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美食:记忆中的粽子和年糕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08:38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风信子 尽管现在有很多美食、好吃的零食,但最难忘的还是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又是5月端午节,吃粽子的日子,看到那些干干的或包装或散卖的粽子,总是会想起那些泡在水里的粽子,家里那个用来泡粽子的木桶。 在家里,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是先买好鲜棕叶洗净浸放在水里,将上好的糯米淘洗好,还有红豆、蚕豆瓣、红枣等都准备好,因为包的多,还特意请邻居帮忙(我们老家里都是这样,谁家包粽子,都会请邻居帮忙,这样包得快一些),然后在屋子外面摆开架式。放蚕豆瓣的三角粽是咸的,四角踪在四个角上各放一粒红枣,小脚棕里放红豆,最喜欢看母亲包好粽子时扎绳子(一种干草浸泡过的)的姿势,很有音律感,那样子至今还鲜活的在我脑海里。姐姐也包粽子,她包的是小脚棕,我也会学着包,我喜欢那份包粽子的鲜显和好玩,但要包的很好是不容易的,那米要放的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不然,煮出来的粽子不是太硬就是太烂,不是很好吃。 等十几斤的米全部包完,就可以开始煮粽子了,满满的一大铁锅,在灶上煮,我有时负责往炉膛里加柴,煮好多个小时后,香气在屋子里弥漫,母亲则会看看锅里的水,隔一会儿,往里添水。当天晚上是吃不到粽子的,煮好的粽子得在锅里焖一个晚上,但是我们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床去睡觉。 第二天早晨,粽子就是我们的早餐了,剥开棕叶,把粽子插在筷子上,小碗里放点红砂糖,沾一下,咬一口,别提多好吃了。 我最喜欢吃浸泡在水里的粽子,放学后,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房间,从桶里取出滴着水的粽子剥开,凉凉的,那份感觉至今垂涎欲滴。 端午过后,到农历的6月初6,又是家家吃馄饨的日子,我们那儿有农谚:6月6,人吃馄饨,狗浑浴(音)。家家忙着包馄饨,外公是每年必到的,外婆去世的早,妈妈忙着我们4个孩子,没有多少时间去看望外公,常常是妈妈带口信叫外公来。有时候姑姑也会来我们家。这一天,家里真热闹,我中午放学回家,看着家里忙活的景象,心里乐开了花。锅里的馄饨煮好了,一碗碗端出来,再浇上早已炖好的骨头汤,在火热的6月天里,狼吞虎咽,吃的满头大汗,外公俗称蒸龙头,更是满面都是汗,鼻尖上还滴下汗来。还有吃不完的呢,母亲会把没吃的馄饨放到干静的篮子了,挂起来,等我们放学后,立刻取下来吃,真是美啊。6月6的馄饨,热的好吃,冷的也好吃。 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好吃的东西也特别多。放假在家的日子,太阳是热辣辣的,天是闷闷的,那正是江南的伏旱天气,我们不仅要帮做家务,还要帮大人干农活,当然也少不了许多好吃的,自家种的土豆、香瓜、西瓜、黄瓜、生瓜、玉米、早熟的红薯,还有甜如甘蔗的甜粟秸。土豆切成片放在油锅里稍微煎炒一下,加入水烧,就是汤汤水水的烧土豆,如果有肉一起烧,就更好吃了,我会一碗二碗的当饭吃;红薯有好多种吃法,可以切成小块,放锅里加水煮,煮好吃时加糖,就是我非常爱吃的汤山芋;可以整个或者切两半的放入锅里煮,等煮熟,水也一点点地煮干,这样的红署真的是很香,尤其是锅边、锅底煮得有点糊的,再好吃不过了;红薯切成块和米一起煮,就是好吃的红薯粥。 母亲会把新收的麦子在大铁锅里炒熟,然后拿去磨成粉,麦粉加入水、加入糖精(那时觉得糖贵,大家都用糖精),就是一碗香喷喷的炒麦粉,或者在出去玩的时候,用手拍包点麦粉,想吃的时候,用舌头添了吃,也是很香。 母亲还会用面粉做麦饼给我们吃。麦饼里加入红糖的就是甜麦饼,加入咸猪油和细葱花的是咸麦饼,为了区分,母亲还特意用卷麦饼的小竹竿在饼上面刻上几个圈。做好的麦饼要在粘大铁锅上烘烤,等两面都烘烤得黄灿灿的鼓起来时,麦饼就可以取出,在放入另一些麦饼烘烤。 在夏天里,做麦饼和炒麦粉是很需要勇气的,但是母亲年年做给我们吃,现在想来,母亲真是了不起,那时我们只知道吃得香,却从来没想到母亲的辛苦。 入秋又到中秋了,又是吃月饼和糖芋头的日子,那时的月饼我不爱吃,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红绿瓜丝和许多种的果仁,吃起来有点腻。糖芋头还挺好吃的,芋头去皮很是件很麻烦的事,只要芋头皮粘在皮肤上,皮肤就其洋无比,母亲总是把芋头装入一个袋子,再用棒槌捶打,之后洗干净,切成块,放锅里煮熟,加入红砂糖,就是一碗好吃的糖芋头了。 冬至,家乡有吃冬至团子和冬至夜饭的习俗。冬至团子可又吃我爱吃的,它是用米粉做的,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青菜肉馅、萝卜肉馅是咸的,豆沙馅是甜的,我最爱吃的是萝卜肉馅的,白团子粘粘的,青团子因为加入了青菜的汁显得硬香些。当冬至团子在水里煮得浮起来了,再在锅里焖一会,就可盛出来了,带着汤吃,我一下子可吃十多个呢。 冬至过后,最热闹的春节来了,好吃的就更多了,除了有象冬至团子一样的过年团子,还有象宁波小汤圆一样的小团子,小团子一般是在年初一的早上吃的,用米粉做,一粒粒搓得象跳棋的玻璃珠子样小小的圆圆的,妈妈可以七八粒一起搓,搓小团子的手那么熟练、那么轻巧,我放三粒在手里搓,才免免强强搓得圆。小团子要够粘才好吃,更重要的是和它配的糖水必须是红砂糖吃起来才够香。 过年,还有一样好吃的就是年糕了,做年糕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般是几家人家说好了一起做,我家通常到伯父家去做。一般在过年前的两个礼拜吧,吃过晚饭后,就把米粉抬过去,伯父家灶台已经准备好,做年糕的米粉也已经放在蒸笼里慢慢的调和了,不是象和面那样的,年糕的米粉是要较长时间的,慢慢地边加糖水边揉,渐成颗粒状,这必须是有经验的人掌握才行的,等到米粉调好,把蒸笼端到灶上蒸,烧火的人要一边往炉膛里加米糠屑,一边拉风箱,火旺旺的,直照得拉风箱的人脸火辣辣的。米粉蒸好,端出来往60米高的长桌上倒将出来,呼啦啦,热气四溢,揉糕的人手上裹着湿布快速地抓下几块,那是给我们小孩子吃的,叫生粉(音),说是吃了生粉,来年长得更高。生粉甜甜的,因为只有做年糕的时候才能吃到,一年也就吃一次,所以我们小孩子是一定要吃了生粉才肯罢休的。做年糕要很大力,手要又快又不怕烫,一只裹着湿布的手在滚烫的年糕粉上快速的捶着,一会儿就得往旁边的冷水盆里湿一下,如此捶着、压着,直到年糕团整个揉均匀了,就可以把年糕团压成长长的约20厘米宽的一条,用扎鞋底用的粗线一拉,切下长方形的一块块年糕,这一锅的年糕就做好了。做三家人的年糕,要做到半夜,人也要两个人轮换着,还是很累人的。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可以天天享用年糕。把年糕切成片,放在粥里一起煮的年糕粥;年糕切成片,单独放水里煮的水年糕,还有年糕面,都是百吃不厌的。还可以把年糕切成细薄片,晒干,拿来爆米花,当零食吃。 正月初六、初七,还要炒年糕接财神,头天晚上,就把年糕切成薄片准备着,第二天早上,母亲起来炒年糕,炒年糕有甜的和咸的两种,我尤爱吃咸年糕,咸年糕炒的时候要加入荠菜,没有荠菜加入青菜也可以,但荠菜的更好吃,荠菜要切得碎碎的,把年糕放入油锅里略微翻炒,加入荠菜,还是慢慢翻炒,加点水,火不能太大,要不然,炒糊了,炒硬了都不好吃。炒年糕要出锅就吃才好,年糕粘粘的、香香的、碎荠菜碧绿的,就着稀饭吃别提多好吃了,我每回都要吃很多。 儿时的美食历历在目,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吃得多么过瘾啊,一年一年伴着我长大,随着我出来读书上高中、上大学,由南京到北京,一步步往北的远离我的故土,这些美食也就封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当逢年过节的跳将出来让我感慨一番,遥想一番,想故乡的亲人,想母亲亲手做的美食,虽然现在,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但有些东西是再也吃不出那个香来的。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