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故乡美食:五月麦螺香致远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09:15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蝈蝈

  离乡良久,每年时至春夏之交,眼见街头贩卖荔枝,娇红欲滴,便回想物产丰饶,土特产尤多的莆仙故土,"兴化桂圆、荔枝","华亭橄榄","度尾文旦柚",特具地方风味,名闻遐迩。莆田城区旧时称"荔城",便因盛产荔枝而得名,如今仍有千年历史的"宋家香"荔枝树,每年结果,蔚为奇观。春夏季节,木兰溪两岸枇杷熟透,荔枝垂珠,龙眼飘香,漫步走进林间,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未曾入唇便自垂涎欲滴。尤为难忘的是家乡的"炒麦螺",美滋滋的鲜猛可口,自诩其味之佳,皇家似亦难觅,可惜在北方没有这种美味,只有炒田螺。无奈下,我有时也拿冯京当马良,偶寄乡思。

  莆田风味饮食来自民间,扎根乡土,是先民就地取材因地而异对饮食文化的创造。以小吃为基础,经过历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探索追求,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繁复,方衍化成今日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大菜"。而"炒麦螺"就是这样一种美味小吃,它的出现和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联系在一起。

  在莆田民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日节",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日"的习俗,即初一吃碗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麦螺,初四插艾草,初五才是真正过节,采"午时草",烧"午时水",吃"午时蛋",大人小孩用"午时水"洗澡,小孩洗完澡,要在肚脐、脖子、耳朵、额上抹雄黄,穿新衣,胸前挂一串午时蛋(用五色线织结的长网袋装),既好看又好吃。四邻小孩子,聚集在一起相互比较,充满节日的快乐,当然还有赛龙舟。吃麦螺还还流传着:"五月初三吸食麦螺,会增长脖子,医治短脖病"佳话,大概因为麦螺在用水浸泡时喜欢把脖子伸长的缘故吧。吃麦螺能否医治短脖子病不得而知,不过闻到它的香味后食指大动,伸长脖子,翘首以盼那是错不了了。

  麦螺是织纹螺的俗称,莆田人叫它白螺(莆仙方言中"麦"和"白"同音,所以称"白螺"应为"麦螺"之误,非另一俗称,待考)。这种螺生长在沿海浅滩,形似圆锥体,螺壳为褐色,中间黄色螺纹。螺纹盘旋8层,基部收缩。织纹螺通常只有小拇指大小,肉体呈淡黄色,肉质鲜嫩。

福建省沿海居民一直都很喜欢这种小海味,特别是莆田,家乡人都认为它是下酒的好菜,尤其在端午节前后都爱食用织纹螺。麦螺在烹食前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左右,让它们吐出沙土,然后将水倒干在小盆内晾一会儿,它们就会把身子探出螺壳,有时会把身子拉得很长,比螺壳还长,难怪会有吃麦螺医短脖子病的说法。待大部分麦螺把身子探出螺壳后,将它们倒入烧开的锅中,三到五分钟后捞起,剪螺尾,呛锅,翻炒,加佐料,到少许清水煮开即得。根据佐料的不同,可作为下酒菜和下饭菜。饭馆、小摊上吃得多是下酒菜的口味,家里平常吃的是下饭菜,不同在于酱油多少,口味咸淡,鲜香美味可是一样的。

  在北方吃到的炒田螺多半辣味咸味重,那是为了掩盖田螺的土腥味,而且肉质偏硬,没有汤汁。麦螺不同,它是海产品,没有土腥味,炒出来的口味讲求原鲜原味,只需加些蒜片、香葱。炒熟的麦螺颜色层次分明,外形小巧,螺口白色圆润,较易吸吮,不似田螺那般锋利。吃起来肉质嫩滑,略带筋斗,丝丝鲜香,回味无穷,越吃越上瘾。

  上学时,家里经常炒麦螺作为下饭菜(可不仅仅在端午节前后),但毕竟较费时间。一次,我因贪吃麦螺,浑然忘了时间,回过神来竟然已经到上课时间了,到学校撒了个谎才免于处罚,至此我家只在晚饭才允许我吃麦螺。由于每次买麦螺的数量有限,为了多吃到这种美味,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我吸食麦螺的技术也不断进步,已经到了不用手扶一螺一吸的境界,舀一勺放进嘴里,一阵啧啧声响,桌上已堆起一堆小螺壳。要是吃田螺可不行,只能用手扶,因为它个子太大,螺肉厚沉,不宜吸吮。到北方后,街头卖的炒田螺很多都不剪尾,改用牙签,这种乐趣也无以为寄了,大概因为啧啧吸吮声闻之不雅吧,至为遗憾。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故乡美食:吃不够的海南粉 (2003/06/02 10:31)
故乡美食:云南竹筒饭飘香 (2003/05/23 09:42)
故乡美食:地道“衢州家乡菜” (2003/05/19 10:19)
故乡美食:最是难忘郑州烩面 (2003/05/14 10:01)
故乡美食:老济南的油旋儿 (2003/04/28 11:33)
故乡美食:俺们那疙瘩都是东北菜 (2003/04/18 10:43)
故乡美食:不能忘怀的兰州酿皮 (2003/04/11 09:59)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