟弟却得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他将来还可以考大学,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在那个炎热的夏季,我和弟弟跟着父母一起干活。被太阳炙烤过的皮肤脱了一层细细的皮,渐渐地接近父亲身上那种黑了。再疲惫我也没有怨言,我知道,这就是我将来的生活。

  临近9月。

  有一天干活儿回来,弟弟一边擦汗,一边对我说:“哥哥,快开学了,你准备去读书吧。”

  “读什么书?我已经毕业了呀?”我哑然失笑,“过几天,你才是真的该去新学校报到了。”

  “哥哥,我们家太穷了,农活儿太累了,我希望我们两兄弟能读出去一个,你读了三年,有些基础,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弟弟郑重地说,“我不读了,你去读。”

  我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张着嘴,愣愣地看着他——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只简单地回答:“不行!”弟弟放弃上学机会,让哥哥读书,天底下没有这种道理。

  弟弟又说:“地里的活儿又重又累,你那么瘦小单薄,做不好。我比你高些,我种地,不吃亏。”

  我还是摇头。

  弟弟急了:“你要是觉得亏欠我,那么,等你考上大学,有工作了,再支持我读书嘛。”

  我痛苦的沉默最终变成了同意。我承认,我是自私的。

  那一年,弟弟17岁。

  弟弟心目中的英雄,是《隋唐演义》里呼风唤雨的罗成,而不是他自己这个罗成

  我和弟弟都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家都穷,不过我们家好像穷得更厉害一些。有一天,妈妈煮了两碗面条,里面稀稀疏疏摆了几根面条,不过,这已经是家里最好吃的东西了,因为,那里面有油有盐啊。妈妈把面条端上桌子,分给我和弟弟一人一碗,然后就转身忙别的了。可妈妈忘了给我们拿筷子。我的身高刚好够得着筷兜,我取了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弟弟离开小矮桌,蹒跚着走到木柱边,学着我刚才的样子,踮起脚尖,很费劲地伸出小手……等他终于抽出了筷子,回到小桌边,面条一根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碗清汤……弟弟没有哭,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父亲因此很不喜欢我,他断言,3岁看到老,弟弟这辈子必将吃我的大亏。

  父亲知道了我还要读书,大发雷霆,骂我害了弟弟,弟弟却坚决支持。父子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父亲狠狠地说:“我1分钱也不给,看你怎么读!”弟弟也急了:“如果你现在不肯给钱让哥哥读书,那么将来我挣了钱也不会给你!”父亲怒不可遏,竟然操起扁担要打,弟弟赶紧跑开了。

  弟弟和我一起去舅舅家借了200元。我重新回到了教室,弟弟却留在了家里。从此,弟弟除了跟着父亲到地里干活儿,还要在晌午出发,给我送菜到学校。每天上午第四节课结束的时候,我都能在窗台边看到熟悉的饭盒,菜还是温热的,弟弟却早已往回家的路上走了。

  我读得异常刻苦,智力平平的我,除了苦读,别无选择。一次次考试下来,我的分数和名次都在一点点地上长。弟弟很高兴。

  有很多事情,是后来才知道的。弟弟有写日记的习惯。弟弟离开家后,母亲告诉我,她偷偷看过弟弟的日记。弟弟写道,他每次送菜去我的学校,都想进教室里去坐一坐;他还说,《隋唐演义》里的那个“罗成”,呼风唤雨,何等威风,而他这个罗成,却是这般窝囊!他以前的许多美好梦想,都注定不可能实现了……

  而那本日记,应该还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把它翻找出来,不是不想看,是怕看了,它会触及心底的某个角落,会很痛。

  我在上海这座城市里越来越从容,弟弟却不

  1992年底的时候,老家遂宁市就业局有一个招收电工的就业培训,要求报名者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弟弟拿着我的职高毕业证去报了名,居然蒙混过关,参加了培训。两个月后,中建三局到遂宁来招工,弟弟又成了全县两名被录用的幸运儿之一。

  1993年3月,弟弟去中建三局报到了。一周后,我在学校收到弟弟从武汉写来的信,满纸的新鲜和好奇,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武汉这样大的城市,最主要的是,第一次领了工资,121元。他说:“哥哥,我有工作了,你可以安心学习了,要是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张100元的汇款单。

  弟弟被分派到中建三局三公司上海分公司,做了一名电工。弟弟省吃俭用,每个月都给我寄钱。1993年9月初,我收到四川绵阳师专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我上了大学,弟弟又将学费和生活费寄到大学里,直到我大学毕业。

  我曾简单地认为,我毕业后,就可以赚钱让弟弟去读书了。

  1995年7月,我毕业了。为了把户口关系落在市区,我自己联系去了遂宁市针织一厂,做了一名车间核算员。单位效益不好,一个月只有160多元工资。忍耐了一年,我决定辞职。

  1996年10月6日,我到了上海,弟弟到徐家汇地铁车站接我,上海的繁华几乎令我目眩。弟弟早已为我收集了许多报纸的招聘广告,我一份份地投寄简历,也一次次地参加人才招聘会,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好在我吃住都在弟弟那里,不用花钱。

  一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一份工作,给一家文化用品公司做送货员,月薪500元。1997年4月,我找到了给一家文化用品公司做销售代表的工作,底薪加提成,有一两千块的月收入了。弟弟的薪水也有1000多。为了省钱,我仍然住在弟弟那里,和弟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

  1997年底,我和弟弟拿出全部的积蓄,把家里那窄小破旧的危房拆了,修成了宽敞明亮的的房子,家中的父母终于笑了。

  我越来越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喜欢她的规范,她的理性,喜欢她的时髦和朝气。

  工作在这个城市,我越来越从容。

  但弟弟却不,他不喜欢上海,七年了,他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去。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中,他参与建设的金桥大厦竣工了,港汇广场也完工了。在虹口商城项目快完工的时候,弟弟遭遇了一次很危险的工伤,脖子上被钢筋划了很深的一道口子。他终于厌倦了,想回家了。他说:“在优越感很强的

上海人面前,我很自卑。”我对弟弟说:“别人的某种优越意识可能只是因为他们一个偶尔的出身,但这是可以改变的。”

  1999年底,已经25岁的弟弟说他该回家去结婚了。我怎么劝,怎么留,也都留不住他。

  是的,为了我和过去那个贫困的家,弟弟已经竭尽全力,没有片刻喘息,几乎耽误了他的婚姻大事。

  弟弟相了一次亲,女孩漂亮,弟弟很满意。女方家开始也非常满意,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女方家就问了:“你每次来,怎么都是那一双皮鞋、那一套西服?你没有别的衣服了吗?”他们觉得弟弟小气、吝啬。弟弟受不了这份轻视,坚决退了亲。其实,弟弟是真没钱,我读书是他全力支持的,我书读完后他又存钱修了房子。我对弟弟说:“错过幸福的不是你,是那个浅薄的女子。”

  后来,跟弟弟成婚的那个叫范素兰的女子,漂亮,心好。我说:“弟弟,这才是真正值得你珍惜的幸福。”

  关于弟弟的文字永远写不够

  在央视“半边天”的“张越访谈”节目中,张越问我:

  “对弟弟说过‘谢谢’吗?”我努力回忆,没有。

  “请过弟弟吃饭吗?”我摇头,还是没有。

  “你写过的那些文章里,有过关于你弟弟的文字吗?”

  我别过头去,我都没有。

  但我一直记得从前的约定。我问弟弟:“还想读书吗?我支持你。”弟弟摇摇头,很满足地说:“结婚了,将来有孩子了,牵挂就更多了,哪里还读得进书?你还是存点钱在上海买房子讨老婆吧。”

  2000年春,他去了广东,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涯。广东那边做得并不顺利,年底,他们重新来到上海,我为他们在我的住处旁边借了一间房子。

  后来,弟弟终于找到一份电工的活儿,一个月也有1000多块收入,工作了四五个月,因为弟媳产期临近,弟弟又不得不辞职了,他要送弟媳回家。弟弟从来就是这样,身边的亲人永远都比他自己更重要。

  弟弟这一回去就是两年,生孩子,又生第二个孩子。生活紧张吗?我问弟弟,他说不,不紧张。我给他寄钱,两三百,每月都寄一点,超生罚款,几千?我来给吧。总之,弟弟,也让我为你做些什么。

  2002年国庆长假,我又回了家。可爱的小侄女整整1岁,已经能蹒跚学步了,我给她买了好多玩具和糖果,给她拍了好多照片。小家伙傻乎乎的样子,像极了二十多年前那个没吃着面条的可怜巴巴的弟弟,看着就让人心疼。

  记得有句古话:“父子和家不败,兄弟和家不分。”我和弟弟没有分家,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家里不可分开的一员。现在,弟弟已经结婚生子,应该说他们是幸福快乐的;我的生活也还可以,在上海出入高级

写字楼,有着稳定而不错的收入。

  我从来没有对弟弟说过一声“谢谢”。有些话,永远也不必说。(文/罗长美)

  生活故事真情回顾:门前水库旁的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伯父为我掖了一下领子:“三娃,早点成家吧!”“哎!”我轻轻应了一声。 结婚那天,飘着雪

  生活故事真情回顾:开学了,妈妈为姐姐打点行装,乡亲们有的送来了鸡蛋,有的送来了日用品,还有的送来了几块钱。姐姐又一次启程了,但这次是踏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征途。姐姐的补习生涯

  欢迎写来你的故事:dachi@staff.sina.com.cn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生活故事:父亲的眼睛 (2003/06/02 15:12)
生活故事:天堂的爷爷 (2003/05/27 10:18)
生活故事:姐姐的补习生涯 (2003/05/22 14:25)
生活故事:结婚那天,飘着雪 (2003/05/12 16:16)
生活故事:我和我的双亲大人 (2003/04/24 15:55)
生活故事:那一声叫在心底的妈妈 (2003/04/24 09:27)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