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敷出一张光滑柔嫩的脸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20日11:18 网妖网

  说起追求美丽的方法,真得感谢古代的女人们!翻开美容史,会发现许多现在颇受重视的美容护理方法,溯及以往,原来古早时代的女人,即已经会使用,例如敷面。古早的女人即已会简易的敷脸--她们发现某种含有天然物质的敷面剂,对皮肤具有保养护理的功能,可使皮肤显得光滑柔嫩。可见,爱美是不分古今的。

  敷面剂的作用

  敷面之所以在脸部护理,被视为最重要的程序,乃在于它是根据实际的皮肤性质与状况,利用适合个人肤质的敷面剂,帮助皮肤更健康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如下:

  1.排除多油,畅通皮脂腺,防止粉刺、面疱、暗疮发生。

  2.分解黑色素聚结,滋润皮肤,防止黑雀斑产生。

  3.彻底清除毛细孔中的污物、铅质、水银、毒素,吸取皮肤中的油脂,死灭细胞、粗糙角质,使得毛孔舒畅。

  4.中和皮肤过多的酸碱或温和收敛毛细孔的舒缓作用。

  5.含有高单位营养,能保养、防皱,由于含丰富的营养,特别适合干燥皮肤。

  6.具有天然成份的各种脂溶性维生素C,可使皮肤吸收、祛除黑色素。

  7.具温和的收敛剂,能减轻皮肤过敏,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排泄毒素。

  敷面剂的认识

  说到敷面,如果你脑海里还出现“一张脸,两个眼睛盖着小黄瓜、两颊贴着柠檬皮”的画面,那你就是被电视剧情所误导了!这种

护肤方式,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想想看,这个要紧紧贴住整张细腻的脸的敷面剂,成分恐怕是最要紧的了!最怕的是,被以讹传讹或民间流传已久却不正确的敷面剂给坏了脸皮,使原本是要美化皮肤的帮手,反而成了破坏皮肤方凶手,不可不慎啊!

  敷面剂的选用注意事项

  1.以新鲜蔬果菜切片榨汁,用以调配面粉或乳粉敷剂的方法是老旧方式:

  就我所知,目前还很多妇女仍保有老旧的思想,认为柠檬、丝瓜、芦荟等植物,有助于皮肤变得光滑、洁白。但是根据皮肤生理构造组织的科学理论显示,我们的皮肤属于脂溶性,具有皮脂腺,可防止水分侵入皮肤表层,此种鲜果蔬菜的水溶性敷面剂,皮肤根本无法吸收;而榨成汁的果菜,更容易被空气渗透污染,产生细菌感染,敷面反而有害无益。若此时皮肤有面疱或伤口,更会引起毛囊发炎甚至出现敏感面疱!因此,请马上停止这种可怕的敷面方式吧!

  2.以石蜡与石油胶调配而成的蜡质敷面剂,应该视皮肤性质有所选择,否则容易引粉刺、面疱、过敏的严重现象。

  以矿物质成分提炼制成的敷面剂,具有清除毛细孔污物、粗硬角质的功用,对于脱水、干燥及老化皮肤有所助益;但不适用于长粉刺、面疱的油质皮肤和过敏性皮肤。

  3.以含天然矿植物成分研制成的敷面成份,如各种草本植物、花卉、鲜果之精华,并配合中药、生物、维他命、以最新科学技术浓缩而成,是最安全可靠的,具有清除污物、滋润皮肤、容易吸收的特性。

  4.不同肤质应选用不同敷面成份的敷面剂:

  油性皮肤或易长粉刺、面疱者适用平衡调理敷面剂:黑粗、敏感皮肤都适用天然乳酸敷面剂;中干性或易长黑雀斑皮肤者适用洁晰嫩白敷面剂;偏干性或易老化皮肤适用活细胞敷面剂;易敏感或微细血管扩张皮肤适用敏感专用敷面剂。

  正确的敷面方法

  先请专业美容师使用科学仪器检验皮肤,彻底了解皮肤内实际状况及肤质或美容问题产生的原因;再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敷面膜及护肤品。在清洁洗脸后,蒸脸让毛细孔张开,如果皮肤上工号粉刺或老化粗糙角质,则要先脱角质,每周护理一至三次,视皮肤状况而定。

  敷面后需要使用护肤品,才不会有干燥紧绷或过敏现象,因为敷面膜拆除后毛孔较干净需要滋润,请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产品,切记敷面后皮肤的PH质(酸碱质)不平衡,务必擦化妆水、精华液或乳液,正确使用程序为水类→液类→霜类→特殊调理类(局部),如

祛斑霜和面疱霜或疤痕霜→
眼霜
→唇霜。

  切记!勿用不适合个人肤质或含强力药效的产品,早晚必须按时清洁保养护理,油质部份多清除、干燥部份多滋润,兼顾治标本的原则。

  1.准备干净的瓷碗及勺子,放入适量敷面剂,调至不稀、不稠,能顺利沾附于脸上的程度即可。

  2.敷于脸上时,不可涂得太薄或太厚,从两颊、下巴至额头,将全脸涂满,才能深入毛细孔,吸取脸部污物。请记得露出眼睛、鼻孔、嘴唇。

  3.敷面时间不可太长或太短,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八分干就可以拆掉。太干容易发痒或造成过敏。

  4.折面膜时,先小心将敷面剂慢慢卷起拿掉,残留的部分,可以热毛巾轻轻擦拭干净。整个动作过程要轻柔,以防皮肤脆弱者出现反效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