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食尚主义:不食螃蟹辜负腹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10:59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天下号称最爱吃螃蟹的人,是清代的李渔,我曾写短文《蟹痴》记之。笠翁对螃蟹真是痴情到了极点,他自称以蟹为命,每年蟹未上市时即储钱以待,呼其钱为“买命钱”。在《闲情偶记》中,李渔对他吃蟹的经历进行过全方位的描述,确实是个吃蟹的专家,我在钦佩之余却有一点点不明白,他总是一个人对这些甘肥之物据案大嚼,何不与朋友分享呢?

  天下美味,有宜独食,有合分享。说真的,一碗老酒几粒茴香豆,那是一个人专美的境界,其中的滋味要静静地品尝;如果是七尖八团,肉白膏黄,倒不如呼朋唤友,大醉一场了。儿时的记忆里,十月里一声春雷,那些多年疏离的父辈们奔走相告,纷纷聚首于“三公一母”的螃蟹宴,那种借助于美食而营造的喜庆氛围绝难重温。

  《晋书。毕卓传》有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与众友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梁实秋深为赞许,认为吃螃蟹没有朋友共享是不象话的。梁家每年到吃蟹的时候,总邀亲唤友,举办“蟹会”,无论长幼人各两只,一尖一团,大人们饮绍兴花雕,吟古人蟹诗,孩童们手里拿着艾草在席间穿行,不掬礼节,尽兴而归。

  梁公成年后禀承这一优良传统,每年常在北平老字号“正阳楼”宴客。正阳楼的螃蟹大而肥,从天津运来的螃蟹一到火车站,即请正阳楼的人先行挑选,因为作为“京城第一蟹家”,有特权。胡适、梁遇春、俞平伯都曾出现在梁实秋的蟹宴上,每次照例是公推一人到大缸里去选蟹,犹如当今之亲点海鲜;然后是吟诗作对,风雅一番,得胜者可多食螃蟹一只。等螃蟹上来了,人各一尖一团,黄杨木工具一付,说说笑笑,敲敲打打。主食是一碟烤羊肉夹火烧,最后是一道“汆大甲”汤,就是煮螃蟹壳。

  这样的场合,红学专家俞平伯应该会谈起《红楼梦》中的美食,尤其是有关蟹宴的场面。《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就是一场精彩的“蟹会”,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螃蟹宴,场面很热闹。酒至半酣,贾母和王夫人告辞,宝玉和众姐妹用那“桂花蕊薰的绿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阴下的毡子上,持螯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

  黛玉身子弱,没敢多吃,只是在水边垂钓。宝玉给她端来合欢花浸的烧酒,她吃了一盏,乘着酒兴,作了一首《咏菊》,“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这样的句子显得其他人没了颜色。宝钗自是不能在这样的场合输给别人,她的咏蟹诗里有“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老辣的句子,显出了她与黛玉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天纵才情,一个是入木三分。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中说,此书里铺陈的美食很多,但场面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次蟹宴了。不过,曹雪芹从不过分喧染食物的细节,只是用来为环境和气氛作个烘托罢了。这场有声有色的“蟹会”,螃蟹竟不是主角,曹翁着力的其实是宝黛之间的纠葛。

  在《陶庵梦忆》卷八里,有我最喜欢的关于“蟹会”的描写,鉴于其精彩,我只好引用其文了:

  河蟹至十月与稻粮俱肥,掀其盖,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蟹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腊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潄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

  这样的“蟹会”又如何?虽然是吃吃喝喝,却让人感觉到里面有一种风雅,有一番韵味。

  这就是张岱,那个在《自为墓志铭》中坦白自已“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的家伙。

  这场“蟹会”上,不知顾眉、董白、王月生等佳人在否?陶庵先生招待的是公安派还是竟陵派的才子呢?世代簪缨之家的张岱,不食清粟,50岁上沦为普通民户,他怎么还能潇洒至此?潘向黎说,这是一种令今人沮丧的境界。我以为然。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故乡美食:云南竹筒饭飘香 (2003/05/23 09:42)
故乡美食:最爱衢州“不老神鸡” (2003/05/22 09:20)
故乡美食:最爱奶奶做的油爆虾 (2003/05/19 10:44)
故乡美食:地道“衢州家乡菜” (2003/05/19 10:19)
故乡美食:最是难忘郑州烩面 (2003/05/14 10:01)
故乡美食:老济南的油旋儿 (2003/04/28 11:33)
故乡美食:俺们那疙瘩都是东北菜 (2003/04/18 10:43)
故乡美食:不能忘怀的兰州酿皮 (2003/04/11 09:59)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